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民”萬立軍:35歲前完成從“2”到“2萬”的蛻變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7-9-11 第477期 A-A+

在寧夏中衛市,萬立軍(右)和員工查看蔬菜大棚(5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萬立軍(右)和員工查看蔬菜大棚。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央視網消息:敦實的身材,方正的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就是萬立軍,一個35歲的創新創業者。多年來,他完成了從2畝地到2萬畝地、從農民到實業家的跨越,建立起集園區、基地、集農工貿科為一體的農業發展集團,擁有40多項國家現代農業專利技術,帶動了家鄉幾十萬鄉親致富。

萬立軍的童年在寧夏中衛市迎水橋鎮楊渠村度過。當時一家6口人,雖有5畝地,但只有2畝能種點小麥、水稻。由於家庭貧困,萬立軍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他搬過磚,也拉過車。

1996年,15歲的萬立軍走進銀川農校,這裡成了他一生的轉捩點。他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實踐鍛鍊,還沒等拿到畢業證,他就創辦了中衛市第一家莊稼醫院,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3年,萬立軍又開始做從穀物到蔬菜的所有大田作物的育苗,繼續走在當地同行的前面。

然而,膽大妄為的性格也讓萬立軍栽過不少大跟頭。比如,他曾在山東看到能增産三倍的西紅柿品種,馬上引進到寧夏。結果由於缺乏經驗,西紅柿根本長不大,損失慘重。

“從開始創業到2010年,我八起八落。”不過萬立軍還是感慨自己運氣好,趕上了市場初創期,每次總能迅速翻身。

1

萬立軍在展示農場大米新品。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吃了“西紅柿”的虧,不退反進。萬立軍決定去種地,他把中衛的蔬菜和糧食貿易給承包了下來。北京的白菜用紅繩挂起來就成了“膠菜”,這給了萬立軍很大啟發,他意識到,想要把農産品賣出高價,科技和品牌是關鍵。於是,他開始走科技創新的路子。

市面上買不到合適的低溫除濕通風機,萬立軍就自己動手設計了一台,然後請焊工來製造,大獲成功。靠著這種兩層樓高的新設備,他幹起了高檔大米貿易,還賣出幾十台給別人。除此之外,水循環保溫機、除草一體機,也都是萬立軍為自己的田地設計的。

如今在萬立軍2萬畝的農場裏,新鮮的機器和軟體數不勝數。測土配方、包裝二維碼掃描全程追溯、農業數據控制大廳……他的員工甚至不用來上班簽到,直接用手機軟體上傳每天行程就行了。為了吸引更多大學生來做農業高科技,萬立軍還成立了一個孵化平臺。

“走在家鄉的田野上,看到種苗茁壯、瓜菜豐盈,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無與倫比。與其説我征服了黃土地,不如説我就是黃土地上的人!”萬立軍自豪地説。(材料來源:科技日報 經濟日報 新華網)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