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戰火紛飛黎巴嫩(7月25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13:12 來源:CCTV.com
進入[今日關注]>>
專題:黎以爆發6年來最大規模衝突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7月24日,美國國務卿賴斯突訪貝魯特,拉開斡旋大幕,賴斯姍姍來遲的斡旋能否讓衝突雙方收手停火?持續14天的衝突究竟給黎以雙方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今日關注》特邀前方記者與權威嘉賓帶您了解衝突背後的故事,敬請關注。

  主持人(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黎以衝突。黎以衝突到現在已經是戰火燃燒了兩個星期,但目前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像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説的,這裡已經陷入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賴斯又是突然的訪問了貝魯特,而且提出了黎以衝突停止的條件,那麼她的條件,到底黎以雙方能不能夠接受?賴斯的突訪和斡旋會不會成為黎以衝突的一個轉捩點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關注。

  首先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演播室請到的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的副院長李紹先先生,你好。

  李紹先(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副院長):

  你好。

  主持人:

  還有一位是《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歡迎您。

  胡錫進(《環球時報》總編輯):

  您好。

  主持人:

  今天我們在節目開始之前,我想首先還是通過一個短片先來了解一下,目前國際方面對於黎以衝突斡旋的情況,我們先來看。

  解説:

  25年前,以色列以幾乎三秒一炸的炮火把貝魯特變成人間地獄。事隔25年,這個辛苦重建的首都再次在以軍清剿真主黨的攻勢下被一輪輪的空襲轟擊。從基辛格、貝克、奧威爾布萊特、鮑威爾到賴斯,美國歷屆國務卿都無法逃避的被拖進中東問題的漩渦當中。

  24號,一艘美國航空母艦安靜的停泊貝魯特以北的馬麗納海濱,這個龐然大物的突然出現讓當地的氣氛變得十分緊張。據當地媒體報道,美國航母是在為賴斯的訪問助威,隨著黎以衝突進入第13天,遠在白宮辦公室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再也沒有心情觀戰了,開始了為期3天的中東救火之旅。

  7月24號,飛赴貝魯特,緊急會見黎巴嫩總理和議長。

  7月25號趕往耶路撒冷,會見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隨後在約旦河西岸會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

  7月26號前往羅馬與歐盟代表討論黎以衝突問題。

  賴斯 美國國務卿:

  和平必須以持久原則為基礎,而不能是暫時的。我們在八國峰會聲明中申明,必須遵循聯合國安理會第1559號決議。

  解説:

  除了美國國務卿為中東局勢犯難,法國與德國外長等也紛紛來以色列為中東和平積極斡旋。而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更是早早啟程前往羅馬,期待即將到來的黎巴嫩問題國際會議能夠有所收穫。

  主持人:

  剛才我們是來了解了一下國際社會現在對於黎以局勢的斡旋,我手上現在有幾份《環球時報》。我們可以看看今天最新的一期《環球時報》頭版的文章就是在《在炮聲中感受黎以戰爭》,記者是環球時報赴黎巴嫩特派記者程剛、谷棣。另外昨天的報紙頭版同樣也是這兩位記者發回來的文章,本報記者深入黎巴嫩,程剛、谷棣。其實《環球時報》從7月13號開始,已經是連續的兩個星期都在關注黎以衝突。所以我們今天的節目除了在演播室請到的兩位嘉賓,同時我們也會把《環球時報》在黎巴嫩採訪的程剛和谷棣這兩位記者,加入到演播室和我們一起來討論今天的話題。

  下面我們就衛星連線在貝魯特採訪的記者程剛和谷棣。程剛、谷棣,你們好。

  程剛、谷棣: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我們也從你們發回來的報道上看到,聽説你們是花了200美元的打車費到了貝魯特南郊進行了採訪,而且這裡也是以色列轟炸比較嚴重的地方。那麼你們去貝魯特南郊的採訪都看到了些什麼,能不能給我們先介紹一下。

  谷棣:

  在貝魯特採訪,我們看到的就是真主黨總部所在的街區已經被炸成一片廢墟,很多樓就是完全塌陷。

  程剛:

  橋梁是這樣的,所有的貝魯特周圍的橋梁,以色列都宣稱要把它摧毀,它是想切斷整個貝魯特和外界的聯絡。

  主持人:

  那傷亡的情況。

  程剛:

  包括黎巴嫩通往外界的公路也是同樣的。在廢墟上面現在有很多外國記者去那兒進行拍攝,因為現在到最危險黎巴嫩南部,這些記者都很難過去,所以大量都在那兒拍,現在這個地方還是非常危險的,隨時都會遭到以色列飛機的再次空襲,這幾天還會頻頻會遭到一些空襲。

  主持人:

  如果去比較危險的黎巴嫩南郊去採訪,你們會不會有一些安全上的準備?

  程剛:

  開始還沒有想到是這種狀態,到了現場之後,在所有人的催促下面,要趕緊,趕緊,快一點,快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意識到那種危險無時無刻都存在的。

  谷棣:

  另外在我們去的第二天,聯合國有一個特使也到南郊考察,在他離開不久那個地方就被炸了。

  主持人:

  賴斯也是到貝魯特進行了突然的訪問,據你們了解到的情況,賴斯到貝魯特訪問主要都見了哪些人?

  程剛:

  賴斯主要是和黎巴嫩的總理見了面。

  谷棣:

  此外還有黎巴嫩議長,黎巴嫩議長是什葉派的人,美國想通過什葉派的議長跟什葉派的真主黨取得一定的斡旋。

  主持人:

  聽説賴斯在會談的過程當中提出了一個停火的條件?

  程剛:

  對,沒錯,因為賴斯這次強調主要是停火的條件,她後來説需要可持續的和平,不是説先停火再説,而必須達成釋放人質以及讓真主黨的武裝撤出黎巴嫩和以色列的邊界,往後退20公里,這樣的條件之後,她才同意可以停火。

  主持人:

  她提出的條件,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方面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谷棣:

  據我們通過當地媒體了解,黎巴嫩什葉派議長沒有跟賴斯達成一致的意見,當地老百姓接受我們採訪時也説,説這次賴斯是帶著兩雙鞋離開的貝魯特,阿拉伯諺語的意思翻成中文就是空手而歸的意思。原來説賴斯可能要兩隻手把兩個以色列被俘的人質帶走,但是賴斯這次沒有成功。

  程剛:

  從真主黨方面來看,因為它沒有直接書面的東西,但從媒體上看到,真主黨基本上拒絕了這種條件,他們只同意和黎政府通過第三方在場,和以色列進行停火的談判,而且他們強調的是先停火,其它的事情以後再説。

  主持人:

  谷棣、程剛,現在你們報社的胡錫進總編也在我們的演播室裏,看看胡總有什麼囑託對你們説。

  胡錫進:

  沒有別的什麼,就是希望你們注意安全。

  程剛:

  謝謝胡總。

  王棣:

  胡總請放心。

  主持人:

  谷棣、程剛,我知道你們多年在中東進行採訪,我希望今天演播室裏的很多話題可以一同來參與。好嗎?

  谷棣:

  好。

  程剛:

  好的。

  主持人:

  根據最近的了解,看到賴斯今天的訪問,她是突然到訪貝魯特,因為之前行程安排裏沒有貝魯特這一站,這主要是安全上的考慮還是什麼原因?

  李紹先:

  我想倒不是安全上的考慮,因為大家都知道賴斯某種程度上講是去救火,這場大火著起來,而且燃燒了這麼長時間,越燒越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在隔岸觀火,由於美國遲遲不拿出動作來,使得這個局勢一步步在升級。現在賴斯終於出發了,賴斯既然是去救火的。火的中央、火的源頭在黎巴嫩,所以她訪問黎巴嫩應該在預料之中的。之前賴斯為什麼沒有宣佈去黎巴嫩,這可能和美國的策略有關係,賴斯去的時候應該是半信半疑,為什麼這樣講?賴斯去中東斡旋早在日程之上。大家回想在15日到17日,就是俄羅斯舉行的八國首腦會議期間,布什已經明確講:“我將派國務院賴斯訪問中東。”黎以衝突愈演愈烈,他將派賴斯去。在説這個話之後,賴斯具體的行程一直沒有敲定,後來在敲定之後,上週末説下周去,也就是現在進行的這次訪問。下周去,她也沒有把關注點,首要的一站放在黎巴嫩。顯然媒體上猜測的,説美國再給以色列一週的時間,儘管美國否認。但從這樣行動的整個來龍去脈上看,顯然美國整個賴斯之行的策劃是邁著八字步,不緊不慢的。

  主持人:

  而且在美國的中東計劃裏,可能黎以本來也不在美國最重要的考慮點上。

  李紹先:

  我覺得是這樣。在“9.11”事件之後,中東三場大的危機——伊拉克危機、伊朗核危機、阿以危機。阿以危機是擺在最後的,美國在中東的首要任務是伊拉克,要搞定伊拉克,其次是關注伊朗的核問題。

  胡錫進:

  以後可能賴斯的計劃就要變了,美國的順序恐怕也不一定就能堅持了。這次賴斯去沒有提前公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在美國領導人只要去一個動亂的地區,很少有提前公佈的,我要哪天上午還是下午到達那個地方,一般都是突然的。

  主持人:

  包括布什去,包括拉姆斯菲爾德去阿富汗、伊拉克都是突然訪問。

  胡錫進:

  都是突然訪問。我想賴斯這次去貝魯特,她是不得不去的,我覺得她可能並不想去,因為她一直到現在去了也沒招,也提不出非常像樣的、能夠被大家接受的、肯定、比較有前途的和平方案,現在不太可能。但如果她不去,在全世界就要挨罵的,尤其現在有很多人在罵美國,就説打成這樣子,死了這麼多平民,黎巴嫩被炸死三四百個平民,美國到現在連説句話都不説,聯合國要通過決議,你又阻止不讓通過,你至少喊喊話,衝著以色列説幾句話,你別打了,你別打了,美國沒有説這話,如果不去那地,跟國際上也無法交代。

  主持人:

  美國壓力現在其實也很大,因為半島電視臺,包括真主黨燈塔電視臺每天都在播放以色列炸死平民的畫面,所以在阿拉伯民眾當中影響也是很大的。到底賴斯的突然訪問貝魯特,當地媒體有什麼樣的評論,包括對賴斯的一些提法和言論,我們再請程剛和谷棣兩個人給我們介紹一下。

  程剛、谷棣,關於賴斯的一些説法,比如剛剛提到了一些黎以衝突,從某種意義上説是“新中東誕生前的劇痛”。關於這樣的一些説法,黎巴嫩當地的媒體有沒有……,我好像聽到你們現場傳出來有警笛的聲音,有沒有突發情況?

  程剛:

  炮聲,有炮聲。有兩聲巨響,按照剛才給我們拍攝的當地攝影師告訴我們,這是以軍從海上往貝魯特南郊開的炮。

  主持人:

  回到我們剛才的問題,黎巴嫩媒體有沒有對賴斯的一些講話或者新的説法有一些新的評論?

  程剛:

  我們今天看到貝魯特當地一家英文媒體立場是比較客觀和中立的,他的大標題是非常明顯,就是“談了,沒有任何行動”,這就是他們基本對賴斯到貝魯特來訪問,包括到以色列進行斡旋的基本評價。

  谷棣:

  因為大家知道賴斯不僅滑冰非常好,而且是非常喜歡彈鋼琴,當地有一個也是相對中立的阿拉伯媒體,就畫了一幅漫畫,是賴斯彈鋼琴,然後上空是以色列的飛機和烏雲。

  主持人:

  另外,你們兩位這兩天採訪重點會有什麼樣的安排嗎?

  程剛:

  現在我們在貝魯特的很多采訪,我們覺得進展的還比較順利,下面最難的一點是如何到黎巴嫩的南部去看一看,現在那個地方確實是非常非常危險。

  主持人:

  黎巴嫩南部現在的安全局勢大家也是眾所週知了,所以出於個人安全上的考慮,我想可能不僅僅是胡總要提醒一下。

  胡錫進:

  去黎巴嫩南部是可以的,但是去黎巴嫩南部最好跟一個國際組織,比如紅十字會或者什麼的,跟他們那些人去。因為我曾經在伊拉克採訪過,在波斯尼亞州做過戰地採訪,我知道如果單獨一輛汽車在一條路上跑會受到懷疑,當時英國獨立電視臺在科威特和伊拉克邊境採訪的時候,就是一輛單獨的汽車在採訪的時候被美國懷疑成是伊拉克的汽車,就遭到了攻擊,那兩名獨立電視臺的記者當天就這麼死掉的。所以我提醒他們,如果去的話,最好能跟著國際組織一塊去,不要自己冒然開著車在一個非常偏僻的路上跑。

  程剛:

  確實是這樣。

  主持人:

  對,另外程剛、谷棣我已經看到你們發回的報道,好像有一個年輕的女攝像師,20歲出頭的一個年輕的女孩是被炸彈炸死的。

  程剛:

  對,23歲。她是黎巴嫩一家非常有名的電視臺的一個工作人員,她在黎巴嫩南部,就是在現在的鐵爾城,阿拉伯語叫蘇爾的地方採訪的時候,被以軍一個導彈在她汽車附近爆炸,然後犧牲的。

  主持人:

  所以希望你們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妥善保重。好的,今天非常感謝你們能夠在貝魯特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兩位。

  剛才我們是請兩位《環球時報》在前線的記者給我們介紹了一下相應的情況。剛才我們也看到了,他們兩位説關於賴斯的採訪,黎巴嫩的媒體已經評論了,但是沒有任何的行動,意思也就是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賴斯提出“新中東誕生前的劇痛”,是不是也能夠看的出來美國對於這場衝突,他們的一個真實態度是什麼樣的。

  李紹先:

  美國態度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黎以衝突不斷升級,特別搞到現在這個樣子,美國在戰略上是失分的,我記得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説過這麼一句話“阿以沒有和平,那麼反恐戰爭就不會勝利”。實際上他看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以色列從媒體上不斷以血淋淋的鏡頭在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世界這樣展開。我想伊斯蘭國家、穆斯林群眾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這個對美國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如果美國想看到事態這樣發展,我覺得這是不客觀的。當然美國現在也在事態如此發展的情況下,有力不從心的一面,它要使這個事態冷卻下來,必須有大精力的投入,而恰恰阿以和平進程現在不是它的首要,這是其一。其二,美國退而求其次,也就是説務必不能使真主黨挑起事端的目的得逞,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擺出一種姿態來,包括給以色列一定的時間卻削弱真主黨,包括賴斯去了中東以後,劃定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務必不能使真主黨得逞。

  主持人:

  我看到一些媒體分析,説賴斯所謂説現在的衝突是“新中東誕生前的劇痛”。提出“新中東”的提法,可能暗含的意思就是拉攏遜尼派,包括像約旦、沙特這些國家,然後把什葉派的伊朗、什葉派的真主黨孤立起來,這就是她心目中的一個新中東,您同意這樣的看法嗎?

  李紹先:

  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但是這也是一種説法了。賴斯的所謂新中東之説,顯然我們不能不客氣地批評她是無稽之談,但是我個人感覺也是在吹大話,如果説新中東,美國人心目中的新中東是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之後。今天她又提出新中東來,我覺得目前這種做法要建一個新中東,確確實實是無稽之談。但是這次賴斯中東之行儘管只有談沒有行動,但是賴斯去中東訪問的象徵意義還是非常之大的。我個人看,以賴斯出訪中東為分界線,賴斯在出訪之前的黎以局勢是在一步步不斷升級,如果有説兩個戰線,一個是軍事上的,一個是外交上的,那麼是以軍事上的衝突為主線,外交上的斡旋是非常次要的。以賴斯出訪中東為分界,現在開始雖然還是兩條戰線,但是國際的斡旋在一步步熱起來,而軍事衝突開始逐漸的退潮,向次要的位置在轉化。也就是説美國終於出動了,終於説話了,應該看作是這次衝突的分水嶺。

  主持人:

  一個轉折。

  胡錫進:

  我同意李老師的大致判斷。我覺得現在是美國在中東上比較痛苦的時候,我們看到克林頓時期搞起了中東和平進程,到了布什時期,所有砌的墻幾乎嘩啦一下全推倒了,所有和平的墻幾乎嘩啦一下全推倒了,黎巴嫩1982年打的戰爭,1982年以後出現了真主黨,但是那些年是小打小鬧,這些年很多人幾乎都把真主黨給忘掉了,都快把真主黨給忘了是誰,但是突然真主黨就冒出來,而且做出這麼大的動作,而美國沒有什麼辦法。賴斯這次到那兒去,可以説是一種鋪墊之旅或者叫試探之旅,她到那兒摸摸各方基本態度,而她肚子裏確實沒有真正的和平計劃,她也知道她説了,未必大家都聽。現在以色列搞這一套,我覺得有點屬於下的藥不準,比如要削弱真主黨,那真主黨再強不用它削弱,它也比以色列要弱得多的多。但是它再怎麼削弱,把它削得再弱,真主黨挑起點事還是綽綽有餘。

  主持人:

  也就是説您覺得現在美國用的這劑藥其實並不一定對症。

  胡錫進:

  可以這麼説它是一針青黴素。你打青黴素還得先打個試驗針看看管不管用,或者有沒有副作用。以色列現在明明知道這個青黴素打下去,他只有這一招,手裏只有這一管青黴素,沒有別的藥,只能空襲,明明知道有副作用,沒有辦法也得往裏推,也得往裏打,我感覺現在局勢就處在現在這種情況下。

  主持人:

  我們也希望像李院長剛才所分析的那樣,從賴斯這一次突訪貝魯特會成為黎以衝突的一個轉捩點,因為畢竟現在在黎巴嫩的平民受到了很大的威脅。我們可以通過短片來了解一下在戰火中的黎巴嫩平民的生活。

  解説:

  這兩名躺在病床上的兒童也是以軍炮火下的受害者,哥哥9歲,弟弟才1歲,兄弟倆都是被嚴重燒傷,他們全家是開車逃往北部的途中遭遇空襲。

  母親:

  救救我可憐的孩子吧。

  解説:

  以軍持續的軍事打擊給黎巴嫩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其間衝突已經造成至少370名黎巴嫩人喪生,1000多人受傷,迫使50多萬名黎南部居民逃離家園。但是隨著以色列對提爾及附近區域軍事打擊的加劇,離開與留下面臨著同樣的危險。有人不得已選擇困守,有人則在車上插上白旗或披上白布,選擇了勇敢的逃離。偶爾在街上看到這樣的車子,人們都會招招手,祝他一路平安。留下的人一部分藏身於當地學校,希望在這裡能夠得到保護和救助,但是由於黎巴嫩南部公路橋梁被炸毀,人道救援物資根本無法到達這裡。還有部分人留在了家中,趁著轟炸平息的當口,在街口擺起了菜灘,雖然村子籠罩在炮火和硝煙之中,但生活總是要繼續的。

  當地居民:

  生在這片土地,我們靠這裡的沙子就能活下去,真主保祐我們的孩子。

  解説:

  就在此時不遠處又傳來了爆炸聲。

  主持人:

  我們這個短片的結尾是伴隨著兩聲劇烈的爆炸,其實就在剛才跟前方記者連線的時候也是聽到兩聲同樣的爆炸,根據最新的消息説,剛才那兩聲爆炸是發生在貝魯特南郊,看來這兩名記者剛剛去過的貝魯特南郊地區還是一直不平靜,以色列對這裡還是在集中進行轟炸。

  所以大家可能也更關心局勢未來的走向,您剛才談到可能會是一個轉折,賴斯26號在訪問完貝魯特,又去了以色列,再去了西岸地區會見阿巴斯,之後26號去意大利參加關於巴以問題的和會。您覺得這個和會能夠取得什麼樣的作用嗎,能夠讓雙方停止衝突嗎?

  李紹先:

  我想這個和會不足以使雙方停止衝突,但是它的象徵意義非常之大。伴隨著賴斯去中東,現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一浪高過一浪,在不斷地升溫,在此之前美國沒有表態。而且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發言,其它國際社會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召開這次會議的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我個人這樣看,看下一步情況的發展,目前除了臺面上這些外交斡旋之外,還有一些臺面下的斡旋,包括黎巴嫩內部的,也就是説真主黨和黎巴嫩政府的接觸,甚至於以色列和黎巴嫩政府的接觸,甚至不排除通過第三方同以色列和真主黨接觸,因為畢竟人質在真主黨手上。通過這些斡旋,未來幾天的情況是比較重要的。在26號的國際會議,就是賴斯去參加這個國際會議,事後如果説這兩天臺面下的外交取得進展,不排除賴斯再次回到火源地黎巴嫩、以色列的可能性,我們現在還要等著賴斯下一步的動作,她26號之後的行程並沒有公佈。

  主持人:

  而且現在我們還不能忘了這場衝突的起源,就是兩名被俘的以色列士兵,那麼這兩名士兵的命運會是什麼樣的。就是未來如果説衝突會緩解的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緩解,會有交換人質的情況出現嗎?

  李紹先:

  我想交換人質是必不可少的。我覺得以色列這兩名人質非常安全,真主黨抓住這兩名人質是如獲至寶,這是十多年來真主黨第一次手上又抓住了以色列士兵。任何未來的解決,我認為都是通過外交途徑的,而任何外交途徑的解決必不可少的內容都是交換人質,也就是説真主黨要釋放兩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方面相應地也要釋放一些真主黨的囚犯。

  主持人:

  由於時間的關係,對不起,今天只能談到這兒。但是非常希望能夠像兩位嘉賓今天所預測,並且期待的那樣,隨著賴斯這一次突訪,局勢可能會向緩和的方向發展。非常感謝兩位嘉賓,當然我們也會繼續和《環球時報》一樣關注黎以衝突。好的,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節目,明天再會!

  製片人 陶躍慶

  策劃 馬敬

  編輯 施蕾 倪彬彬

  主持人 魯健

  監製 王躍華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趙巍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