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彈棉花"的父親的一句話,他做出了價值3萬元的螺栓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2017-7-9 第414期 A-A+

陳衛林(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陳衛林(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十一年過去,回想起“螺栓任務”,陳衛林依然會有一種“中國人從此站起來”的感覺。

當時,陳衛林所在的國營蕪湖機械廠參與某型號戰機的修理,急需一批螺栓。這批螺栓屬於戰機核心部件,國外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當時國內只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産,每個價格是3萬元,總花費得300多萬元,但是這家企業産能有限,不一定能供貨充足。

陳衛林忿忿地想:“不就是一個螺栓嗎?我就不信自己幹不出來!”

很快,陳衛林的團隊接受了這項攻關任務。他們從原裝備上拆下螺栓,照著做出來之後進行比對,不斷改進,經過2個月100多道加工工序,不僅成功製造出了這個螺栓,同時還提高了其結構設計的水平。後來外廠還專門派人到陳衛林這來學習。

陳衛林之所以能有這股鑽勁,很大程度是受到父親的影響。

陳衛林出身農村,家庭不富裕,父親做的是“彈棉花”的手藝活,在當地小有名氣。陳衛林就經常受到父親的教誨:做一行就要認真把這一行做到最好。

1997年,剛從技校畢業的陳衛林成為國營蕪湖機械廠的一名普通車工。廠裏第一台數控設備是從美國引進的。設備的到廠培訓只有一個星期,之後專家就走了,不少設備的使用和維護説明都需要自己摸索。

設備説明書都是英文的,而陳衛林的英文水平有限,為了學好數控設備的使用,不得不每天查著英漢字典一個一個翻譯。除了苦學英語外,陳衛林還利用業餘時間在夜大學習,7年後,他完成了從大專到本科的課程。

1

陳衛林(左一)和他的團隊(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20年間,陳衛林和他的團隊通過攻關實現創新的精彩案例數不勝數。“戰機醫生”陳衛林獨自以及合作完成了300多項零部件國産化自製攻關任務,直接經濟效益達6000萬元以上。

如今,在陳衛林的帶領下,一批又一批技能過硬的人才脫穎而出。

現在總有些人會這麼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工被機器取代,“工匠精神”不再重要了。但是在陳衛林看來,匠人的技能和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智慧製造就是讓機器變成匠人,智慧製造應該是匠人和機器的完美結合。(素材來源:中國經濟網 國際在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