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棟工作照
央視網消息:他既不刷朋友圈,也不是低頭族,卻被家人和同事稱為“手機控”。他能清晰的記得數日前報表中帶幾位小數點的措施數據,卻被家人認為患“失憶症”。“陪伴”修井這一行10余個年頭,既沒有“三年之痛”,也沒有“七年之癢”,從未心生厭倦,始終專注如一,堪稱“最長情的人”。這個“怪咖”,就是長慶油田採油十廠井下作業大隊調長吳華棟。
“手機控”隨時待命
“吳調,措施井場白394-57,目前下反扣鑽桿5根,套銑位置2244.58米,請求安排今天生産任務?”
“連接水泥車管線,用30方活性水反循環套銑8小時後,根據進尺及泵壓安排下步措施作業任務……”
週末裏,這樣的電話時常響起。因井下措施作業特殊性,他的工作不可避免的延伸到八小時以外。為此,吳華棟一天二十四小時手機不離身,平時外出時常下意識的尋找手機,不時查看是否收到生産報表及特殊作業任務,以便第一時間接收、傳達工作指令。井下措施作業遇到的生産組織問題不一,他要第一時間了解生産動態,實時掌握措施現場運行狀態,保證措施作業數據準確,生産調派銜接有序。夜間、節假日接聽電話成了他的常態。遇到作業組織流程有爭議或是隊伍搬遷過程道路問題時,就要安排崗位員工核實現場情況,並與措施現場技術員不斷溝通協調。舍友也都習慣了他手機的午夜“兇”鈴,要是哪個週末沒有聽到手機響,大家反而會覺得不安。
2015年12月回家探親,請假的時候已經交接清楚工作了,可吳華棟還是不放心。老家在地理位置偏僻的農村,電話信號受限。他跑到最近的小山頂上,硬是搜尋到微弱的信號,時斷時續的“煲電話”從夜裏7點到淩晨1點。家人找到“失蹤”的吳華棟時,他凍得面如土色。面對手機控的“指責”,他説,“工作性質就是這樣,無論如何不能耽誤工作,夜裏崗位員工在一線堅守,管理人員就要做到隨時待命。”
選擇性“失憶症”
每天的井下措施作業生産報表,吳華棟都要仔細查看,整理匯總。這些信息不差分毫的保存在他的記憶庫裏,即便是幾週後再提及或是對比,他也能脫口而出:抽汲時間、抽汲次數、液面深度、抽汲深度、油量、水量、累計油量、累計水量……因為對數字異常敏感,同事們都誇他記憶超群,“人形電腦”。
可他,卻始終記不住孩子到底是在大班還是小班,因忘了父母的生日而略顯尷尬。就連自己生病,妻子打電話詢問是否遵醫囑,他支支吾吾的説“啊?誰病了。”為此,妻子曾疑惑的説:“孩子爸,要不是常常聽你打電話脫口而出帶幾位小數點的數據,我還真想給你買點核桃補補腦呢。看來你不是記憶不好,而是‘選擇性失憶症’啊。”面對愛人的“碎碎念”,兒子懂事的説,“爸爸,我知道你是男子漢大丈夫,腦袋裏都是計量分析工作‘大數據’的。”吳華棟有些理虧的憨憨一笑。
吳華棟工作照
“長情人”的事業告白
朋友曾戲言;“多幸福的婚姻都有七年之癢,你從事‘修井’10年,不煩嗎?沒想過‘出出軌’嗎?”“這個,還真沒有。”自2007年進入修井行業,從一線作業員工、技術員、副小隊長到調長,10年來,一直從事井下措施作業,始終和通井機打交道的吳華棟,説起話來擲地有聲。
油田有句順口溜“天當被,地當床,風餐露宿在井場,甭看滿身是油污,以苦為樂煥榮光。”這正是井下作業人的真實寫照。殊不知在作業人的豪情背後,隱藏著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苦和累。“勘探苦,鑽井累,最苦最累修井隊”,説得一點也不誇張。
有修井任務時,他轉身就走,來不及給妻兒一個惜別的親吻和擁抱,甚至沒有片言只語。在家人眼中,兒女情長不屬於他。
在修井現場,吳華棟卻常常表露出“暖男”本性,“守候”在井場,一口井一口井的“望、聞、聽、切”,揣摩每一口井的“病因病況”,建立翔實“油井健康狀況檔案”,實施“一井一法一提案”。
2016年中秋節,妻子和他視頻,看著他還沒來得及清洗的沾滿油汗的臉,不免心疼落淚。“咱是農村娃,沒那麼多講究。”面對妻子憐惜的眼神,他寬慰道。接著,既堅韌又有些虧欠的説道“今年,又是‘陪’油井陪不了你和孩子了。”
有人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他就是選擇了這種“從一而終”的方式,以對每一根油管計量數據刻骨銘心的記憶,每一台通井機鏗鏘有力的轟鳴聲的由衷熱愛,每一個螺絲、每一把管鉗、每一處措施作業現場的如數家珍,“告白”著他的職業堅守,以執著感恩的情懷、踏實認真的態度,長情的“陪伴”著他的修井事業。(文/趙麗燕 編輯/劉禛 素材來源:長慶油田採油十廠井下作業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