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走進武警新疆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1萬餘面繡著各種文字的錦旗把這裡變成了紅色的海洋,每面錦旗都記錄著院長莊仕華救死扶傷、扶貧幫困的感人故事。
43年軍旅生涯,40多萬公里巡診路、142個獎盃、12萬例無一失敗的手術,記錄著莊仕華作為軍人和醫者的光榮與付出。在許多人看來,數字只是一種枯燥的符號。莊仕華卻用責任、力量和忠誠,給這些數字賦予了生命,注入了情感和溫度。
挂在武警新疆總隊醫院肝膽外科中心的錦旗 資料圖
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
莊仕華出生在四川簡陽一個貧困農民家庭。1973年,18歲的莊仕華入伍來到瑪納斯縣的解放軍新湖農場,當上了一名衛生員。3年後,莊仕華考上第四軍醫大學,畢業時取得了全優成績。面對“你可以選擇留校,也可以到內地條件好的醫院工作”的機遇,他毅然選擇回到新疆。
40多年來,無論是當醫生、科主任,還是院長,莊仕華始終沒有離開過手術臺。
“把病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病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把病人的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這是莊仕華執刀行醫的準則。
莊仕華 資料圖
2006年,維吾爾族老人喬拉帕和家人把象徵民族團結的56個熱騰騰的餃子鄭重地送到莊仕華面前。
喬拉帕老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因膽囊炎復發住進了一家地方醫院,醫生以病種多、風險大為由,遲遲不肯手術,老人在醫院住了20多天,眼看錢一天天花光了,手術卻沒著落。老人慕名來找莊仕華“救命”。莊仕華為老人會合全院力量,先調節心率、降血壓,制定救治方案。第五天,他成功地為老人做了膽囊切除手術。為避免術後心率衰竭、血壓升高等險情發生,莊仕華在生命體徵監護儀前觀察了5個多小時,直到確認她脫離危險。
喬大媽治愈出院了,一心想感謝莊仕華。上大學的女兒出了個好主意:送他56個餃子,每個餃子用一個民族的主打食品為餡,象徵血濃于水的民族情。於是,她們全家連夜包了56個餃子,熱騰騰地送到了莊仕華的手中。
莊仕華在手術中 資料圖
30多年來,從一名普通醫生到醫院院長,無論再忙再累,莊仕華都始終堅持親自查房。他説:“我看不到患者,做手術時就心裏沒底;患者看不到我,他們心裏也沒底。”
錢寧可不掙 命不可不救
莊仕華剛當兵時,部隊駐地附近有個牧民叫達汗,生活特別貧困。莊仕華看在眼裏,挂在心上。一有空,他就往達汗家裏跑,幫著放牧、幹活,還用自己每月幾元錢的津貼幫著他們家買些日用品。莊仕華上軍校臨走時對達汗説:“只要你有困難,我會一輩子幫助你們的。”達汗當時認為這是一句客氣話,但莊仕華這一幫就是40年。
維吾爾族大娘用民族最高的禮節感謝莊仕華 資料圖
2007年,達汗患膽結石,莊仕華出治療費為他做手術。2001年,莊仕華得知達汗的女兒因貧困面臨輟學時,又承擔了達汗女兒的學習費用,還時常為她買學習用品,新衣服。在莊仕華的資助下,達汗的女兒2012年順利畢業,成了一名人民教師。
莊仕華常説“錢寧可不掙,命不可不救。”維吾爾族婦女阿依古麗、古麗莎等200多名群眾身患重症沒錢看病,他&&併發動醫護人員為他們捐款80多萬元,幫助解決治療費用。
從醫43年來,莊仕華和同事們幫助了570多位家境困難的患者、46名貧困學生,並長期資助64戶特困家庭。
莊仕華與病人 資料圖
好軍醫是怎樣煉成的
1992年,莊仕華建議引進時間短、刀口小、癒合快、費用低的腹腔鏡下切除膽結石技術,並主動請纓到北京醫學院學習。醫院肝膽科創建時資金不足,莊仕華和4名科室人員拿出個人積蓄購買手術設備。許多醫院對這項技術應用比較謹慎,不敢用於臨床。莊仕華買來葡萄、動物肝臟,反復模擬練習,很快掌握了膽囊與肝臟剝離技術。一個月後,莊仕華就用腹腔鏡成功完成了新疆首例膽囊切除手術。
多年以來,莊仕華練就了一手絕活:一台腹腔鏡手術不過10分鐘,剝離膽囊最快只要47秒鐘。
在莊仕華看來,手術快一秒鐘,患者就少一秒鐘痛苦;多一種手術方法,患者就多一分生命保障。愛崗敬業的莊仕華還探索出在肝包蟲內囊摘除、胃修補、膽總管探查等21種手術,有7項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先後創新和引進了永久性起搏器安裝、臟器移植等百餘項新技術。
手術後休息的莊仕華 資料圖
令人肅然起敬的紀錄
手術就是戰鬥,手術臺就是戰場。院長一天會有多少場“戰鬥”?答案是每天20多場,最多49場。
莊仕華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做手術、查房、巡診上,他擠出一切時間加班加點,為病人治療。2009年6月8日,莊仕華連續做了28例手術後,突感身體不適。醫護人員勸他其將余手術改天再做。莊仕華説:“手術都是安排好的,我們不能往後推。”他靠著椅子休息了一會兒,確定身體無恙後又繼續進行手術。就這樣,他硬撐著做完了當天的全部手術。這天,莊仕華共為49位患者做了手術,也是他做手術最多的一天。
如今,年屆花甲的莊仕華依然每天做20多臺手術,對患者未敢有一絲怠慢。對於頭頂上那些耀眼的光環,他有著清醒的認識:“榮譽是黨和人民對我的鼓勵,我只有盡好治病救人的本分,才對得起這份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