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0日 11:57 來源:
姜昆的朋友遍天下,這些朋友,並不都是門當戶對,上至國家的一些重要領導,下至尋常百姓,文藝界的就更多了 |
記得我在寫《姜昆外傳》這本書的時候,反就他同年發小,我就採訪了二十幾個,他們中,有的是他的鄰居、有的是他的同學、有的是文革中湊在一起演話劇《在列寧故鄉》時的革命戰友,至於在兵團一起摸爬滾打的鐵哥們兒就更多了;這些當初是多個腦袋差個姓的朋友姓的朋友,現在姜昆身名俱泰,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矚目的人物,姜昆仍是舊情難忘,朋友有難求到了他。只要他能做到的他一向是竭盡全力,決不擺名人的牌譜。所謂貴人多忘事,在他這兒不存在,有人説,姜昆事多,你求他的事,他不會放在心上。這你可説錯了,姜昆這人好就好在受人之話,忠人之事,只要他答應下的,你忘了他也不會忘,這一點無論是圈裏和圈外的朋友,可以説,有口皆碑。
影視界,有一位專門導女性題材的名導演叫蘇克,是姜昆發小童年和少年,他們都是莫逆,文革中姜昆去了兵團,蘇克應徵入伍。
一個是黑土地上的兵團戰士;一個是部隊裏邊的醫務人員;姜昆從兵團到共和國廣播大廈、創作演出了相聲《如此照像》使之一飛沖天,且位望日隆。蘇克從部隊轉業後,一心想躋身演藝圈求到了姜昆,姜昆在百忙中把朋友的事,納入了他的重要日程,他通過關係和中央臺的主管領導説好,讓蘇克先幫助做一些具體工作,熟悉了影視工作的流程之後,再正式啟用他。蘇克不負眾望,很快便掌握影視要領,後分配到北京音像總公司任總導演,在音像公司那段期間,他拍了不少有影響的女性題材的電視劇。在談起當初姜昆幫他的時候,蘇克不無感慨的説:沒有姜昆幫忙,我恐怕很難圓上我演藝圈的夢。
姜昆在東四北大街居住時的鄰居——王德天,小時候他們在一起玩的很好。
姜昆成名後曾不止一次的去看望他們一家,發現德天住房困難,他主動把自己多餘的房子讓給王德天,為此他不怕得罪他的姑母……
姜昆的朋友江濤,是當初《在列寧故鄉》的編劇之一,自打姜昆去了兵團,他們便中斷了來往,姜昆成名後,也不曾有過接觸。有一天他突然找到了姜昆,説他準備成立一個音像製品公司,缺少資金,姜昆問需要多少,他説十萬,第二天姜昆開著車把十萬元送到他的手上,每每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江濤都激動不已……
這些鮮為人知的事,不勝枚舉。另外在演藝圈一些名人中,有不少,也是姜昆的受益者,姜昆曾為之指點迷津;趙本山是姜昆發現並舉薦到中央臺春節文藝晚會的。為調著名歌唱家段秀梅,姜昆幾次北上……,單弦之王馬增惠入黨問題,姜昆力排重議,終於讓這位老藝人站在了鮮紅的黨旗下……似此,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眾所週知,姜昆的師父是馬季,談到恩師,姜昆説:“
人不能夠忘記恩師,相聲界沒有大學沒有文憑,靠什麼承認你在行內的位置?就靠師承!光拜了師,老師不帶,你不學,那就是徒有虛名。馬季老師帶我演出,帶我深入生活,讓我在27歲的時候,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在50多歲向文藝界彙報自己的情況的時候,講了這樣一段話:1977年元旦,我結婚了,5天以後,馬季老師帶領我們青年人到湖南的桃源縣深入生活,搞創作。一幹就是一個多月。等到了春節,我們了解材料的任務差不多了,大隊人馬準備回京,一方面過春節,一方面準備在北京創作。
這時候我的老師馬季説:“我覺著我蒐集的材料還不夠,你們先回去吧,我在這兒過春節,爭取把相聲寫出來排好再回北京!”
出差一個多月了,第二天要回北京的準備工作全做好了,説句實在話心已經飛回去了。但就是在這個晚上,我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我去了北大荒八年,沒有一年的春節是在北京的家中度過的,這是我回北京的第一個春節,全家都在盼著有一次家庭生活的團聚,這個團聚對於27歲的我來説,也是盼望已久的;我和我愛人新婚,我也想象的出她在家裏等待我的心情。但是我也在想,剛剛粉碎四人幫的第一個春節團聚對於在文革中飽受折磨的馬季老師,何嘗不是一種期盼呢?為什麼他要求自己留下來?那一年他42歲,他的兒子馬東才6歲,馬上就要上學了,他的妻子也是剛從幹校回來不久,他不需要闔家歡樂地享受一下久違的天倫之樂嗎?
一晚上輾轉反側。第二天早上,我對我的老師也是我們説唱團的領導馬季説:“馬老師,我要求留下來,和您一起在農村過春節,寫相聲!”開始他不同意,我就磨,磨的大隊人馬都走了,我陪馬季老師留了下來。
也巧了,就在大家都走的那天晚上,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馬季老師的腎結石病犯了,疼得他床上床下打滾,吃藥打針都沒用。我雖然二十多歲,但是也沒見過這陣勢,嚇得直哭。
那一天晚上,我一直攥著馬季老師的手,一邊攥著他,一邊自己問自己:“馬季老師是名家,是我們年輕人的前輩,為了出相聲作品,堅持在這裡搞創作;我也是相聲演員了,寫相聲,演相聲應該是我全部的工作內容,老師怎麼幹,我就應該怎麼幹!他有病,和誰都不説,對自己這樣嚴格要求,我什麼病都沒有,我不更得好好幹嗎?”
老師病一好,我們馬上就投入創作。又一個月的時間,馬季老師寫了“新桃花源”記,我在他的幫助下,創作出了我到説唱團的處女作“迎春花開”。這個節目是我和趙炎在中央電視臺上演的第一個節目,作品生活氣息濃,效果也好,觀眾前仰後合的笑,熱烈的鼓掌,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説得有那麼好嗎?”我嘗到了深入生活的甜頭!事後,我自己感到了我在專業的文藝隊伍裏,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學到了一個好的作風,我告訴自己我要自覺學習老的藝術家的好作風,好傳統,我年輕,我要接班,我還要做好承上啟下的準備。我對自己強調“自覺”兩個字,要有意識地把前輩的優點和我自己的不足經常比較。在以後的無數次的演出中,我真是這樣要求自己,看那些老的藝術家怎樣在各種各樣的公益性演出和大型活動中,爭先恐後,淡薄名利,藝術創作上精益求精,為觀眾服務全心全意。這裡我要對老師説:老師,我姜昆沒有給您丟臉!
馬季不僅是姜昆的老師,還是發現他的伯樂,姜昆被調入廣播藝術團説唱團,是馬季幾經週折,公一半,私一半,調進來的。所謂公一半,私一半就是拿著調令,走後門……
提到這段故事,恐怕,至到今天,姜昆仍會記憶憂新。
責編: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