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人民鐵道)
央視網消息:鐵路運輸密度越來越高,列車運行速度越來越快,鋼軌上的每一點瑕疵對旅客和列車的安全來説都是致命的。
郭晉龍,呼和浩特鐵路局焊軌段維修工,專門負責消除這些潛在的危險。從一名只有初中文化、連一張簡單電路圖都看不懂的維修工,成長為電氣設備維修方面的行家裏手、一個敢於向“洋專家”叫板的工人技術專家,郭晉龍不僅將鋼軌上“最危險的皺紋”抹平,還憑藉其研發的“鋼軌焊縫雙頻正火設備及工藝”,榮登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成為中國鐵路工人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0.4秒之爭”,是郭晉龍諸多研發故事中最著名的一段。
它源於研發鋼軌淬火生産線失速報警裝置時,郭晉龍和工友的一次分歧。
經過不斷攻關,郭晉龍和工友好不容易成功研發出失速0.5秒報警裝置,能大大降低鋼軌焊接時因失速過度加熱造成的燒化報廢風險。在令人欣喜的時刻,郭晉龍卻冷靜的“潑了一盆冷水”,他近乎苛刻地提出:“必須做到失速0.1秒就報警。”
為了尋找解決方法,郭晉龍整天守在淬火生産線旁,仔細觀察鋼軌淬火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他跑遍了呼和浩特的電子市場,找來不同型號的傳感器逐一“上線”測試。還自己動手給電路板做“手術”,改變電容容量,縮短電容充電時間……反反復復研討、改進,為了這0.4秒靈敏度的提升,郭晉龍和工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於,他們成功了。
“搞研究就要精益求精!”這是郭晉龍不變的工作態度,也是他的初心。
1992年5月,單位引進了一台瑞士鋼軌焊接機,瑞士專家在做安裝調試時出了些問題,一連幾天都找不到解決辦法。郭晉龍默默守在現場,日思夜想,找出了問題所在。當年僅35歲的郭晉龍走出焊機微機控制室,微機控制自動焊接焊機正常運轉起來,外國專家對郭晉龍豎起了大拇指。“土專家”戰勝了“洋教授”。
他不滿足於當個“土專家”,開始放眼國際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發展和國外各種高精尖設備的創新。由於外語水平有限,他就讓女兒對著專業字典一點點給他翻譯,發明了自己能看懂的符號來代表,實在看不懂的就做試驗進行論證推斷。形成了一套“與世界接軌”的“郭氏電氣設備維修技術”。郭晉龍自學成才的先進事跡,2007年編入全國中小學生美德教育讀本《當代中國著名人物美德故事叢書》。
近年來,郭晉龍先後參與了19項大型技改革新項目,多次承擔了外國進口尖端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累計為國家和企業挽回資金損失900余萬元,創造價值1100余萬元。(素材來源: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