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村官這個小舞臺上幹出了大事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7-9-18 第484期 A-A+

陳瑛在種植溫棚中察看即將收穫的甜瓜。(來源:中新網 孫自法/攝)

陳瑛在種植溫棚中察看即將收穫的甜瓜(來源:中新網 孫自法/攝)

央視網消息:“讀了20來年書,還要回來當農民?”2011年,當陳瑛決定回家鄉時,不要説她的父母不支持,就連她的同學、朋友、鄉親也都難以理解。

當時,陳瑛剛從寧夏大學農學院碩士畢業,考取了一所從事小麥種植培育的事業單位,熱衷於蔬菜種植的陳瑛因為覺得專業不對口,放棄了這份令父母滿意的工作,轉而回到農村考取了賀蘭縣村官,並申請到西北最大的設施蔬菜園區賀蘭縣習崗鎮新平村工作。

陳瑛的父母自然是難以理解,畢竟自己種了大半輩子菜,供女兒讀書也是希望就此跳出農門。沒想到,女兒研究生畢業了,竟然又回到了已經沒有耕地和住房的農村。

但最終,陳瑛還是説服了父母。

工作不久,擔任新平村書記助理的陳瑛很快發現了設施蔬菜園區的問題——種植品種單一、産量不高、病蟲害嚴重、銷量不暢。為了利用專業特長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陳瑛作了一個決定——在做村官的同時,開展示範種植。

然而,這個決定再次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就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婆婆給了她最大的支持。在婆婆的資助下,陳瑛花40多萬元購置了4棟溫棚,走上了示範種植的創業路。

2012年,陳瑛在大學導師的指導下,試種新型抗病毒番茄。這一年,由於病蟲害,村民發現自家的番茄苗頭髮黃停止生長,果實變小;可陳瑛大棚裏的番茄卻長勢喜人。“因為用了抗病毒的番茄苗和低段密植技術。”從此,每天都有村民慕名而來學習技術。年輕的女娃娃成了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

曾經懷疑她能力的鄉親們,在看了她溫棚種植的西紅柿、看到農業科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之後,也對她的能力心服口服了。

陳瑛在種植溫棚中(來源:中新網 孫自法/攝)

陳瑛在種植溫棚中(來源:中新網 孫自法/攝)

為了聯合協作、取長補短、共渡難關,賀蘭縣專門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和大學生村官黨支部,陳瑛被選為大學生村官黨支部書記。現在,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已經擁有一個佔地300畝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和4個創業示範基地。而賀蘭縣綠蔬豐果蔬産銷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又讓陳瑛多了個理事長的“頭銜”,完成從科技人員到企業家的轉換。賀蘭縣也就此形成了“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專業合作社+科院院校+産業基地”的創業模式。

2013年10月,經過“公推直選”,陳瑛又到全縣有名的後進村、空殼村習崗鎮紅旗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又一次完成身份轉換。作為全縣最年輕的村支書,她很快便發現了制約發展的問題並找到了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回到農村短短幾年,陳瑛做了許多人十幾年都難以做到的事。在新平村,她引進了4項新技術、16個新品種,取得了良好的節水、節肥、增産效果;在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她帶領大學生村官引進8項新技術、28個新品種,吸引200多名群眾入社,增收150多萬元;在紅旗村,她邀請自己的老師和區內外專家來村裏舉辦種植培訓班、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勞務輸出協會,她還與一些連鎖店簽訂蔬菜直銷協議,不斷擴大銷售渠道。

“我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在我和大家的努力下,能使村民人均收入過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村官是一個小小的舞臺,但可以有所作為幹出大的事情。”陳瑛説。(材料來源:光明日報 人民日報 科技日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