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興 主任醫師,泌尿外科主任
央視網消息 在醫療行業內,李建興的名字幾乎與泌尿係結石病綁在了一起,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他成功拯救了百餘位小天使。一天內28台手術,3分鐘快速建立通道,平均每台手術二三十分鐘,一次性清除患兒體內的結石,無一失手……成為了令同行推崇的標桿和經典,也因此被業內尊稱為“神之手”!
從故鄉到北京的耕耘路
李建興的故鄉是“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濟南。廣袤富饒、人傑地靈的齊魯大地賦予了他樸實率真、勤奮進取的優良品格;孔孟儒學、中庸之道的文化傳承給予了他溫雅謙恭、仁醫博愛的處事哲學。
1987年,醫學院畢業後,李建興回到故鄉從醫。“大的科室人才濟濟,泌尿外科在當時是一個小科,人員不是很多,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病人,處理一些更具體的事情。”就這樣,李建興在泌尿外科紮下了根。他的勤奮和好學很快得到了上級醫師的肯定,接到了探索“泌尿係微創治療”的重任。
90年代的泌尿外科手術多以開放手術為主,穩定的病源,成熟的技術,使得微創技術無論在山東還是北京等國內其他省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開展,但預後感染出血等並發癥較多的弊端,讓李建興堅信“微創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團隊的支持與配合下,李建興結合積累的臨床經驗,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經尿道手術及輸尿管鏡手術、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等,堅持著泌尿係疾病的微創治療。
泌尿性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採取手術干預的重點病,如何在這塊“大石頭”上實現微創?李建興在結石定位上下起了功夫。“白天和患者一起去超聲科看技師操作,晚上回到科室,自己再學著重新操作一遍,判讀報告。”經過反復的嘗試,李建興成功地將B超定位技術應用到了經皮腎鏡手術中,在大量的實踐後,他和他的團隊率先提出了兩步法建立標準通道,即先通過B超定位,進行經皮腎鏡穿刺,再擴張通道,實現碎石取石術,兩步法的微創與高效,逐漸成為了行業裏的技術規範,使各類複雜上尿路結石的病人得到了創傷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微創治療”。
B超定位下經皮腎鏡技術的開展,讓李建興所在的醫院迅速提升至省內的前沿,李建興也憑藉著紮實的臨床知識和過硬的技術,而先後獲評山東省崗位能手、鐵道部外科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2004年,李建興以人才引進方式被調到北京工作,開始了又一段傳奇。
拯救小天使的“神之手”
2008年,全國數個省市的嬰幼兒因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成分的毒奶粉,導致泌尿系統結石。
在雲南昆明舉辦的中華泌尿外科年會正在進行,李建興正準備著第二天的大會發言,突然接到衛生部醫政司領導的電話:“馬上回北京,到石家莊去。”李建興改簽最早的航班趕回北京,途中又接到同仁的短信:“孩子們多可憐,就用吾等一技之長救之於苦海!”
李建興抵達河北支援時,30多例患兒已被確診結石,很多待篩查,患兒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醫院裏到處是孩子因疼痛而引起的哭喊聲,初為父母的大人們不知所措,焦愁萬分。如何能在短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為這些幾個月到幾歲不等的嬰幼兒進行全面而有效的救治,盡可能保全更多患兒的生命,專家們都陷入了沉思——孩子實在太小了。經過反復商榷,李建興的提議得到了認可,將已收治的所有患兒分為三類:一是結石小腎功能無損的繼續採用保守治療;二是結石大、腎功能輕度受損的,在保守治療基礎上,結合病情發展計劃安排手術;三是結石大腎功能受損嚴重的立即手術。就是在這裡,他創下了職業生涯中手術量的記錄。
踏實標新的“建興鏡”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當中,李建興和他的團隊建立了硬鏡改良的課題。經過反復實踐和研發,2014年3月26日,國內首個軟硬質電子經皮腎鏡問世,這項以李建興的名字命名的“建興鏡”軟管不僅能彎成細鉤,還能在270度轉彎半徑內“左顧右盼”,在腎內無障礙碎石,同時進行活檢、切除腫瘤等操作。“建興鏡”一舉拿下了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這一獨立研發也成為了首次將電子鏡應用到國內外科領域的國産産品,打破了目前醫療器械行業外科電子鏡長期被外企壟斷的格局。
李建興有一個切實可現的小目標——建設“國內知名的泌尿係疾病綜合性微創治療中心”。
“第一要把醫療服務做好,其次,在科室起步階段打下良好的理論和科研基礎也很重要。”李建興一路腳踏實地,一路追逐創新。( 文/劉宇保 韓冬野 責任編輯/劉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