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一個人引發的戰爭危機(6月28日)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30日 11:44 來源:
進入[今日關注]>>

  [今日關注]一個人引發的戰爭危機(6月28日)

  CCTV.com消息(6月28日播出):19歲以色列士兵突遭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劫持,以色列出兵加沙,誓言要救出人質,巴勒斯坦挖好戰壕,宣稱堅決抵抗。巴以是否再次走向戰爭,一個人的命運是否將從此改變巴以的未來。

  演播室主持人 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國際頻道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這兩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局勢可以用一觸即發來形容。我們通過一組畫面來看一下。

  (屏幕顯示)

  2006年6月25日, 加沙南部以軍哨所,8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突然出現,綁架了18歲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

  2006年6月26,加沙南部邊境,第一輛以軍軍車逼近加沙邊境,以軍開始大規模集結。

  2006年6月28日零時,第一架以色列戰機掠過加沙夜空,炸毀了加沙3座主要橋梁,南部的1個電站。

  2006年6月28日淩晨,以軍坦克和裝甲車重新開進加沙,佔領了加沙拉法國際機場。

  2006年6月28日,以軍“夏雨”軍事營救行動正式開展。

  主持人:

  這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目前的處境。我記得去年8月份,當以色列從佔據了38年的加沙撤離的時候,當時似乎看到了一絲和平的希望。但是隨著兩天前以色列的坦克再次進入加沙的時候,似乎和平的希望又再一次地遠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會不會再次陷入戰爭當中。今天我們來關注這一個話題。

  給大家介紹一下兩位嘉賓,一位是社科院西亞研究所的研究員殷罡先生,您好。還有一位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副教授先生王鎖勞先生,歡迎兩位。

  剛才看到那一組畫面以後,兩位對於目前的局勢是什麼樣的一個判斷?

  殷罡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表面來看好像是要發生什麼大事情,實際上從表面的事件,可以引出很多複雜的幕後的故事。如果不把這些複雜的幕後的事情搞清楚的話,表面這些現象也沒辦法理解。

  主持人:

  但是,剛才從一系列畫面來看,好像真的覺得是離戰爭很近了。

  殷罡:

  確實是有可能向這個方向發展,如果是處理不好的話,如果這個士兵真正地遇害了的話,這個事情會鬧得很大。

  主持人:

  但是現在的局勢是能夠挽救的。

  殷罡:

  目前來講還是能夠挽救的,主要就是綁架者交出這個人來,只要不害他就可以了。

  主持人:

  王先生,您怎麼看待現在的局勢?

  王鎖勞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目前看來,以色列在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以後,現在是中斷了軍事行動,正處於引而不發的狀況。下一步巴以局勢該朝哪一個方向發展,我們還需要看。

  主持人:

  確實,如果今天要關注這一次的危機,可能這個事件的幾個名字,我們都要先熟悉一下。我們來看看這幾個人是怎麼樣串起的這樣一起事件。

  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他也可以説是這個事件的導火線,巴勒斯坦的幾個武裝組織,聯合了一次行動綁架了這名士兵。

  我們接下來看看,這位就是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這起綁架事件發生以後是“士可忍,孰不可忍”大兵壓境,進入加沙。下一幅,我們可以看到,這就是這一起綁架事件的幾個主要的實施者,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員會和伊斯蘭軍的一次聯合行動。另外我們看看巴勒斯坦方面,現在阿巴斯對於這起事件顯然是非常地焦慮。因為剛剛阿巴斯和哈馬斯就“獄中協議”達成了某些一致,但是就發生了這樣的危機。大概作為哈尼亞來説,作為哈馬斯的領導人,從他內心的願望來説也並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件。這幾個人物是串起了這樣一起事件,以及現在局勢的危機。到底這個綁架事件的來龍去脈是什麼樣的?我們詳細地了解一下這個過程。

  解説:

  吉拉德沙利特,19歲,父親眼中性格內向、靦腆的兒子,以色列卡勒姆—沙勒姆檢查站的普通新兵,但是他的命運卻因為一場“地道戰”而改變。6月25號的淩晨,他成了12年來以軍被巴勒斯坦武裝派別綁架的第一個人質,他的被俘讓原本就危機四伏的巴以和平進程更加危險。

  這一天,8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通過一條800米長的地道,襲擊了位於加沙南部的以軍卡勒姆—沙勒姆檢查站。在打死了兩名以色列士兵之後,武裝分子活捉了腹部受傷的沙利特。據巴武裝人員稱,“地道戰”是加沙人的傳統戰術。為發動這場“複雜的突襲行動”,他們精心策劃了兩個多月,聯合哈馬斯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員會和伊斯蘭3個派別,在拉法的一個私人住所開始挖掘地道。這條地道長800米,其中越過以色列控制區的300多米的地道已被炸毀。

  為了營救沙利特,以色列安全內閣當天晚上舉行了特別會議,一致同意以軍著手營救被綁架的士兵,同時繼續通過外交斡旋和國際輿論向巴方施加壓力。另外,以色列國防部長已經和沙利特的父親通過電話,表示“保證他安全回歸是以國防軍的首要任務”。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人質問題從來是以色列最不願意面對的問題,對以色列人來説,自己的士兵被生擒,比犧牲在戰場更讓他們難以接受。

  主持人:

  我們注意到在片子的結尾引用了以色列《國土報》的一句話。對於以色列人來説,他們的士兵被生擒,其實接受起來恐怕比他們犧牲在戰場上更為痛苦,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以前有這樣的一些先例?

  殷罡:

  以前有過多次這樣的先例。就巴勒斯坦地區來講,1994年發生過一次,也是哈馬斯綁架以色列士兵,也是提出了相應的一些要求,也是以色列沒有答應,最後強行地去解救,結果大家等於是同歸於盡了。剛才以色列國防部長説保證救回這個父親的兒子,話是這樣説,如果最後還是走到強行解救的話,恐怕這個士兵的生命也不一定能夠保證。至於為什麼説以色列的士兵作為人質最讓以色列人受不了,就是以色列每個家庭都要生差不多三個孩子,父母在生孩子的時候,這其中三個孩子之一就是準備去做犧牲的,但是誰都不願意承受自己的孩子長期被關押這種恥辱、這種擔憂,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不能承受。過去在戰場上也是這樣,就是説以色列的這些士兵叫活著要見人,死了要見屍,在戰場上為了搶救一個死者的遺體,可能要付出很多人的生命。80年代,在黎巴嫩失蹤的飛行員,到現在以色列還在不斷地尋找。這個對他們的壓力非常大。

  主持人:

  這個聽起來也很殘酷。王先生,好像對於以色列來説,因為以色列軍事實力顯然要比巴勒斯坦強大的多,對於以色列來説,這裡面是不是可能也有一個尊嚴的問題。

  王鎖勞 :

  應當説,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尊嚴的問題。還有對以色列來講,他知道一旦士兵被俘虜以後,伴隨而來的這個士兵本身有可能會遭到虐待,然後再通過電視畫面等等其它媒體,這樣有可能刺激許多以色列人的神經。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方面有可能通過被俘的士兵或者軍官來提出他們想要達到的要求。比如説交換,要求以色列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方面的戰俘。所以從以色列來講,寧可犧牲在戰場上,也不願意他被俘。

  主持人:

  這一次的幾個武裝派別,他們採取的方式是一種挖地道的戰術,挖了800米的地道,在以色列境內就有300米。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地圖來看一下,這個地圖的下面就是在拉法這個位置,挖了一條地道,800米,而且深入以色列境內300米,襲擊了以色列的一個哨所,當時是用火箭炮轟擊了一輛坦克,結果當時坦克上的兩名以色列士兵都被炸死。然後,他們把這名負傷的士兵,相當於是綁架作為人質,所以引發了這樣一起事件。

  從地道戰這樣的一個戰術來説,以前在這個地方是不是也經常發生?

  殷罡:

  發生過,以前以色列佔領加沙的時候有些哨所,巴勒斯坦武裝人員也曾經挖地道,然後突然出現在哨所附近地區實施襲擊。這一次和過去有什麼不同呢?這一次是從加沙的土地上向以色列本土挖的地道,襲擊方在以色列的本土,這個第一次,這個是過去沒有過的。

  主持人:

  我們現在從這個地圖上也能夠看到,其實在這起綁架事件發生以後,以色列大規模的軍隊和坦克進入到了加沙的中部地帶,而且還從海上發射了炮彈,轟炸了加沙地帶的一個電站。據説現在在拉法地區所有的交通都已經被以色列嚴密控制了,甚至漁民出海打魚都不允許了,已經是被完全地禁止了。通過地道綁架人質,以前好像沒有發生過吧?

  殷罡:

  這個沒有,實際上這次他們挖地道也不是為了綁架人質,這是偶然的一個附産品,他們做出了這種準備,顯然就是襲擊以色列的哨所,把他們都給打死,然後製造一些事端,破壞法塔赫和哈馬斯之間的談判,破壞可能在巴勒斯坦內部出現的一致的好的前景。

  王鎖勞:

  以前挖的地道經常是在埃及和拉法之間,挖地道以後,從埃及邊界到達拉法境內,主要是運送武器和彈藥。以色列方面為了消滅地道,採取了很多措施,據我所知,前幾年有條重要的措施,是在邊界地帶挖了個大壕溝,很深的大壕溝,來迫使這個地道,使它不能挖過來,然後以色列軍隊方面也採取一些電子設備,比如説採用不斷的監聽,看地下究竟有沒有活動。這次事件發生以後,據我所知,以色列部隊內部有關裝備部門也在發生爭論。認為一些儀器恐怕也需要改進。

  殷罡:

  過去地道主要在埃及和拉法之間,很短的距離,這次是從拉法這一帶南部往以色列挖,而且剛才王教授也講了,以色列方面採取的是挖一條很深的溝,然後擱一些監聽設備截斷這些,但是現在他們挖地道水平也高了,這個地道都在15米以下,你不可能挖一個很窄的15米的溝。

  主持人:

  這是鬥爭與反鬥爭了。

  殷罡:

  對。

  主持人:

  確實能夠在以色列的嚴密監控下,挖一條800米的地道而不被發覺,確實也感覺到現在這些武裝組織的戰術也在變化。

  殷罡:

  以色列自從把加沙都交給了巴勒斯坦方面以後,在加沙內部發現在自家院裏挖地道,這事以色列已經不能監控了。

  主持人:

  現在以色列方面也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説如果當年沙龍沒有做出一個決定,從加沙地帶撤離的話,可能就不會發生今天的這樣一起事件。

  殷罡:

  沒有撤離,經常襲擊以色列的崗哨,但是他們不敢抓以色列士兵做俘虜,那樣的話,以色列士兵就在附近,很容易給搶救回來或遭到很大的報復。我覺得這樣説好像是,其實沒什麼意思,畢竟以色列撤出加沙以後,在加沙這個方向直接傷亡的已經減少了,幾乎為零了。

  主持人:

  應該説對於綁架了以色列士兵以後所産生的嚴重後果,巴勒斯坦方面應該是能夠意識到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同時這樣的士兵被綁架的事件,會對巴以局勢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影響,我們稍候接著談。

  解説:

  年輕士兵被綁架,以色列難以接受,如何解救人質?奧爾默特會做何選擇?戰爭一觸即發,510名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能否重獲自由。《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如何讓19歲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活著回來,這是3天以來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最頭疼的問題。

  26號,巴武裝組織給出了一個答案:他們希望用被劫持的沙利特交換在以色列監獄內關押的150名巴基斯坦婦女和不滿18歲的360名少年,共510人。

  1=510嗎?在奧爾莫特心中,這個等式顯然無法成立。然而對於生活在巴勒斯坦城市拉馬拉的賈瑪爾夫人,她希望能夠用沙利特換回自己的兩個兒子。

  今年3月份的一個晚上,幾名以色列士兵突然闖入了賈瑪爾在西岸城市拉馬拉的家,不由分説,給她的兩個兒子戴上手銬和眼罩,從家中帶走,她的兩個兒子一個才18歲,另一個才19歲。

  在賈瑪爾看來,她的兩個兒子的命運和被綁架的沙利特沒有什麼不同,而在巴勒斯坦,像這樣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母親有幾百個。

  賈瑪爾 巴勒斯坦婦女:

  我想告訴她(沙利特的母親),她的兒子離開她僅僅兩天,而在巴勒斯坦,許多母親在天天等著自己的孩子回來。

  賈瑪爾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無辜的,她呼籲以色列政府釋放這些可憐的孩子,同時她也希望綁架者善待沙利特。

  賈瑪爾:

  他們應該讓他(沙利特)活著,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宗教主張容忍和同情,反對殺戮和暴力。

  解説:

  在西岸城市希伯倫,幾十個囚犯家屬圍在當地紅十字機構門前,希望自己的親人能通過交換平安回來。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這位巴勒斯坦婦女也並希望這名以色列士兵真的遇害,因為這個結果是很嚴重的。從目前來看,綁架組織綁架了這名士兵以後,提出的要求是要以色列方面釋放人質,釋放關押的巴勒斯坦女性,以及釋放巴勒斯坦18歲以下的這些關押者。這是不是他們這次綁架這名以色列士兵的一個主要目的?

  殷罡:

  不是。搞這次襲擊、地道戰不是為了綁架人,只不過正好有一個沒有被打死,正好把他給帶回來了,回來以後提出這樣的一個要求。可以肯定地説,這個要求以色列不會答應。這種事情以前發生過,以色列通過一筆交易,幾十人、幾百人地釋放一些囚犯這種事情也發生過多次。但是只是在一種情況下,咱們簽一個和平協議、政治協議,你做到什麼,我做到什麼,但你們“摟草打兔子”抓走一個人要換510個人,這個事不會發生的,是不可想象。

  主持人:

  而且從1994年那一次營救人質來看,就是“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當時是劫持者和人質都死亡了。

  殷罡:

  對,都死亡了。到底是誰打死的還很難説,也可能是以色列的士兵在解救的過程中,自己把自己人打死的。

  主持人:

  是否能夠判斷以色列這次也不會輕易地妥協?

  王鎖勞:

  肯定是這樣。以色列有它的邏輯,認為巴勒斯坦現在是越境襲擊我的士兵,在它看來是恐怖主義行為。它認為你既然使用這種方式捕獲了我們的人質,你用它來要求釋放巴勒斯坦戰俘,這等於是一種敲詐的手段。它認為不能夠接受,如果接受,就會鼓勵巴勒斯坦方面去捕獲更多的以色列人作為人質來交換,他們這種邏輯是不能成立的。從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巴勒斯坦顯然處於弱勢,以色列處於強勢。巴勒斯坦希望抓住任何一個機會,也許這次綁架人質不是故意這麼做的,但它一旦有這個要求,它就要求釋放。從以色列方面看,不能給你這個機會,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奧爾默特政策所採取了比較強硬的措施。

  主持人:

  巴勒斯坦綁架人質的這個行為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

  殷罡:

  真實目的是為了破壞可能出現的和平局面。現在為什麼發生這個事件,這個事件發生在什麼情況下,就是拉法赫和和哈馬斯再一次就“獄中協議”達成了一致,如果真的達成一致,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就是所謂全民公決就沒有必要了。因為哈馬斯法不同意才會全民公決,如果哈馬斯同意的話,沒有必要全民公決。如果雙方真正達成協定,哈馬斯政府就不再是孤立的,很可能法塔赫會加入這個政府,組成一個民族團結政府,在共同承認以色列的前提下,共同承認過去已經簽署的國際協議的前提下和以色列展開談判,這個局面不是很好嗎?

  主持人:

  但這恰恰可能是哈馬斯內部一些極端的人士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

  殷罡:

  對,這個是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的事情這次又就像規則一樣地重演了。每當有這種機會的時候,總會有人跳出來。

  主持人:

  這就是巴以局勢最戲劇性的一面。

  殷罡:

  對。

  主持人:

  往往在一個好的趨勢即將出現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一些意外。像這次的事件,在哈馬斯內部好像也産生了很大的分歧。

  王鎖勞:

  是這樣的。哈馬斯長期以來有好多派別,一個是本土派,所有的加沙派、約旦河西岸派,還有就是海外派。海外派主要以敘利亞為基地的馬沙爾所領導的,他是哈馬斯的政治局主席,長期以來,這個人是屬於以色列通緝的對象。自從今年哈馬斯上臺以後,能説他一方面為哈馬斯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也做了許多,在哈馬斯政府的內閣人士看來是破壞性的,包括這次行動,有人就認為這次哈馬斯的這些武裝人員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這麼做的,特別是巴勒斯坦現在在舉行全國對話會議的這麼一個緊要的關頭,有人認為有可能是馬沙爾他們比較極端的內部人士所指使的行動。

  主持人:

  就是反對和以色列的談判,反對“獄中協議”。

  殷罡:

  對,有這種可能。這次哈馬斯內部的危機也是它們內部的一個危機,如果再發展下去,也有可能會産生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大家看到哈馬斯自從選舉獲勝之後,他的領導人,無論是總理還是外交部長,越來越理智化。在大馬士革的馬沙爾從一開始就和本土派保持著一種不一樣的態度,甚至是對立的態度,當本土派越來越受到政治規則約束的時候,他反而一會兒又在大馬士革,一會兒又在德黑蘭,又在國民衛隊司令部裏做客,然後從這兒拉錢,從這兒搞支援,實際上他這樣活動,活動得越有成績,活動得越帶勁,對哈馬斯政府的傷害越大,他一直在幫倒忙。

  主持人:

  以色列軍方人士已經説以色列可以輕而易舉地讓哈馬斯政府垮臺。對於現在的巴勒斯坦總理哈尼亞,也就是哈馬斯的領導人哈尼亞來説,可能也是非常擔心這樣的嚴重後果的。

  殷罡:

  這個士兵被綁架了之後,哈馬斯的總理哈尼亞一開始確實還比較誠懇地説,説我們非常關注這個人的生命,希望綁架人把他釋放。我覺得這個事情不是受到哈尼亞總理本人的影響做這個事情,他反對,這個東西對他沒有利,會摧毀他的前程,會摧毀哈馬斯本土派的前程,會陷入一場災難,所以他一定是反對的。

  主持人:

  現在在哈馬斯內部看到哈尼亞和遠在敘利亞比較極端的馬沙爾,兩個人的態度是形成了截然的對比。馬沙爾現在是堅決反對釋放這名士兵的。

  王鎖勞: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次綁架事件也有它有利的一面,正是在以色列的大軍壓進的情況下,昨天巴勒斯坦各派終於就“獄中協議”達成了一致。儘管可能最終達成的決議對一些文本有修正,對一些條款有修正,但總的來講,哈馬斯接受了這樣一點,就是説今後哈馬斯以及巴勒斯坦其它武裝組織的鬥爭將在“六七邊界”以內。儘管哈馬斯不願意正面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但事實上已經以比較隱蔽的方式接受了這樣一點。有人認為這個攻擊從哪來就可以歸結于跟這次綁架事件有關,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各種壓力。

  主持人:

  這其實就已經突破了哈馬斯以往的一些底線,比如不承認以色列,不和以色列談判的這些一些底線。

  殷罡:

  這一次恰恰是違反“獄中協議”。這次襲擊、地道站的作戰地點是1967年邊界以外,在以色列的本土。而且剛才王教授講了,這個好像有一定的促成作用。我認為恰恰可能相反,這次事件的發生恰恰是傳出即將達成協定,可以明確地判斷這次襲擊事件,我不認為是一個綁架事件,就是為了破壞巴勒斯坦內部可能實現的一致。它是巴勒斯坦人幹的,是巴勒斯坦內部的不願意看到和平的人幹的。

  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這個相反是原因和結果其實……

  殷罡:

  因為在前一天已經傳出來即將達成協定,馬上又發動事件。

  主持人:

  其實兩個事件是互為因果的。因為雙方針對“獄中協議”有可能達成一致,所以發生了這樣的綁架事件、襲擊事件。

  殷罡:

  對。

  主持人:

  發生這個襲擊事件,以色列大軍壓境,可能恰恰又再一次促動“獄中協議”的達成。所以我們説“反者道之動”,一個事件發生到一個極端的時候,有可能反而向另一個方向發展。

  王鎖勞:

  我們所看到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還有哈馬斯的總理,他們對這次事件的表態非常微妙。這為什麼?比如阿巴斯譴責這次行動,包括哈尼亞從內心來講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給人感覺是大家都不願意讓這件事來影響自己,都願意把這件事跟自己劃清界限。這是説明什麼呢?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恐怕巴勒斯坦內部不贊成這種行為,特別是它在“六七邊界”以外,是在以色列境內。

  主持人:

  巴勒斯坦內部還是有一種求和的心態。

  殷罡:

  主流是這樣。凡是參加巴勒斯坦政治進程的,包括哈馬斯、參加選舉的都不願意。搞破壞的就是沒參加選舉的這樣的人,兩部分人。

  主持人:

  都是遠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

  殷罡:

  一個是大馬士革這幫人,再有就是不參加選舉的吉哈德這些人。

  主持人:

  卡桑旅這些武裝派別。現在問題發展到這兒,可能最關鍵的就是以色列的態度,以色列的態度可能會決定以後事態的發展。我們來看看以色列的幾種可能性的選擇。

  第一種是談判,這是他們的第一方案;第二方案是採取外科手術式的軍事營救行動,也就是像1994年那樣,這個可能對於人質生命的傷害就很難説了;第三種就是大規模的戰爭。兩位覺得以色列會採取哪種行動?

  殷罡:

  首先談判這個説法也只能這麼説,但是容易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它並不是説以色列和綁架者談判,而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甚至是哈馬斯當局的一種談判,就是你們一定要把人交出來。

  主持人:

  施加壓力。

  殷罡:

  無論是受到阿巴斯直接指揮的巴勒斯坦安全力量,還是受到哈尼亞總理控制的一些哈馬斯的安全力量,目前都在全力地搜捕這名士兵,誰也抓不著,有人甚至懷疑他已經進入了埃及境內。

  主持人:

  這使得埃及也很緊張。

  殷罡:

  埃及很緊張。埃及現在已經在邊境上把一千多個邊境人員全部動員了,如果進到埃及,這個事把埃及捲進去就非常的麻煩。這個談判可能還是應該在哈馬斯內部。

  主持人: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剛才兩位嘉賓也得到一個觀點是事情發展到這樣一個極端的情況下,可能反而會使得巴以和談會向一個好的方面發展,我們當然也希望巴以雙方都能夠採取一種克制的態度,一定不要讓這名士兵的生命受到威脅,否則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非常感謝兩位嘉賓,同時也感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收看本期節目,關於巴以局勢的未來發展會怎麼樣,我們會繼續關注。再見。

  製片人:楊繼紅 陶躍慶

  策劃:馬敬

  編輯:閆敏 施蕾

  主持人:魯健

  監製:王未來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扈航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