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東:雕版刻刀下的人生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2017-2-21 第303期 A-A+

工作中的劉大東

資料圖:工作中的劉大東

央視網消息 每天清晨七點,劉大東就從家裏出門,花上40分鐘走到北京印鈔廠,而後拐進設計雕刻室的小院。這裡有樹有竹、有魚有鳥,外面的一切喧囂與熱鬧都沒有擾進這個小院。劉大東打掃房間、燒水泡茶,而後坐在工作臺前,拿出刻刀和刻針開始工作。

在這個院裏,他已經坐了快四十年。1978年,15歲的劉大東被招進“國營五四一廠”(北京印鈔廠的保密廠名),學習在鋼板上雕刻。當年這個小院裏曾有過十幾位同事,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同事有的跳槽,有的改行,如今只剩他一個人。

説起劉大東的工作,了解的人可能很少,但他的雕刻作品印刷出來,那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用的人民幣。

十年磨一刀

鋼版雕刻技術是一項集繪畫、雕刻和印刷工藝于一身,難度非常大的技藝。不僅要求雕刻師具備一定的繪畫基礎和高超的刀工雕刻技能,還要有較強的藝術靈感和非一般的良好心理素質,才能將一張原稿反刻在特殊的鋼版上。讓我們來看一下製作過程:一張人民幣的雕刻圖案包括文字、裝飾、風景和人物,製版先得畫一幅素描稿,通過透明膠片將圖案反印到鋼版上,進行排線後雕刻。圖案均由深淺不一的點和線組成,最細的線只有1微米,稱為“1絲”。

“尤其是人頭像的雕刻,不僅要求立體感強、層次分明、線條清晰,而且是直接在鋼版上下刀,每一刀都比頭髮絲還細,每一條線都不能交叉或重疊,很多都要在顯微鏡下完成,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劉大東説,雕刻師需要極好的耐性和技術,一個點、一條線地去刻,每一個點和線要十幾刀才能完成。

這麼高的要求,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手藝。劉大東師從著名雕刻大師吳彭越先生,學到能刻人民幣上人像的水平,差不多要十幾年時間。雕刻刀在鋼版上一刀一刀劃過,一坐就是一天,一刻就是小半輩子。難以塌下心來的人難免會感到寂寞難耐,而劉大東卻在方寸間體味著鋼版雕刻精美無窮的奇妙。仿佛每一塊金屬刻版都是有生命的,感覺在一點一線間有了不可割捨的情感。

1983年,中國第4套人民幣開始刻版工作,1990年左右完成。劉大東作為主要創作者之一,其中所有的文字和國徽圖案均由他完成。此外,他還參與了第5套人民幣、港幣、澳幣等原版設計雕刻,目前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證上的長城圖案也是他的作品。

雕刻手藝的守望者

時代在發展。今天的鋼版雕刻很多已經可以交由電腦完成,學習雕刻的年輕人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年只為刻好一條線”。上世紀九十年代,計算機腐蝕版製作鈔票的技術逐漸熱門。比起人工雕刻,電腦製作的速度有非常大的優勢,例如原本需要半年才能雕刻出來的人像作品,用一些比較先進的軟體不到兩個星期就能做完。因此,一些手工鋼版雕刻人員,開始轉用計算機替代手工,甚至有人願意一開始就學習雕刻軟體。原本一起工作的同事們也紛紛轉向了新技術,最後還在堅守這門手藝的仍然只有劉大東。

電腦製作的技術,劉大東也學過,而且還是中國最早嘗試手工雕刻軟體的人。不過嘗試了一圈,他還是回到了手工雕刻。在他眼裏,不論科技如何發展,終究無法完全取代手工。

歐洲著名的鈔票雕刻設計師普方德曾來華考察,他也是歐元的設計參與者之一。他告訴劉大東,現行歐元最令人遺憾的就是沒有運用雙面手工鋼版雕刻,而是用計算機製作,防偽性上缺陷很大。造假者只要掌握同樣的軟體技術,製造出同樣的版並不是不可能,而手刻的鋼板則不同。劉大東説,不同雕刻師對點、線運用不同,形成風格也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雕刻師,也難以刻出和原版完全一樣的鋼板。這種唯一性讓鋼凹板印刷在科技極其發達的今天,仍是印刷業無法淘汰的重要防偽手段之一。

除了技術上的需要,對於劉大東來説,手工雕刻還有他對這門手藝的深邃感情。“我堅信由先輩傳授下來的鋼版雕刻絕技是民族的藝術遺産,是歷史的延展與印記。歷史不能從我們手中斷檔,絕技也不應該在這一代失傳。”劉大東用刻刀鐫刻著自己的歲月人生。(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