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耿家盛:會刷漆的磨刀匠怎樣成為環保廁所設計師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2017-10-17 第513期 A-A+

耿家盛

耿家盛

央視網消息:“我們研究的環保廁所已經到第四代了,相比之前的三代産品,性能更穩定。”30多年來,從油漆工到車工,再到跨界研究環保廁所,黨的十九大代表耿家盛對自己的定位從來沒變:“我就是一名工人,永遠要做最好的自己。”

耿家盛出生在技術工人家庭,1982年技校畢業後,他先是在昆明銑床廠當油漆工。兩年後,他又來到昆明重型機器廠,改行學習車工技術。從最基礎的搖手柄學起,在廠裏請教老師傅,回家再問同為車工的父親。就這樣,零基礎的耿家盛很快成為廠裏的骨幹。

改行做車工後,耿家盛與磨刀結下了不解之緣。車工就靠“一把刀”,刀好,活就不會差。在耿家盛看來,車工的工作簡單來説就是磨刀,往難了説是磨出一把好車刀。要想製作出來的工件精度高,就離不開一把好的車刀。而一把車刀往往需手工在每分鐘3000轉的砂輪機上打磨。加工一個工件,最多可能需要20多把不同的車刀。

喜歡鑽研的耿家盛,工作效率比普通車工高出三四倍,他甚至每年都有一兩樣“改革”。他自創的螺紋加工快速返程法等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併為企業創造了幾百萬的産值。他改進的塔吊塔節加工工藝,讓公司塔吊生産産能提高三到四倍。

2016年,公司將生産移動式生態環保廁所作為企業轉型的突破口,“第一車工”耿家盛擔任研發小組組長。

接到重任的耿家盛面臨兩個挑戰:從機械製造到環保廁所,自己一下子變成了門外漢,而且手上只有一張原理圖,連設計圖都沒有。

怎麼辦?

“剛轉型時真是一片空白,困難重重。但社會要發展,你就得靠不斷進步去適應。”談及轉型的痛苦,耿家盛説,“很多技術關口都要靠自己突破,但熬了無數個通宵後,産品越來越穩定。”

耿家盛帶領團隊從零基礎學起,查資料、向人請教,前後花了3個多月,環保廁所終於從概念變成實物。2017年4月,耿家盛團隊研發的環保廁所已進入規模化生産階段。

“第四代産品每天可以滿足400多人次使用。”耿家盛自豪地説。

“技術就是經驗的積累,必須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耿家盛説,自己拿到圖紙後會習慣性地去找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斷地改進。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休息時間學了鏜床、鑽床等加工技能,並自學了CAD製圖,成為一名技術全面的加工能手。

從技校畢業的油漆工到加工行業的一把刀,從一名學徒到一位“名匠”,耿家盛用30多年的執著與堅守詮釋了工匠精神,如今,他又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車間同事以及自己的徒弟。

再過6年,耿家盛就要退休了。對於一個有著30餘年工齡的老技工而言,6年時間很短;但對於一個新産品的研發而言,6年的時間還有很多路要走。

“我的一生都在傳承父輩的技術、思想和對人生的要求。”看著父親從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行業的行家裏手,也耳濡目染父輩們對手藝技術精益求精、重視人品甚于才華,耿家盛認為自己受益匪淺。(材料來源:新華網 中新網)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