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資料:蒙古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6日 19:26 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局網站

    蒙古族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主體民族,自古以來生活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來蒙古族尚白、重九,以白色為聖潔、高貴、吉慶的象徵,以九為神聖、眾多、富足的數字。蒙古族以右為上,以左為下,在平日的禮儀往來也以右為尊。熱情好客、待人誠懇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美德。一見客人總要握手問好:“塔,賽白奴!”(您好)客人進入蒙古包,家庭主婦便向客人雙手敬獻噴香的奶茶,同時擺上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奶酒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對尊貴的客人要獻哈達、奶酒,以示敬意。客人如住宿、吃飯,即熱情款待,沒有要求付餐費的習慣。客人離別時,全家走出蒙古包歡送,並祝客人一路平安,再次光臨。

    蒙古包:

    古代稱為“穹廬”或“氈帳”,是蒙古民族特有的傳統民居,是歷史上“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方式的産物。現在絕大部分牧民已經定居。蒙古包呈圓形尖頂,包身用若干個稱作“哈那”的木條圍成,通常用羊毛氈一層或二層覆蓋,樣似草原上灑落的蓮花。包頂中間裝有圓形天窗通煙、通氣、採光。包壁安有木框門,向南或向東南開。包內中央設有爐灶或火塘,冬暖夏涼。蒙古包具有阻風力小、易於拆裝、便於搬遷等特點。

    蒙古族的飲食:

    大致分為奶食、肉食、糧食三種。奶食中又分為食品和飲料。食品有白酥油、黃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飲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牧區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類為主,以糧食為輔。一日三餐,重視早餐和晚餐。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再加少許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湯麵、鮮奶面餅或手扒羊肉。喝奶茶不分飯前飯後,只要想喝或客人來,一天都不斷。肉食以羊肉、牛肉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這是蒙古族的傳統佳肴。其中蒙古族“手扒肉”,選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製成,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可用手拿著吃,或用蒙古刀剔著吃。肉質鮮嫩,味美可口,易於消化,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而蒙古族烤全羊,是宴席中一道最講究的名菜,將一隻完整的羊烤熟,呈棕紅色,油亮油亮並吱吱作響,香氣撲鼻,由廚師將其蹲臥在盤子裏抬上宴席,然後切成若干塊和片,供客人食用。色、香、味、形俱佳,有濃烈的民族風味和地方特色。

    服飾:

    隨著高原、草地、沙漠、變化無常的氣候和長期的遊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飾:首飾、長袍、腰帶、靴子。女子每逢節慶探親訪友時,多戴首飾。首飾是用瑪瑙、珍珠、珊瑚、翡翠、寶石、金銀玉器等精製而成的,可組成各種圖案、珠簾垂面,琳瑯璀璨。尤以鄂爾多斯婦女頭飾最為典型,選料珍貴,工藝精湛,一般達15——20公斤。

    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現在,每逢節慶、集會才著裝。蒙古袍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一般不開岔,長袖,領子較高,大襟右釘扣,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嵌。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和氈靴之分,靴體較寬大,以便在靴內套裹腿氈、棉襪、包腳布等,穿著舒適保暖。騎馬時可以保踝、護腿,勾踏馬鐙,行路時能踏河、踏雪,又可防蟲、防露、禦寒。墜馬時自然脫靴,可以保證人身安全。

    節慶活動: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儘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牧區的婚俗更有特色,娶親回到男方家,新郎新娘不下馬車,先繞蒙古包轉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禮,表示愛情的純真、堅貞不渝和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首先拜祭佛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再梳頭改裝。婚宴上擺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獻哈達、敬酒、唱歌、跳舞,常常是通宵達旦,熱鬧非凡。在內蒙古眾多形式的婚禮中,尤以烏拉特婚禮、鄂爾多斯婚禮最為著名。鄂爾多斯婚禮素以獨特的儀式和生動優美的祝詞而聞名。

    蒙古族最普遍而隆重的祭祀活動是祭敖包。敖包意為堆子或鼓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頭堆成一座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係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石。祭敖包多在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6、7、8月間。祭祀時,男男女女,扶老攜幼,攜帶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來到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添加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挂新的五色布條和經幡布等。祭畢,進行賽馬、摔跤、射箭等遊藝活動,後逐漸發展為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在蒙古語中是娛樂和遊戲的意思,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代的 那達慕大會又增加了讀書、唱歌、跳舞、下棋、射擊、馬球、馬術、田徑等活動項目。那達慕大會一般在夏季7、8月份舉行,屆時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著節日盛裝,紛紛前來參賽或觀摩。同時,商業部門還把大批商品運到大會所在地,搭起帳篷作為臨時商店,供牧民們選購。文工團、劇團、烏蘭牧騎演出隊、電影放映隊、科技展覽部門,也趕到大會上為牧民們演出,使“那達慕”更加豐富多彩。

    內蒙古素有“歌鄉“、舞海”美稱,優秀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巨幅畫卷中璀璨奪目的篇章。歷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爾》、《格斯爾》等著名的文學作品以及歌舞、樂器、繪畫等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産。

    民族歌舞:

    “好來寶”是內蒙古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調,唱詞均是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一般是雙人對唱,或一人自問自答,或一人唱,眾人合,或多人合唱。

    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節奏明快,舞步輕盈,藝術地再現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純樸、熱情、粗獷的健康氣質。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民族樂器。因在琴桿上端飾有一個馬頭,所以叫“馬頭琴”,演奏者多半是獨奏,或自拉自唱,遼闊低沉,悠揚動聽。

    信仰民俗:原始信仰是以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作為思想基礎的,在這種思想意識上産生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蒙古先民將大地作為寶藏的源泉加以崇敬,蒙古人不僅如此崇尚大地,而且對處於大地懷抱的山川、河流、樹木、石頭等都予以崇拜。蒙古族的圖騰崇拜主要是狼、鹿、鷹、天鵝等。除上述圖騰之外,蒙古先民還有熊、?牛、樹木、石頭圖騰等。在蒙古族早期神話、傳説、英雄史詩和岩畫中都留有痕跡。蒙古人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現在祭祀家族祖先和自己民族的共同祖先兩個方面。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除夕、正月初一、清明節,人們都要祭祀祖先,進行祈禱。蒙古民族的共同祖先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祭禮有平日祭、月祭、季祭之分。

    禁忌:蒙古民族的眾多禁忌概括起來可分為因崇拜而禁忌、因恐懼而禁忌、因厭惡而禁忌等。因崇拜而産生的禁忌,與蒙古先民們崇拜自然萬物的原始信仰和萬物有靈的思維意識有著直接的關係。例如:忌諱咒罵天、地、日、月、星、辰;忌諱用手指指日、月;忌諱衝著日、月潑水、灑臟物;忌諱日食、月食時歡歌聚會;忌諱用一個指頭指高大的山脈;忌諱衝著高大的山脈潑臟水;忌諱移動敖包的石塊;忌諱在敖包附近的湖泊中捕魚;忌諱在敖包旁邊狩獵、殺牲畜等。人們對自然界産生了恐懼心理,為躲避大自然給自己造成的災難,隨之出現了種種禁忌。如:因懼怕天神發怒而雨量過多、造成洪災,忌諱用手掌接水;雷雨天忌諱站在樹木之下避雨等。從圖騰崇拜的角度來看,先人們認為如果傷害了自己的圖騰就會給自己帶來厄運。蒙古族在社會生活和信仰活動中,對某些給自己的生産、生活帶來厄運的事情産生了某種厭噁心理。如:旋風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許多障礙,從而人們從內心裏非常厭惡旋風,認為受到旋風的襲擊就會失魂而得病。因此,遇到旋風時不僅衝著旋風吐吐沫,而且還要念咒語。

    遊藝民俗:

    蒙古族的民間競技包括智慧競技比賽和體育競技比賽兩大類。蒙古族智力比賽的遊戲有“吉日格”(鹿棋)、“沙塔爾”(蒙古象棋)“帕日吉”(貽貝)、“沙哈”(羊踝骨)等。這些遊戲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勞動生産、生活狀況及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識。如:蒙古象棋的玩法基本上同國際象棋類似,但它的棋子是用精美的手工藝雕刻的皇帝、皇后、駝、馬、車等組成的。又如:“沙哈”是玩耍“羊踝骨”的一種遊戲,一般有擲、彈、拾、擺等幾種玩法。這些項目不同的玩法,有反映牧業生産、牧民生活特點的遊戲(如:賽馬、賽駝、擠馬奶、接羔等),祈望吉兆的遊戲(通過正單立、正三立、四樣、四寶等形式來象徵幸福),測試智力與技巧的遊戲(包括擺金龜、焱沙哈、爭千分、行盟誓、擲十六)等。因此,蒙古民族的智力較量遊戲不僅與其從事的畜牧業和狩獵業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且具有檢測智力、比試技巧、訓練耐力,增進友誼、祈望徵兆等多方面的功能。

    蒙古民族在長期的狩獵遊牧生活中,創造了許多具有民族特點的體育競技活動,其中,被譽為“男子漢三項競技”的射箭、摔跤、賽馬最具有代表性。

    射箭:射箭活動起源於狩獵,在歷史的進程中,弓箭作為狩獵工具和作戰武器的作用逐漸消失,而作為體育競技比賽的器械流傳至今。

    蒙古族射箭比賽不分男女老少,是一個廣泛的群眾性活動。射箭比賽可分為立射、騎射兩種,射程一般為十五部、五十步、一百步等不同。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即每人每輪只射三箭,三輪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決定勝負和名次。

    摔跤:摔跤蒙古語稱“博克”。參加“博克”比賽的人必須是2的某次乘數方。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參加人數多少要根據其比賽的情況而定。大型比賽參加人數為512人或1024人。中型的128人或256人,小型的32人或64人。“博克”比賽的勝負採取單淘汰制,無時間限制。參賽者的任何一個部位觸地為負,一跤定勝負。每輪淘汰半數。

責編:劉棣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