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布什八年:新保守主義的巔峰與潰散

 

CCTV.com  2009年01月15日 10: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行將謝幕 布什揮手告別喧囂。

  再過幾天,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就要完成其八年任期了,儘管美國國務卿賴斯最近依然堅持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開始感謝他所做的一切”,但是與當選總統奧巴馬如日中天的勢頭相比,布什總統的告別之路多少還是有些黯淡。當我們盤點布什八年的政治遺産時,新保守主義無疑將是其中濃重的一筆,從某種意義上説,布什執政的八年見證了新保守主義的浮沉。

  何謂新保守主義者

  新保守主義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稱謂。從廣義上而言,它主要是指20世紀80年代以來,盛行于美國社會的保守主義思想,包括各種形式的保守主義派別及思想觀點。

  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歐文克裏斯托爾認為,“新保守主義者是被現實劫掠的自由主義者”,他們有五個方面的模糊共識:持西方的價值觀念、認同羅斯福新政的基本原則、主張維護傳統的宗教和道德觀念、重申古典自由主義關於機會平等的思想、認為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無法共存。一般説來,新保守主義在政治上要求恢復傳統自由主義原則,尊崇個人自由和自由放任,在經濟上義主張市場機制,反對國家干預,在外交上信奉美國例外論,強調意識形態的作用,推崇實力外交,主張向全世界推行美國式民主和資本主義。

  1980年,奉行保守主義的共和黨人裏根當選總統,同時共和黨人自1954年以來第一次重新控制了參議院,這是保守主義和共和黨的重大勝利,此後十年,保守主義大行其道。在老布什和克林頓政府期間,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新保守主義一度陷入低潮。1994年國會中期選舉中,代表新保守主義勢力的共和黨人,以壓倒性的勝利奪得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以金裏奇為代表的共和黨右翼高舉起了“新美利堅契約”的大旗,這標誌著新保守主義勢力再度捲土重來。

  他們控制了布什外交

  新保守主義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在小布什上臺以後。2000年,布什以微弱多數贏得大選,問鼎白宮,這為新保守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方面,布什本身的“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兼顧了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傳統議題,與新保守主義本身就有著特殊的關聯性,二者很容易結成同盟;另一方面,布什在當選總統時缺乏外交經驗,在對外政策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外交團隊。在布什的外交團隊中,許多人是新保守派或者是支持新保守主義人士,這其中包括被稱為“火神派”的副總統切尼、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務卿鮑威爾、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和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等人。

  在“911”事件之前,布什政府所追求的外交政策基本上還是基辛格式的,強調地緣政治,注重大國關係。“911”事件後,新保守派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自己控制的輿論重鎮,發動宣傳攻勢,傳播其觀點與主張,以思想庫、社會團體和學術機構為平臺,以內閣保守派為依託,裏應外合,不斷地影響政府的外交走向,並一度“劫持了”布什政府。

  經過新保守派的不懈努力,在布什的對外政策中,新保守主義終於佔據統治地位。在新保守主義力量的推動下,布什很快出臺了被視為典型新保守主義文件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掄出了其外交政策的幾把利斧——先發制人、政權變更和單邊主義,在世界上橫衝直撞,推廣美國式的民主和價值觀,處處顯示美國的實力。

  2003年,美國以反恐為藉口,將“先發制人”之劍指向了伊拉克,試圖實現火神派推翻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植入民主、進而改造大中東的計劃。以伊拉克戰爭為標誌,新保守主義對美國外交的影響達到了頂峰,與布什主義“珠聯璧合”。2003年7月,當時的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美國候任副總統民主黨人約瑟夫拜登就指出:“現在,政府中的新保守派正在取得勝利,他們看來已經控制了總統的思想,他們正在控制外交決策的議程。”

  潰散與失寵

  俗話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伊拉克戰爭前後,當新保守主義的影響達到最大時,其本身的衰落也就為期不遠了。由於伊拉克與美國軍事實力相差懸殊等原因,美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基本結束了在伊拉克的主要戰事。但是當開始對這個國家進行所謂的民主改造時,美國才發現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於持續不斷的反美武裝鬥爭和伊拉克內部派別之間的衝突,伊拉克的安全形勢遲遲無法得到根本好轉。伊拉克成了布什外交政策的滑鐵盧,也成為新保守主義失寵的開始。

  2004年,布什連任,進入其第二任期。很快,人們發現布什內閣有了明顯的變化,火神派中的鮑威爾辭去了國務卿職務,原先的一些鷹派如沃爾福威茨、菲斯、利比等相繼離任,更多的現實主義者進入了政府。布什也開始逐步修正自己在第一任期內的牛仔作風,在國際舞臺上開始注重修補與盟國的關係,降低了先發制人的調門,對待所謂邪惡國家也不再是言必談政權更迭,更願意用多邊的、和平的方式處理世界上的問題,走多國協商路線。

  隨著詹姆斯韋布在弗吉尼亞州參議員選舉中險勝,美國民主黨人終於在2006年的中期選舉中取得了參議院的多數黨地位。民主黨的“意外獲勝”,再次引起了布什內閣的地震。2006年11月,現實主義者羅伯特蓋茨取代了以“我不會面對無法脫身的困境”而著稱的拉姆斯菲爾德,成為新的國防部長;12月美國著名的鷹派、對聯合國採取不友好態度的新保守主義勢力重要代表人物博爾頓,宣佈辭去其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職位。拉氏和博氏的辭職不僅意味著火神派的潰散,也折射出了新保守主義勢力的頹勢。

  與此同時,在新保守主義的內部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裂痕。新保守陣營中的幹將弗朗西斯福山開始對布什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進行批評,並以出書的形式宣佈與新保守派朋友決裂。隨後,多位新保守主義人物也倒戈寫了《正確的戰爭?》,向副總統切尼等人質疑。在2008年大選前夕,布什政府的前國務卿鮑威爾宣佈支持奧巴馬。而在2008年平安夜,“文明衝突論”的始作俑者亨廷頓的辭世,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個舊的時代的結束。

  新保守主義仍有很大的市場

  2008年11月,美國進行了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在這次選舉中,打著變革旗號的民主黨人奧巴馬,以壓倒性的勝利成為美國歷史上第44任總統。在同期進行的國會選舉中,民主黨也再次控制了參眾兩院。奧巴馬和民主黨人的勝利至少清楚地表明了兩件事情:一是美國民眾對於新保守主義及其影響下的布什主義感到失望和不滿,二是新保守主義在風光了幾年之後再次走向了衰落,美國政治在長期右擺之後可能出現左轉。

  當然,新保守主義在美國還有很大的市場。一方面,新保守主義並沒有徹底瓦解,其基本的陣地還在,只不過由原來的臺前轉到了幕後,由顯性變成了隱性,並且有與其他傳統的保守主義趨同的趨勢。另一方面,新保守主義的許多觀點並不都是布什時代的産物,它在美國國內還有著深厚基礎,尤其是美國大公司和大財團、宗教保守勢力和軍工複合體等傳統保守勢力依然影響力巨大。此外,美國目前正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沼,主流的白人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奧巴馬團隊不能迅速拿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案,美國新保守主義也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再次實現逆轉。

責編:王玉西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