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記者:堅守新聞理想 講好中國故事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7-2-19 第301期 A-A+

(圖源:中國記協網)

(圖源:中國記協網)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人的殷切期待,也是記者的光榮職責。記者筆下,應有天下風雲,有人間冷暖,有天地浩氣,有家國情懷。

作為國家級主流媒體平臺上的新聞工作者,央視記者始終堅持著本職定位--做一個“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央視記者們走基層,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説真話,動真情,無論春夏與秋冬,都和堅守崗位的基層工作者一起體味責任與溫暖;他們深入中國最貧困的角落,風餐露宿、忍饑受凍,只因心繫艱難求學的山裏學生;他們也曾冒著巨大風險深入黑窩點與違法分子週旋,揭開明亮校園中隱蔽在暗處的“毒跑道”,只為還原背後的那一切真相。在他們的報道中,我們既看到世界的廣闊,也看到身邊的百態。

記者最有機會傾聽人民心聲,最有條件把握時代聲音,在央視記者的心裏,將時代縮影、真實故事傳播開來,是自己的責任,也是記者這個職業的價值所在。

俯下身,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春節,中央電視臺400多名記者奔赴各地,把鏡頭對準百姓、對準家庭、對準親情。播發報道100多條,總時長超過17小時。

央視記者採制的《新春走基層:高鐵上的掏糞男孩》《新春走基層:鐵路小夫妻天涯的重逢》等報道,于細微處觸發了觀眾和網友的情感共鳴。

憑著對新聞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對時代脈搏的敏銳觸感,央視記者王冰和他的同事們在新春走基層中把鏡頭聚焦到了高鐵上的“掏糞男孩”--田莊和他的小夥伴們。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轉載後。截至1月21日上午,微博閱讀量已經達到2128.5萬次,視頻轉發量超過1.4萬次。網友留言超過2萬條。大多數網友不僅為“掏糞男孩”點讚,還主動提倡文明出行,不亂扔垃圾。

“走基層就是要通過具體的小故事、小情感、小細節,關注人,更通過關注人來展示我們所處的大時代。”王冰説。

央視記者的鏡頭還記錄下一對鐵路小夫妻。今年是他們新婚的第一個春節,兩個人分別要送上萬名旅客回家過年,而他們自己的春節卻只能在不同的火車上度過。對他們來説,今年的團圓,只是在兩列火車相遇時,短短幾十秒的隔窗相望。

短短幾十秒,這個重逢的場景感動了無數觀眾。然而,這個畫面的拍攝卻充滿了不確定性。為了抓拍到最感人的一幕,記者們做好了充分的拍攝預案,一個鏡頭的溝通就發了將近100條微信,在不斷的否定中完善拍攝。

在這個鏡頭的背後,不僅有記者途經11個省、1個直轄市,僅單程運行里程就有4625公里,歷時53小時13分的辛苦奔波,還有記者齊莉莉的隱忍付出。為了完成拍攝任務,齊莉莉給出生才幾個月的寶寶斷了八天的母乳。而她想盡辦法保存的25袋“母乳”,就是一位母親給孩子“回家的禮物”。

在微博中,她這樣給孩子寫道:“媽媽除了工作,就是為你準備口糧,媽媽要加油!”

知冷暖,人文情懷鐫刻社會深處

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在現場,心中才會有感動;在基層,心中才會有群眾。

阿堵龍英是一位彝族姑娘,家在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孟甘鄉。五年那裏不通水,不通電,更不通路。為了上學,12歲的龍英每天6點就要出門,在手電筒微弱光亮的陪伴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山裏走上十幾公里後才能來到學校。

央視記者李想到這裡採訪時,和龍英一起走過了這條十幾公里的山路。當天正好下雪,原本崎嶇的山路更多了幾分寒冷和濕滑。龍英一邊提醒記者小心腳下,一邊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下雨,她一跤跌進了五米深的山澗,頭破血流,躺在大石頭旁許久不能動彈。

李想以為她會説,那次後就再也不想上學了。但龍英説,她只是想,如果自己有一雙翅膀,能一下子飛到學校該多好。

離學校不遠的小樹叢下藏著龍英的秘密。山裏的學校不比城市,簡陋得連食堂都沒有,她只好揣著幾個土豆去上學,而後偷偷藏在這片樹叢裏。不過,這個秘密很多同學都知道。一個小男孩對李想説,他偷吃過龍英的土豆。而原因只有一個字:餓。

李想覺得自己的心靈被震撼了。那些孩子仍稚嫩卻又自強不息的背影,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在他們為改變命運而不斷抗爭的路上,播灑出更多溫暖和陽光。

在李想的眼裏,讓大山裏少一個艱難求學的孩子,比多一個富豪更能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在她的努力和全社會的幫助下,節目播出後沒多久,溫暖舒適的校舍在龍英所在的小學拔地而起,孩子們終於不用再每天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去學校了。李想很欣慰,也很幸福。這片土地告別貧困的夢想,已經不再遙遠。

揚正氣,心懷道義永不妥協

因為心裏有道義和責任,所以記者們真誠而無畏。

2016年夏天,網上流傳部分學校新建的塑膠跑道操場,在高溫下,散發出刺鼻的化學品氣味兒。一些孩子出現了身體不適、流鼻血等症狀,各路媒體為此展開了追問和關注。主管部門、學生家長、社會公眾,都在追問著一個答案--學校的塑膠跑道究竟怎麼了?

央視記者從跑道的施工現場開始挖掘真相。在發現原料均為三無産品後,跟隨施工隊追溯到供貨渠道,在河北滄州農村的一個回收廢棄橡膠的倉庫中,揭開了這條違規生産“三無”産品的黑産業鏈條。

暗訪,是記者採訪中最為危險的一種方式,稍有不慎就會危及安全。然而為了給受害的孩子尋找真相、維護公眾利益,一位52歲的女記者偽裝成生意人,帶上設備走進了那個黑倉庫。她知道自己不能有半點言語、行為上的疏忽。在這個生産違規産品的黑窩點裏,如果對方知道她是背著偷拍機的央視記者,她有可能再也走不出那個黑暗的房間。

2016年6月21日、22日,中央電視臺連續兩天播出了“誰製造了毒跑道”的曝光節目。22日深夜,教育部在了解事實後,通電全國教育機構,停建所有的塑膠跑道,並重申,將嚴處責任人,決不手軟。躁動的社會輿情安靜了,複雜的事件清晰了,修復整頓的工作開始了。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央視記者的心裏,裝滿了家國情懷。他們風雨兼程,把握時代脈搏,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接地氣、有溫度的故事,展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壯麗圖景和中國人民堅忍頑強、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他們傳遞權威信息,為了探求真相不顧個人安危,以永不妥協的信念,守護新聞人的良知。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央視記者堅守職業理想,謳歌真善美、揭露假惡醜,服務工作大局和人民群眾,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劉暢/文  素材來源:中國記協網、央視網、新華社)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