軍中“花木蘭”尹璐:馳騁信息戰場,撥開聯合製勝 “迷霧”

軍人風采 來源:央視網 2018-6-17 第747期 A-A+

央視網消息:華北某地,中部戰區組織指揮的一場諸軍種防空聯合作戰實兵演習緊張進行。

突然,多批次“敵”飛機和艦船向我戰略目標襲來。

“敵”飛機是什麼類型?各有多少架?艦船是什麼類型各有多少艘?我有多少應對兵力、兵器……

極短時間內,一位戴著眼鏡的女軍官迅速分析評估,很快推送出 “戰場情況圖”,圖上實時變化的“敵”我戰場態勢,為聯合對“敵”反擊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位女軍官就是尹璐,中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某保障隊總工程師。她曾出色完成沙場閱兵、上合聯演、全軍聯訓等20多項重大演訓任務,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19項,被譽為馳騁信息戰場的“花木蘭”。

1992年,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尹璐來到北京軍區指揮自動化工作站,成為一名軟體技術員。別看尹璐外表柔弱,但是內心卻十分堅強,她不斷突破自我,1997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空軍指揮學院指揮自動化專業,三年後又以年級第一的成績取得了碩士學位。

學成歸來,尹璐又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此時,全軍指揮信息系統正處於起步階段。

置身陌生領域,尹璐迎難而上,陸軍出身的她每天通宵達旦,補習聯合作戰和軍兵種知識,鑽研各軍種各領域信息系統建設情況,短短半年,啃下數百萬字的資料,寫下十幾萬字的筆記。最終帶領團隊研製出“戰場綜合信息輔助決策系統”,該系統推送的“戰場情況圖”實時精準、層次清晰,有力輔助了各級指揮員實施指揮。

超強的工作能力以及不達目的不鬆懈的拼搏勁頭,讓尹璐聲名遠播。在戰區成立的時候,幾個單位領導為了尹璐能到自己單位,在戰區聯合參謀部黨委會上“拍起了桌子”。

尹璐出生在軍人家庭,身為軍人的父母教會了她用衝鋒的姿態面對一切,凡事都要衝在最前頭。她時常對人説兩句話,“你能給單位帶來什麼”“如果是打仗,應該怎麼辦”。

沒人會想到,在工作時,一個扛著大校軍銜的女軍官,會親自跪在地上用牙咬線頭,用膠布粘線路。

聯合製勝,勝在人才。

戰區成立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新保障模式和聯合作戰人才稀缺,尹璐急得常常徹夜難眠,天天琢磨著如何選調和培養人才。

尹璐説:“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高學歷人才,價值取向多元,但從院校來到崗位,理論和實踐的巨大落差讓他們容易迷失自我。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施展的平臺,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這需要一個過程,能讓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適應部隊,也能讓部隊逐漸適應人才。”

面對面研思路、鍵對鍵授技藝、手把手傳幫帶……在尹璐悉心培育下,這批信息領域的“新兵”,很快變成了能獨立承擔值班和科研任務的“技術尖兵”。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尹璐直接幫帶的上百名人員,全部成為了聯合作戰指揮和保障的過硬尖子,尹璐被戰區表彰為優秀教練員。

戰區首長高興地説:“嬌柔‘弱女子’,帶出了一群指揮打仗和用信息流支撐打仗的‘鋼鐵漢’!”

上高原下海島,進沙漠走邊防,參加了60多次重大任務,讓尹璐各個兵種知識有了全面的掌握,但她也常常幾個月不能回家。

五年前,尹璐曾寫過一篇文章--《我的五十六個記憶》,講她參軍三十多年來,參加大大小小演習一共收穫了五十六個證章。從最早93年時在朱日和參加演習時的臂章,到如今的臂章,是尹璐的珍貴記憶,從中她深刻感受著到聯合作戰的發展趨勢,時刻準備從軍營走向戰場。

如今,埋在尹璐心中的強軍種子已經生根發芽,然而她仍未停下腳步。“女軍人一樣生來為打仗!戰爭難以預報,子彈不認男女,忙備戰打仗必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尹璐説。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