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院士
央視網消息:在北京西北郊坐落著一棟四層紅色小樓——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這裡被譽為中國最高效的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是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雙料”院士,他用自己獨到的管理方式和學識眼光,引領著一批最傑出的科研人員,在這裡篳路藍縷,嘔心瀝血,探尋人類生命的新知。
北生所自2005年正式掛牌成立。和國內大多數科研機構不同,在北生所,從所長到所有工作人員實行合同聘用制。科研人員不用申請課題,每年就能得到200萬到300萬的固定經費,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興趣,進行自由探索,不用跟著國際熱點或“專家”制定的指南走。
北生所做的是探索性基礎研究,科學家需要在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下展開研究。在這裡,包括曉東在內,大家都是平等討論交流,都是直來直去,不用拐彎抹角,只對事、不對人。
談到這一系列措施,王曉生戲稱自己是“王大膽”。
儘管“大膽”,可是在探路的過程中王曉東卻非常務實。去一些科研機構參觀,看著挂滿一墻的專利,他覺得這實在是一種糊弄外行的浪費,因為專利的申請和維持都需要不菲的費用,不能轉化的專利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真正原始創新的科研無章可循。研究者要有心靈上的自由。”王曉東從科研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
早些年在美國工作時,王曉東取得過多項國際一流研究成果。他的學術論文發表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2004年4月,41歲的王曉東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為當時中國內地20多萬赴美留學生中進入美國科學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
在擔任北生所所長後的10多年裏,王曉東按照自己的理念,形成北生所的制度與風格,精心耕耘著這塊試驗田。如今,所裏已建成11個專門技術輔助中心,可以為所有試驗室提供專業服務。北生所只有20多名行政人員,卻能夠承擔起全所幾百人的所有雜事,大到採購設備,小到進口實驗用小白鼠,甚至連租房子等事情都會為科學家辦好。
目前,北生所共有實驗室25個,科研輔助中心12個,累計吸引50多位海外優秀高水平留學人員全職回國工作。科研人員獨立發表文章257篇,在國外《科學》《自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已有31篇,在國內外相同領域研究機構處於領先地位。對乙肝病毒的新發現,為未來相關藥物研發打開嶄新的大門;發現植物第六類激素——脫落酸的受體,被同行認為是能夠寫進教科書的經典發現;動物病原浸染的新型裂解酶方面、植物與病原微生物間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成果,均填補國際空白……
“我現在對大家的科研探索很滿意。這裡聚集了一批對科研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我希望實驗室有良好的狀態。現在是所裏最好的時期之一。”王曉東説。(材料來源:中國青年報 科技日報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