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裏在當代中國畫寫生創作作品展上致辭 李冬陽攝
央視網消息 他,執著于繪畫之中東方美學的意象、趣味和精神;他,苦心孤詣繪畫語言特有的品質與精神深度;他,一個在中國山水中尋找生命尊貴的行者……他説:“希望我的藝術追求能夠表現出東方神韻、民族特色、中國氣派,希望我的藝術追求能夠表現出和諧社會、民族團結、世界和平 。” 他是徐裏,地道的學院派畫家。
作為一名畫家,徐裏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和藝術理想,他將這種意境寄于畫筆之上。他認為,優秀的藝術作品要具有“中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中國精神”不應只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符號在油畫中的運用,而應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新文化價值體系,充分完成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性的清理和創造性的繼承,以達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挺立和民族文化精髓的彰顯。徐里正是這樣的探索者和踐行者。
麻沙歲月激發夢想 資質聰穎邁開藝術步伐
徐裏出生在福建省建陽市麻沙鎮,這裡恰好是大英博物館收藏麻沙版活字印刷的地方,也是史學家朱熹、法學家宋慈、詩人柳咏的故鄉。這個具有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地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徐裏,讓他從小就顯露出對藝術的追求和愛好。
1977年,著名畫家林以友先生到麻沙鎮寫生,他見徐裏天資聰穎,對美術有較高的資賦,便帶他到野外寫生。林以友先生瀟灑的現場作畫令徐裏如癡如醉,從此在他心裏萌發了一個理想:“一定要成為一個畫家。”
後來,徐裏考入了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他深知繪畫需要深厚的文化素養和生活積澱。他從“畫”到“書”,由“書”入“文”,同時並舉。他採購書籍廣泛涉獵,但不局限于美術範疇,古今美學、史書、哲學、文學也細細品味。他還曾壯行萬里,狀物寫生,澄懷內修,從此,邁開了藝術的腳步。
1985年畢業後,徐裏被分配到廈門集美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任教。在教學之餘,他虛心向前輩和同輩的美術家求教,轉益多師,充分吸取有益養分。這些豐富的生活歷練不僅讓他的視野開闊,寬厚為人,並且深刻地影響著他的創作。
三進西藏 探尋中國油畫的東方神韻
30多年來,無論是“西藏”系列、“吉祥雪域”系列、“古絲綢之路”系列,還是“中國山水”系列,徐裏始終在探尋中國油畫的中國元素和東方藝術神韻。
徐裏曾三進西藏,足跡踏遍青藏、川藏、甘藏的山山水水。他創作的“吉祥雪域”系列,多達30余幅作品。徐裏説:“在西藏,要生存下去,在普通人眼裏是很不容易的,但在藏區,條件雖艱苦,大家卻很快樂。在冬季,當我站在崑崙山口,感覺我似乎是站在另一個星球上;當我站在草地,茫茫的戈壁灘一片枯黃,頓時感覺到人類的渺小,大自然是何等的壯觀和令人敬畏!但是,當你能戰勝自然生存下來時,又會感覺到人類的偉大,人類生命力的頑強。這也許就是人與自然的一種互動和辯證關係。”
“吉祥雪域”系列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天長地久》,這幅力作于1989年9月參加了第七屆全國美展,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獲銅獎,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也是迄今為止福建油畫界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徐裏在油畫與民族文化的融合上不停歇地探索,被稱讚為“這一課題自覺的實踐者”。那年,徐裏還不到30歲。
徐裏798藝術展
弘揚藝術魅力與中國精神
“藝術創作應該重視‘中國精神',我們現在有責任、有義務,把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把‘中國精神’通過美術作品彰顯出來,把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傳播出去。”美術家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責任、有義務,也要有擔當,為“中國精神”打造一批優秀美術作品。強烈的使命感讓徐裏走上了民族傳承性的中西交融的藝術之路,他自覺成為了一位時代的行者。
徐裏以自己的執著和睿智,在藝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悠遠的哲思美學,用詩般的形式傳達著對鄉土之愛、人民之愛和社會的和諧,展示了中華兒女品質之美,東方文化之美,世界藝術之美。
徐裏説:“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流長,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傳統,需要我們去傳承、發展、弘揚,因此,我們要把‘中國精神’的內涵融入到美術創作的過程當中,以此彰顯中國文化。”藝術征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