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匠”唐菊興:用腳量高原 為國找寶藏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7-8-19 第454期 A-A+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中國礦業網

央視網消息:“爬過一座山,以為到山頂了,結果到山頂一看,還要先下山到溝底,才能爬第二座山,苦中作樂吧!”跋涉在世界屋脊,唐菊興常自喻為快樂的爬山匠。

作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室主任,自1995年首次踏上西藏,唐菊興就與雪域高原結下了不解之緣。

連續20多年,每年1/3的時間都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藏高原度過。最長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從三江源到雅魯藏布江,從西藏阿裏到甲瑪礦區,唐菊興用腳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背著行囊不停地為祖國找“寶藏”。

22年來,他帶領團隊創新找礦理論,採用産學研用一體化,在西藏探明並新增資源總量相當於18個大型銅礦、18個大型金礦、6.9個大型鉬礦、11個大型銀礦、2個大型鉛鋅礦。

野外地質科研本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唐菊興的工作區域大多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區,條件可想而知。

曾經一次進西藏,遇上大堵車,竟然堵了一個星期。高原早晚溫差大,每到夜晚,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蜷成一團,唐菊興還戲稱自己是“團長”。

有段時間野外勘探時,幾乎每天都在陷車、拉車。過河的時候沒有橋,唐菊興就跳下車,紮起衣袖和褲腳,站在刺骨的冷水裏推車。

1998年7月,唐菊興與西藏地勘局地質六隊的羅布次仁在野外勘探,兩個人睡在一個很小的旅行帳篷裏,晚上雨下個不停,帳篷漏雨,被子和衣服都打濕了,鞋子也濕了,他們就用雨披蓋在被子上遮雨。第一天,他跟自己説,將就一晚吧,“但將就將就,就到了工作結束。”

……

在高原工作還會遇到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甚至危險。

走在山溝裏的時候,唐菊興很擔心哪條小溝鑽出一隻狗熊,他心想萬一有只狗熊出來,鐵錘能否抵擋得了,如何揮動手中的鐵錘,是從上向下擊打狗熊,還是從左向右擊打。

更糟糕的是野外宿營後遇到洪水。洪水一來營地往往就會成為孤島,退水時間稍長一點他們就成了斷糧之人。“這時候,我們就只能做魚鉤,釣魚為生。”

自然環境造成的障礙終會解決,但高原反應只能硬扛。爬到4500米以上的高山時,唐菊興基本是上三步退一步,在氣喘吁吁中完成工作。長期缺氧導致很多人牙齒鬆動,甚至消化不好、胃穿孔。唐菊興調侃自己的身體也是外強中乾。

……

樂觀的心態、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唐菊興的“秘密法寶”。他經常告訴學生,地質工作就是要吃得苦、爬得山,只有當好一個合格爬山匠,掌握第一手資料,才有發言權,有創新的可能。

在2012年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其中唐菊興是奮戰在青藏高原時間最長的一個。這個項目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中國地質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國際上10年來推動喜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為國家找到一個“寶藏”後,唐菊興的歸宿肯定是下一個。(素材來源:科技部)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