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週刊]“隱面”人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9日 22:07 來源:
進入[世界週刊]>>

  CCTV.com消息(世界週刊):

  

“奧黛”與“多美”

  2006年11月17號到19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 與會21個經濟體的領導人身穿東道主越南的“國服”“奧黛”集體亮相。

  “裳者,如衣之長揚也,垂于邊際”。這是中國古書對越南傳統服飾——奧黛的描述。

  越南服裝設計師明杏:荷花是越南的象徵,荷花顯示了越南的民族性格,荷花代表了純潔,一種充滿活力的美。 蓮花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最愛。 但越南文化並沒有在兼容並蓄之中失去個性。

  中央電視臺記者孫寶印:比如我們中國人想到圓月的時候,滿月的時候,可能想象的是嫦娥奔月這麼一個傳説故事,但是越南人看月亮的時候,他們從月亮當中看到的是一個男人,叫做阿貴這個人。就説阿貴得到一棵仙樹,他應該按照神仙的指引,應該是用乾淨的水澆水,結果大概是他的妻子沒有遵照神仙的説法,用臟水來澆了這棵樹了,結果這樹一下就拔地而起,阿貴抓著這個樹根,就一下被帶到天上去了,所以現在越南看月亮,是看到月亮上有一個阿貴。

  楊保筠:這次APEC會議是在越南新領導人主政之後第一次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性的活動,對越南來講,它的重要意義是:第一個展示新一代領導人的一種開放、合作的一種形象;第二是希望在能夠在亞太、東亞合作當中發揮越南的一定的作用;第三,越南也正是剛剛加入了WTO,利用這次APEC會議也可以更好地展示越南。

  前公務員 NGUYEN THI THUY HUONG:我們都很高興,越南組織了這樣一次會議,我們希望越南能從中受益。

  記者:你們希望得到什麼?

  前公務員 NGUYEN THI THUY HUONG:我希望這次會後,越南能變得更富裕,國家更強大。

  “奧黛”的設計師明杏介紹説,“奧黛”和中國的旗袍有些相像,但不同的是,它是多種文化元素的平衡,比如它兼容了漢服、越南裝、法國時裝等設計理念,既體現了男子淳樸的性格,又展示了女子柔美的身材。

  這次APEC領導人峰會上,發達國家提出了各自的“自由貿易區方案”。

  美國提出建立一個囊括太平洋沿岸,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一半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日本則提出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但是如何處理這些討論中的自由貿易區關係,各國分歧很大。

  楊保筠:這種區域化的發展(應該)是一種多層次的,比如從亞太的角度來講,有APEC亞太經合組織,從東亞的地區來講,我們先有一個東亞峰會的機制,在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就有一個“10+3”的機制,然後在東南亞國家,也就是東盟國家之,還有一個東盟自貿區的機制。應該給各種合作機制以發展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認為APEC自貿區的設想的提出會導致其它的合作機制産生什麼顛覆性的變化。

  如何重起多哈談判,則是本屆峰會的另一重要議題。

  2006年7月24號,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擱淺。

  世界糧農組織指出,大國未能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過分強調“自由貿易”而不是“公平貿易”,是談判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此,2006年11月17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當務之急,應首先是增加對發展中國家不附加條件的官方援助,並開展多種形式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從而推動多哈回合談判。

  胡錦濤:中國將致力於同世界各國政治上和諧相處、經濟上共同發展、文化上取長補短 、安全上互信協作,繼續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

  如果説“奧黛飛揚”展現了人們對APEC一種純潔的願望,那麼“多美”這個越南詞彙則代表了實際的行動。因為“多美”這個發音,在越南語中的意思就是“革新開放”。

  很多人都是從1992年那部轟動全球的梁家輝主演的電影《情人》開始認識並喜愛越南的。

  2006年11月12號,越南人類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1975-1986:食物短缺時代”的展覽。

  越南人LEU THI LE(69歲):那時候,我正當壯年,孩子都很小,因此我不必每天半夜2、3點鐘就起來排大隊,但是我必須在早晨5、6點鐘就開始排隊,直到中午才能買到大米,那時候排的隊可真叫長啊。

  鄧小平曾經説過,“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不管黑鼠白鼠,能不被貓抓住的就是好老鼠”。這是上個世紀末,越南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從1986年開始,越南決定拋棄傳統計劃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

  20年間,越南已成功的使8400萬人脫貧。2006年4月古巴的《格蘭馬報》把越南稱為“一隻跳躍的老虎”。

  峴港,越南革新開放的一個窗口。

  2006年11月15號,胡錦濤主席抵達後,首先參觀了中國投資的美力時玩具廠。

  據統計,在過去13年中,越南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金額增長了189倍。中國早在2003年就成為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2006年中越雙邊貿易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據最新估計,2006年,越南經濟增長率為7.8%,僅次於中國,位列亞洲第二。

  越南,從來就是一個歷史和地理的交匯點。

  這裡既擁有悠久的歷史,又經歷過殖民地時代,在冷戰中還成為戰爭的前沿。

  如今,越南張開了雙臂,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了地區合作和全球合作當中。

  在這次熱熱鬧鬧的APEC首腦峰會中,如果細心體味,越南身上的歷史感折射出現實光環,不難看出還另有一番深意。

  胡志明市中心范武老街旁,有一條小吃街被稱為“美國街”。這裡的美味吸引著以美國人為主的觀光客。 但美國街的另一個含義是,31年前,最後一架美軍直升機就是從這裡撤離了西貢。

  在不遠處的獨立廣場,1945年胡志明採用美國獨立宣言式的詞彙,宣佈越南獨立。 《新聞週刊》認為,這裡應該是美國總統布什憑吊越戰最好的去處。

  而布什總統本人特意路過的還有白絲湖。1967年,美國飛行員麥凱恩被擊落後,就是掉在這個湖裏被俘的。後來被關押在河內原來由法國人修建的監獄裏,這座監獄,被美國戰俘戲稱為“河內希爾頓飯店”。如今,它的一部分真的被改造成了飯店,其他部分則被改造成了殖民地博物館。

  當年被俘的美國飛行員麥凱恩現在已是滿頭白髮的共和黨元老級人物,11月15號,麥凱恩抨擊了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在此之前,他把伊拉克比作第二個越南。

  作為第二個訪問越南的美國總統,布什表示: “美國30年前在越南的遭遇已經為美國人上了一課”

  《西澳大利亞人》報把布什和克林頓的訪問進行了對比。

  2000年,上萬名越南人穿著印有“我愛克林頓”字樣的T恤衫,把克林頓被當作“搖滾明星”夾道歡迎。

  而這次,一位在布什下榻的賓館前賣大碗兒茶的68歲老人説:“我對美國總統並不好奇,因為這兩年我在電視上看到他出現太多了”。

  不久前,英特爾公司在越南投資了10億美元建立熱電廠,美國全球電力公司將和越南國有的越南煤礦公司投資興建一座造價14億美元的電廠,其中全球電力公司出資90%。美越貿易在去年達到了80億美元。

  越南把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看作是相當於辦奧運會一樣隆重的事。

  “奧黛”與“多美”展示了越南的風貌,也代表了眾多發展中國家像越南一樣,在發展道路上追求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並行的軌跡。

  再過幾週,中國入世就整整五年了,目前,俄羅斯也進入了入世談判的最後衝刺階段。

  其實全球經貿合作的大幕早已拉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何在全球經貿合作與交流這個大舞臺上,做到長袖扇舞,需要的依然是簡單但並不容易做到的那四個字:平等互利。

  

“隱面”人生

  2006年11月9號淩晨,在柏林市中心一間寓所裏,一位83歲高齡的老人平靜辭世。

  17年前的這一天,1989年11月9號晚上,柏林墻轟然倒塌。東德人絡繹不絕地穿過開放的邊境,與西德那邊的同胞和親人熱情擁抱。 當時,這位老人坐在電視機前神情迷惘地目睹了這一幕,幾個月後,老人的命運因柏林墻的倒塌被改變。

  冥冥中,老人的一生似乎和“柏林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他的離去,帶走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位老人就是前東德國家安全部副部長、冷戰時期國際情報界著名的“隱面人”——馬庫斯沃爾夫。 這位冷戰時期國際大牌間諜的一生中發生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講述這些故事,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將來。

  1961年8月,柏林墻的修建,不僅將柏林這座世界名城一分為二,還劃分出了兩大意識形態和軍事集團,成為戰後歐洲分裂的象徵。與此同時,柏林墻兩側的間諜戰也打得如火如荼。不少東德間諜潛入了西德重要的公司和政府部門,有的甚至晉陞到了很高的位置。所有這些背後,一位神秘人物的時隱時現,引起了西方情報部門的關注。

  但直到1978年,此人才浮出水面。那一年,瑞典情報人員在斯德哥爾摩街頭偷拍了一位神秘人物和西德某官員會面的照片,事後,一名變節的東德情報人員參加了指認工作,

  至此,馬庫斯沃爾夫, 這位冷戰期間東德間諜活動的靈魂人物,第一次露出廬山真面目。

  冷戰時期,他在德國境內外指揮的正式特工多達4000余名, 除此以外,還培訓了無數的情報員、交通員和特工教練。

  “就連我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我領導下的外國情報局是歐洲大陸上最卓有成效的情報機構。我了解到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秘密比她的總理還要多。”——馬庫斯沃爾夫

  沃爾夫的間諜生涯可謂“業績輝煌”。在自傳《隱面人》裏,沃爾夫這樣寫到:“我個人的一生像是一條長長的弧線。它的起點,無論用任何客觀標準衡量,都可説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我們這些東德社會主義者試圖建立一個新型的社會,永遠不再重復德國的歷史罪惡。”

  他説,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保護國家和維護和平的信仰。不過他自己也承認,“現實有時會和信仰背道而馳。著名的“紀堯姆”事件,就透著沃爾夫終生難言的迷茫。京特紀堯姆,原在東德國家安全部下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20世紀50年代中期,按照沃爾夫的指示,他和妻子潛入西德,並設法加入了社民黨。由於勤奮謹慎善於交際,紀堯姆很快引起了黨內人士的注意。 1964年,紀堯姆成為社民黨法蘭克福區的負責人。 1969年9月,德國社民黨在戰後首次獲得大選勝利。 不久,紀堯姆經過嚴格審查,成功打入西德總理勃蘭特的辦公室,並被提拔為總理首席助理。從此,大量西德和北約的核心機密流入了沃爾夫手中。

  1974年4月,紀堯姆的間諜活動敗露, 這個事件猶如石破天驚,在西德政壇引起了強烈地震,直接導致西德總理勃蘭特的下臺,成為當時東德陣營間諜活動的成功典範。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勃蘭特是聯邦德國最早推行緩和政策的總理, 這一政策在當時的確緩和了東西方關係。 而沃爾夫所指揮的間諜活動卻使得這位總理被迫辭職, 連沃爾夫自己也承認,勃蘭特的下臺並不符合民主德國當時的國家利益。

  “把京特紀堯姆安插在西德政府首腦身邊,有人認為這是我諜報生涯中最大的成功,我自己一度也這樣認為。但現在想來這也是我最大的失誤。”——沃爾夫  

  在柏林墻倒塌幾個月後,沃爾夫上了西德政府的通緝名單,幾年後以“叛國罪”和“賄賂罪”被判處6年監禁。沃爾夫究竟是愛國者還是叛國者?歷史對沃爾夫似乎也無法做出一個蓋棺論斷的評價。不過,沃爾夫本人卻對自己的這段經歷有著更深層次的看法。

  “回顧冷戰期間我親身經歷的這場獨特的交鋒時,我作為其中一員不尋求任何寬恕。我的一方曾為反對法西斯的復活奮鬥過,也曾為社會主義和自由奮鬥過。這一崇高目標最後落空了,但我仍然相信它是可以實現的。我的信仰依然不變。”——馬庫斯沃爾夫

  1923年1月,沃爾夫出生在德國巴-符州小鎮黑興根。 他的父親是一名猶太醫生兼作家,也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母親也是一名共産黨員。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他們一家人輾轉流亡到了蘇聯。在俄羅斯,馬庫斯沃爾夫讀完了中學,之後,他被送到“共産國際”一所學校接受政治和情報業務的訓練。1945年希特勒滅亡之後,沃爾夫回到德國。 1957年,不到30歲的沃爾夫當上了東德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總局局長,後來,又升任該部副部長。

  在回憶錄中,沃爾夫稱,小時候家庭和青年時期在蘇聯的經歷對他的一生影響很大。

  前東德共産黨員:他是個傳奇人物,很顯然他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收集情報或者間諜工作

  ,不管你怎麼評價他(的一生),他的確是讓人刮目相看。

  1993年,德國法院以“叛國”罪判處沃爾夫6年監禁後,沃爾夫開始了長達四年的上訴。

  在上訴中他堅持認為,自己沒有被判祖國,這是一場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審判,是不公平的。因為在冷戰中,西德的情報機關跟他們一樣,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戰後,德國的法律規定了東西德人應受同等對待,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原東德的情報人員受到了審查和監控,沒有受審判的也普遍比原西德情報人員的待遇差。東德外交官因“與前制度的瓜葛太深”而丟掉工作,而曾經與他們坐在一張談判桌上的西德外交官卻繼續官運亨通;東德間諜成了被告,而西德間諜卻成了證人。

  其實,沃爾夫有很多機會可以避免這場審判。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和美國情報機關人員都對沃爾夫提出用情報換自由,但沃爾夫拒絕了。退休後,沃爾夫一直在寫書。因為他認為,“真正的歷史不能只由勝利者撰寫。”在談到一些有爭議的事件時,沃爾夫這樣寫到:“我的思維方式是在反法西斯過程中形成的。我們當時認為,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幾乎沒有什麼不能用的手段。這種態度也在日後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説,每當聽到有人罵我們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們説的是否屬實?”而是他們攻擊我們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今冷戰的鐵幕已經蕩然無存,然而沃爾夫的隱面人生留給我們思考卻是:類似的冷戰思維,真的徹底消失了嗎?

  

“將計就計

  他,一臉的認真,嘴咬著麵包,頭頂著一條魚,

  他,手裏拿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我喜歡”,

  他,頭頂著一瓶飲料,手裏也拿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聖牛”。

  照片上這些人,不是在搞笑,也不是在演戲,

  他們究竟是誰?為什麼如此可笑?

  謎底,不久前揭開了。

  謎底在這本書中可以找到,《以耶穌的名義問候》。這是英國人麥克貝裏2006年10月出的一本書。書中,貝裏披露了自己一段神奇的經歷。一切,要從五年前説起。

  邁克貝裏,英國蘭開夏郡艾瑟頓市的一名計算機工程師。2001年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打開郵箱查收信件。但當郵箱被打開的一瞬間,貝裏暴怒了!郵箱裏一下子來了八封莫名其妙的郵件,而且全部來自一位自稱是某國政府官員的人。

  這位自稱是某國政府官員的人説,他有1000萬英鎊的財産,由於當地政府對這筆鉅額財産要徵收50%的稅,他打算把財産轉移到國外,想借用貝裏名下的國外賬戶來逃稅。如果貝裏能向他提供自己的銀行賬號,他就會將其中25%的錢財,也就是250萬英鎊作為報酬分給貝裏。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收到250萬英鎊之前,貝裏必須先給他匯去一筆現金,用於辦各種手續和賄賂有關人士。其實,這種郵件早就不是第一回找上貝裏了。只是以往貝裏對此從來不予理睬。因為,這顯然是臭名卓著的網絡騙局。

  但這回不一樣了。一天收到八封網絡詐騙信,叫誰能不生氣呢?!貝裏氣呼呼地在網上查了一下,結果意外地發現,這個騙子居然早就聲名狼藉,被他騙慘人大有人在。貝裏決定將計就計,一個反詐騙計劃在他心中醞釀形成了。

  經過對網絡詐騙信的粗略分析, 貝裏發現這些網絡騙子,大多打著某國政府高級官員或銀行、大公司、高級職員的旗號,使用各種偽造的信箋、票證、證件、文書或者簽名等,向素不相識的海外人士寄去數以千計信件,騙取這些人匯付的鉅額資金。

  於是,貝裏反過來開始主動給騙子們回信,提條件。那些騙子有些是自投羅網的,還有些是貝裏通過搜索引擎查到後,主動找上門兒去的。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貝裏成功地讓許多騙子寄來了各種各樣的搞笑照片。比如,這名叫做伊萬的騙子,來信説自己要替教堂出版福音書,希望得到貝裏的資助。

  而貝裏回復説自己可以給對方提供7萬美元的資助,條件是,要求對方填一張表,並寄來本人照片。照片上的本人必須持有“麵包”和“酒”這兩樣東西。不久,騙子按照要求寄來了滑稽的照片。接著,貝裏又想出了更歪的招兒。他對騙子們謊稱自己是一名研究筆跡學的專家,在做一個長達四年的研究項目。如果對方願意提供自己手寫的稿件協助研究的話,報酬是每張100美元。結果,有人在一週的時間裏真的抄了200多頁《哈利波特》,在掃描後通過郵件給貝裏發了過來。再後來,貝裏又讓騙子們抄寫了全套《指環王》,外加一部《銀河系漫遊指南》。

  隨著與網絡詐騙人員打的交道越來越多,貝裏反詐騙的手段也逐漸升級。除了讓騙子寄照片和手抄書本之外,他還找到了一個讓騙子極其惱火的方法。

  2006年2月,一個自稱父母雙亡,急需資助的騙子自投羅網了。這次,貝裏謊稱自己是一項藝術品獎學金的負責人,希望能資助那些有藝術天賦的年輕人。這名騙子果然上鉤。一週後,他換了一個新名字再次給貝裏發來了郵件:“尊敬的先生:您好!我在網上看到了您的獎學金項目。我是一名美術設計師,現在和同伴四人一起合夥開了一個小作坊。希望能有資格申請您的獎學金。”

  貝裏提出,要申請獎學金,對方必須按照他寄去的照片,親手製作一件藝術成品寄過來。這是貝裏發給騙子的樣品照片,“沙發上趴著的貓和狗”。

  三周後,貝裏收到了騙子寄來的藝術成品,看起來還真像摸像樣的。看到騙子當真了,貝裏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繼續他的反詐騙計劃。貝裏説,這個藝術品因為受了潮,尺寸縮小,不符合規定,要求騙子再雕刻一個電腦鍵盤寄過來。

  果然,騙子乖乖地按照要求將雕刻好的鍵盤寄了過來。可貝裏藉口説鍵盤被一隻老鼠咬了一個洞,還開玩笑地給騙子發去了一張假裝要槍斃老鼠的照片。

  終於,騙子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不過,他還是不甘心地給貝裏發去了最後一封郵件:“尊敬的先生:您好!毫無疑問,這場遊戲,您幹得很漂亮!不過我想,我們為何不一起合作呢,相信能夠獲得你我都想要的東西。”

  這場詐騙和反詐騙的較量持續了一個月。在與這個騙子的對話中,貝裏獲知,他每個月行騙的收入是4萬五千美元,這個騙子還提出,如果貝裏願意跟他合作的話,可以每月獲得3000美元。當然,貝裏沒有選擇和騙子合作,那名騙子後來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後來,貝裏把跟這些騙子打交道的經歷都寫在了自己開設的網站上,提醒人們不要上了這些人的當。

  在看了貝裏反詐騙的故事之後,我們是否都有這麼一種感覺,那就是其實,在網絡時代,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收到過性質類似的詐騙信件,這些網絡騙子的行騙手法也都非常低劣,他們頭腦簡單,都很容易被識破,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包括我們身邊的人,那麼容易就上當呢?

責編:扈航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