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時代楷模】訥言者聶海勝:此生以夢問蒼穹

軍人風采 來源:央視網 2018-1-24 第611期 A-A+

央視網消息:夢想成真的人不多,航天員聶海勝是其中一個。

幾十年前,聶海勝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長出了翅膀,在天上飛。”記者追問:“那您是什麼感覺呢?”他認真地想了想,説:“很暢快。”

那時,聶海勝還是湖北襄陽的一個普通農家少年,與茫茫太空最大的聯絡,便是幹農活歇息時偶然地抬頭一望,他並不知道,在未來他將兩次駕乘載人飛行器,作為從數萬人中篩選出的佼佼者,去替人類、替祖國探索宇宙。

農家走出的飛行員 曾經歷生死考驗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襄陽一個不富裕的農村家庭。從外表上看,他並不出眾,個頭中等、面孔方正;父親早逝、姊妹眾多,生活的壓力早早就塑造了聶海勝吃苦耐勞、踏實穩重的性格。

在1983年被空軍部隊招飛以前,聶海勝的人生軌跡與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年輕人並沒有多少不同。聶海勝話不多,每一句都很謹慎。在記者的追問下,他努力地回想著離開家去部隊那天早晨的細節:“沒有什麼不同,我母親做了碗麵,吃過後我就出門了。”

訥言者慧於心。智慧分為很多種,聶海勝鋒芒不露,但性格的優勢很快在訓練中顯現出來,沉穩、老練、不急不躁、意志力堅強,這些特質指向同一個答案——他會是個優秀的飛行員。

生死考驗很快來臨。1989年6月13日,在成為一名飛行學員6年後,他遇到了自己飛行生涯中最麻煩的一件事兒——發動機空中停車。飛機起飛11分鐘後,他正準備駕機向4000多米的高空衝刺,突然,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儀錶盤上的轉速、高度迅速下降,艙內溫度急劇上升,地面指揮隨即下達跳傘指令。保護飛機,是很多飛行員面臨危險時的本能選擇。聶海勝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戰友”,他一次次努力,試圖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聶海勝無奈地拉下了彈射開關。

再睜開眼睛時,聶海勝躺在稻田裏,幸運的是,除了掉了一隻鞋,他渾身上下哪兒都好好的。出人意料的是,27天后,在經過檢查一切合格後,聶海勝又回到了藍天——曾經決定命運的“生死場”。

一些執著、一些把握、一些無畏,聶海勝很快就成長為空軍一級飛行員,先後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時間1480小時。

一切從零開始 為航天夢決不回頭

1996年,是聶捷琳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年。那時,她和聶海勝已經在南昌建立了穩定的家庭,幼女稚拙、生活平順,如果就這麼過下去,也沒什麼不好。但聶海勝執意要參加航天員選拔。

“航天員這種事咱們中國人沒做過,太危險了。”聶捷琳被巨大的不確定性折磨著,那時,載人航天對大多數人來説是一項艱難而神秘的工程,她無法肯定自己是否能承受這份壓力。

面對妻子提出“離婚”的氣話,聶海勝依舊沒有太多話:“婚我是絕對不離,參選我絕對要去。”聶捷琳最終跟著丈夫來到北京,在這裡,她見到了更多與丈夫一樣心懷航天夢的飛行員和家屬。

他們放棄穩定的生活、提拔晉陞的機會,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受到他們的鼓舞和感召,聶捷琳決定好好支持伴侶朝著自己的夢想靠近,給他一個溫暖堅定的大後方。

被稱為“航天員女教頭”的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1998年3月,經過層層篩選,嚴格選拔的首批14名航天員開始進行訓練。在四年左右的時間裏,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心理、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航天專業技術、救生與生存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對航天員的生理和心理極具挑戰。

聶海勝回憶,在理論學習時,自己有些吃力。離開校園10多年的他像備戰高考一樣,沒日沒夜地學,家裏也成了他的學習室,客廳到臥室到處堆滿了學習資料,甚至連墻上都貼滿了背記的紙條。妻子和女兒也當起了他的英語輔導老師,輪流給他糾正發音、聽寫單詞。

這是一次脫胎換骨般的訓練,非凡的意志力和信念感讓聶海勝堅持了下來,這是他的終身職業,也是他為自己選擇的道路。

8

1998年1月5日 第一批航天員在中國航天員中心舉行宣誓儀式。朱九通 攝

1998年1月,聶海勝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

兩度出征太空 是隊友心中的“定海神針”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2

2005年10月17日 費俊龍、聶海勝(右)在四子王旗著陸場返回出艙。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一天終於來臨。2005年10月12日,聶海勝與航天員費俊龍冒雪出征,駕駛“神舟六號”執行了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多人多天”飛行,並圓滿完成任務。

許多人都對出征那天的大雪記憶猶新,妻子聶捷琳也表示,看見雪的那一刻心是揪著的。但在聶海勝的眼裏,這場雪沒有引起他特別的心理波動,因為千百次的訓練,已經讓他穩如磐石,他説:“任務計劃沒有改變,證明天氣條件具備。我非常平靜,任務的每一個步驟都在我心裏過了上千次。”

落地後,是接踵而來的榮譽。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聶海勝“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勳獎章”;2006年,榮獲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2011年7月,聶海勝晉陞少將軍銜。

但在聶海勝心裏,航天員始終是自己的第一身份。2013年6月,聶海勝擔任神舟十號乘組指令長,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勝利凱旋。時隔近八年再次飛天,背後是從未鬆懈的體能訓練與理論學習,唯有這樣,才能保持最佳狀態。

2014年,聶海勝出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他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在年輕航天員眼裏,這位“大隊長”更像是自己的兄長,與他一起執行“神十”任務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説“聶師兄在我眼裏穩重、踏實,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的嚴格,他要求我們做到的事情,他自己肯定是一定會做到。給我的感覺,聶師兄就是我們乘組的定海神針,只要有他在,我們心裏就很踏實。“

談及未來,聶海勝仍然話不多,他説目前的工作重心在備戰空間站上,除此以外,便是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像過去的20多年一樣。

現在,出生於1964年的聶海勝已經54歲,但世人眼中的這位英雄,面對鏡頭眼神依舊明亮、堅定,提起少年時在山坡上做過的那個“飛翔之夢”,嘴角依然掩不住嚮往的笑容。

少年貧寒、青年努力、壯年功成,聶海勝的“飛天夢”與中國的“航天夢”一起圓了,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史的書寫者之一,他自己的夢想,也被大時代推動著、托舉著。

訥言敏行、大勇大智,聶海勝無愧蒼穹、無愧夢想、無愧祖國。(文/樊帆)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