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華人世界]《尋親》之三 《人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13:46 來源:CCTV.com
專題:日本殘留孤兒尋親——《華人世界》
進入[華人世界]>>

    CCTV.com消息(華人世界):

    華人世界,世界華人的家園,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首先還是進入半個世紀的越洋尋親特別報道。

    為了幫助王維章老人尋找失散六十多年的親人,我們欄目的記者根據王維章給我們提供的線索,首先在鐵嶺來確定了他在幼年時曾經生活過的區域。可是,雖然經過多方查訪,幾位曾經生活在那裏的老人都表示,他們從來都沒有聽説過一個兩歲半的日本男孩被送給中國夫妻撫養的事,更沒聽説過小林或者王開田的名字。所以記者又試圖來到鞍山郊區的侯角屯--王先生居住生活過的地方來探訪一些知情人。

    鞍山郊區的侯角屯,是王維章曾經生活了幾十多年的地方,雖然在1988年,他就帶著全家遷到了日本。可是提起一夜變成日本人的王維章,村民們依然非常熟悉,所以記者沒費多大週折就找到了他原來居住的房子。

    這所小房子,就是王維章家的老宅,他當年就是在這裡娶妻生子的。一家人去了日本之後,這所房子就由王維章妻子的弟弟一家居住著。雖然王維章的養父母已經去世了好多年,但是談起他們對養子的關愛,親戚們還有很深的印象。

    記者:那就是王維章的養父就他這麼一個兒子?

    王秀蓮:對。就一個兒子。

    記者:這兩個老人對王維章先生怎麼樣?

    王秀蓮:挺好的。老太太這些家務活,這些活都能幹下來,孩子都能照顧照顧。老爺子老在外面跑,就是現在的推銷員吧,都是外面跑。怎麼形容這個事,就是好唄,就這一個兒子,也沒有別人。

    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小學畢業就算是高學歷了,可是王維章的養父母卻供養他一直讀到高中畢業。周圍的鄉親和親朋好友也從來都沒想過,王維章會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王開田夫婦也從來沒有向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親戚透露過一星半點。所以當鄉親們得知王維章的真實身世時,這個原本寂靜的小村莊一下子就炸開了鍋。

    記者:當你們得知他是日本人的時候,你們的感覺呢,作為親屬?

王秀蓮(王維章的弟媳):特別驚訝,怎麼能是日本人呢?

    王秀蓮:特別驚訝。怎麼能是日本人呢?

    這條小路是這個小村莊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道路,當年,王維章就是從這裡離開中國回到日本的。

    記者:他離開中國準備回日本的時候,他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王秀蓮:他還捨不得這一面,他還挂記著找他自己的母親。他主要是找母親,不是説回國。那都是小事。我們理解這個心情。

    記者:骨肉親情啊。

    王秀蓮:對。

    也是從這條小路開始,王維章走上了他漫漫的尋親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邁出尋親第一步的那個時候,絕沒有想到這條道路會如此遙遠、如此漫長。

    離開了侯角屯村,《華人世界》欄目的記者驅車來到鞍山市公安局。1986年,認定王維章是日本殘留孤兒的檔案就保存在這裡。記者希望在這些歷史檔案中能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為下一步的尋親提供方向。

    知道我們的來意,鞍山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我們,並幫助找出了20年前的文件資料。在養父王開田的口述筆錄裏,我們能感覺到王開田一直很清晰的記得他抱養王維章時的情景。

    在確認王維章是日本殘留孤兒的材料裏,最主要的證據就是養父王開田的證詞。這也符合中國政府認定日孤的基本原則。

    在王維章的養父王開田的詢問筆錄裏,一個證明人“劉魁一”的名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因為他是王開田在鐵嶺期間的同事,那麼他會不會清楚的了解當年抱養王維章的這件事呢?

    記者:這個口供裏有個劉魁一,我們明天就要到瀋陽去找他。

    記者冒雨趕到瀋陽,根據王開田口錄裏提供的地址,我們來到了瀋陽市古籍書店,想從那裏的退休職工檔案裏查到他的近況,但令我們意外的是,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如今已經80多歲高齡的劉魁一老先生早在幾年前就到千山的道觀裏出家為道了。於是我們又連夜趕往千山風景區,在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的千山風景區分佈著大大小小近百家寺院、道觀,幾百名僧侶道士活動在深山古剎中,每個寺廟之間又沒有通訊工具,交通只能用雙腳來量,要想在這裡找到劉魁一,如大海撈針。於是,我們來到千山風景區宗教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幫助我們在出家人登記名冊中查找這位劉魁一老先生,然而結果卻令我們失望。

    工作人員:多大歲數?

    記者:應該有80多。

    工作人員:那不可能,我們這沒有這麼大的。

    就在記者對尋找到劉魁一幾乎不抱希望的時候,瀋陽傳來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劉魁一老先生因為種種原因,並沒能去出家,現在,他還一個人生活在瀋陽。這位曾經看破紅塵的老人還能記得塵封半個多世紀的往事嗎?

    記者:你老家是哪兒的?

    劉魁一:鐵嶺。

    記者拿出王開田的照片給老人辨認。

    記者:您能回憶一下,當時跟這個,一個叫王開田的人嗎?你跟王開田熟悉嗎?

    劉魁一:對。那時候和洋鬼子做買賣呢。

    記者:你們倆在一起工作過嗎?

    劉魁一:在瀋陽也待過。我帶他來的。

    記者:在鐵嶺,你們倆一起做什麼呢?

    劉魁一:就是給洋鬼子做買賣。

    記者:做什麼買賣?

    劉魁一:……組合,就是商會。

    記者:你認識王開田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可能的知情人 劉魁一

    劉魁一:就是四幾年。

    記者:你們在一起共事了多少年?

    劉魁一:兩三年吧。

    老人一眼就認出了老朋友王開田,那麼他是否記得抱養日本孩子的事呢?

    記者:他孩子的事,他要了,撿了一個孩子,要了一個孩子吧。

    劉魁一:那是撿的。洋鬼子走的時候,沒著沒落的,那時候撿媳婦兒的,撿兒子的還有的事。

    記者:不,當時説是,人家給的,還包的什麼東西。那個孩子是他要的嗎?是人家給他的嗎?

    劉魁一:人家給他的。

    記者:你知道不知道誰給的?那個孩子是誰給的?

    劉魁一:就是小林。

    記者:他是哪兒的人?

    劉魁一:他們大概住一個院,叫一個什麼站?

    記者:聚星糧站。

    劉魁一:對,聚星站,一個院,認識了。認識了,日本人完蛋了,抄家了,就趕快跑,往國內跑,孩子就扔下來了,可能就給他了。

    記者:那個小林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

    劉魁一:那就不知道了。咱們知道是日本人。

    記者:那小林您見過嗎?

    劉魁一:沒見過。

    記者:那個小林您沒見過?

    劉魁一:沒見過。

    記者:那您怎麼知道他叫小林呢?

    劉魁一:他個人説的。他當時瞞著,誰也不告訴,誰也不知道。那時候撿日本的孩子不光彩啊。

    記者:那麼,他説沒説這個孩子的母親,叫什麼名字?

    劉魁一:那沒説。他不太透露這些事,怕我們再告他的孩子,明白嗎。他一直瞞著孩子,什麼事都瞞著。

    事隔60年,劉魁一老人清晰的記憶讓記者感到非常激動和興奮,這畢竟是幾天來我們找到的最直接的知情人,日本嬰兒王維章被抱養的事情也是第一次被人親口證實。但令我們遺憾的是,劉魁一老人雖然知道朋友王開田抱養了一個日本孩子的事兒,但是他從來都沒有見過孩子的繼父小林,更不知道王維章親生母親的任何特徵。

    難道因為王開田夫婦對抱養日本孩子的事守口如瓶,就沒有人知道王維章親生母親和妹妹的任何下落嗎?難道這個家庭真的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嗎?

    就在尋訪似乎陷入僵局的時候,遠在日本的王維章先生給記者打來了一個電話。原來就在我們的記者踏上尋親路的時候,王維章每天也都在梳理大腦中記憶的往事。他突然想起,20年前,他和養父第一次到鐵嶺尋找親人時偶然遇見了一個人,而那個人無意中説了的一句話,這句話會不會為尋訪找到另一個方向呢?下期請您繼續收看我們半個世紀的越洋尋親特別報道。另外我們這個特別報道播出以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4月12號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第二版中就詳細刊發了我們的越洋尋親報道。中國的各大網站也紛紛轉載了節目內容。央視國際網站還專門開闢了一個尋親專欄,還有包括日本、美國在內的多家海外合作媒體開始參與尋找。許多觀眾朋友包括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李光哲和張紅岩都打來了電話,表示要發動日本各界人士幫助老人,在這裡,我們向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大家能繼續為我們提供相關的信息。

責編:張璇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