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有一種特種鋼管,要能承受六百多度的高溫,指甲蓋大小的面積可以承受超過一噸的壓力,並且保證穩定工作十萬小時以上。要求加工精度極高。
“我們深孔加工,最講究的就是一個要‘正’,一個要‘直’。幹了這麼多年,這兩個字就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我要求它和人生的直線度一樣,不能走偏。”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戎鵬強是響噹噹的“鏜工大王”。他1994年被評為全國勞模。他的“超長小口徑管體深孔鑽鏜”操作法破解了高壓釜出口偏難題,成為超長小口徑管體深孔加工領域的頂尖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33年20萬米
清晨6點不到,戎鵬強就早早地起床,準備早點。早飯後,他騎上舊自行車,聽著新聞,去工廠上班。
北重集團的宣傳廊道,“中國保爾”吳運鐸和“鏜刀大王”戎鵬強的圖片分列兩廂,隔廊相望。
“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創建者和開拓者之一。”戎鵬強説,每每有些許閒暇,自己總會在前輩工程師的事跡欄下駐足良久。
戎鵬強説,只要走進北重集團的大門,即使閉上眼睛,他都能摸到自己工作的502車間。畢竟,從1983年至今,戎鵬強就幹了鏜工一件事,而且一幹就是33年。
戎鵬強從進廠第一天開始就把技能提升作為目標。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實踐,他總結了“摸、聽、看、量”四字訣。所謂“摸”,主要是摸刀桿,根據摸刀桿判斷刀在行走時的狀態;“聽”就是聽機床發出的聲音和硫化油流動的聲音,判斷機床運轉是否正常;“看”是要看鐵屑的形狀和電流錶的讀數;“量”是測量刀桿每分鐘行走的距離和內控的尺寸。現在的戎鵬強練就了以“手”當“眼”的絕活兒,只要用手握住刀桿,通過感受刀頭的震動,他就能對加工進度做到心中有數。
多年來,戎鵬強承擔了各種口徑系列身管生産和科研加工任務,加工身管總深度達到20萬米。
中國工人OK!中國工裝OK!
在很多人看來,加工前的工作差不多就行,但戎鵬強的字典裏沒有“差不多”這個詞。他告訴徒弟,加工的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大意,1%錯誤的累積會導致100%的失敗。
那是21年前,戎鵬強被派往某國調試一條重要産品生産線。試製剛一開始,戎鵬強就發現,國外工裝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和設計上的缺陷,刀體偏離軸線造成內膛嚴重超差,如繼續加工,將會因超差導致報廢。受援國家官員和技術人員望著即將報廢的毛坯急得團團轉,戎鵬強立即提出挽救方案,他們換上了中國的刀體,在精鏜工序中修復了該零件,成功地激活了即將報廢的毛坯。看到優質品,受援國工程技術人員高興地豎起拇指:“中國工人OK!中國工裝OK!”
2012年,戎鵬強接到了一項艱巨的挑戰:為一根8米長,打一個孔徑只有28毫米的孔。該産品的長徑比達到了驚人的300倍,為航天、航空發射試驗裝置的關鍵部件,且由於技術封鎖,國外根本不賣給中國。“這個訂單當時在全國轉了幾圈竟無人接!”戎鵬強説。憑著超凡的勇氣和過人的技藝,戎鵬強接過了這項國家級加工難題。最終通過一年半的努力,最終完成了第一套管體加工任務,也讓他成為了超長徑比小口徑管體加工技術國內第一人。201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戎鵬強超長徑比小口徑管體深孔加工方法”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技能大賽中榮獲“特色操作法”殊榮,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於推廣。
2015年,北重集團承擔了我國萬噸級驅逐艦設計的新型大口徑火炮身管加工任務,由於加工難度大,戎鵬強主動請纓,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經過不懈努力,戎鵬強成功解決了該産品精加工工序難點,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給國家幹活!
憑著紮實的技術水平,2006年,戎鵬強成功加工出高精度5米長、30毫米小口徑身管,標誌著我國成為極少數能夠生産高精度超長小孔徑身管的國家;2009年,他成功加工出Φ25毫米、4米長氫氣炮,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無形價值數千萬元;2010年,圓滿完成了國家某重點試驗裝置Φ320毫米、Φ400毫米、Φ480毫米、Φ720毫米、大口徑管體激波風洞的加工任務,為北重集團創造上千萬元的利潤。
戎鵬強也逐漸成了業界的“香餑餑”。前些年,有私營企業要挖他,開出的薪酬是他工資的好幾倍。但戎鵬強二話不説就拒絕了。“雖然工資多一點兒,但畢竟是給私人幹活。”戎鵬強無比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北重集團,我們是給國家幹活!”
這幾年,戎鵬強還先後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人才。帶出16個徒弟中,有2名已成為技師,13名高級工。這些員工已成為車間生産骨幹,公司深孔加工技能水平整體得到提高。
“戎鵬強28歲成為廠勞模,並且蟬聯8屆;30歲就成為自治區勞模、全國勞模。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工匠的擔當。”北重集團特種機械廠黨委書記杜素鳳表示,這些年來,戎鵬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