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激辯網癮到底該誰來治:網絡成癮是不是病

 

CCTV.com  2009年08月07日 06: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網癮到底是不是病?該怎麼治?由誰來治?這些問題困惑着不少家長。南寧網癮少年訓練營身亡事件,探求這些問題的答案顯得更加迫切。

  網絡成癮是不是病

  2009年5月14日,我國首個《網絡成癮診斷治療標準》通過了國內眾多精神醫學專家的論證。

  該標準制定負責人、北京軍區總院網絡成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強調,網絡成癮就是精神疾病,其主要臨床症狀是對網絡渴求、戒斷後有強烈反應、非工作原因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

  “一覺醒來,我居然變成精神病了!”有網友在得知“網絡成癮”將被列為精神疾病的時候驚呼道。一時間,質疑聲四起,不少網友岌岌自危。

  “通常一提到精神病,人們大都會想到瘋子。其實精神病的範圍很廣,比如抑鬱症、多動症、孤獨症,甚至老年癡呆,人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就是精神類疾病的表現,不必談病色變,甚至諱疾忌醫。”陶然説。

  陶然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網癮屬於精神病範疇,這在世界上早有公論。對於目前“網癮是不是病”的爭論,反映了一些非專業人士在精神心理衞生知識方面的科學知識亟待普及。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將網癮曲解為病,是帶有對互聯網的歧視。“社會上有賭博成癮、吸煙成癮等,但現在人們偏拿網癮大做文章,是因為在潛意識中殘留歧視互聯網的成分。”

  姜奇平認為,網癮是物極必反的結果,是因為青少年需求滿足上“欠債”太多。“只要應試不走極端,網癮的極端現象自然就會消失。許多發達國家不強調應試教育,網癮也少,就是證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問題研究專家熊丙奇認為,如果把網癮看做心理問題,是可以接受的,但把網癮説成精神病有些過於極端。“現在對很多學生來講,可能就是因為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説孤僻、與人交流過少、存在着交往障礙,而沉迷於網絡。”

  誰是網癮的罪魁禍首?

  熊丙奇認為,網癮的成因可能就是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中跟學生溝通太少、引導不夠、關注不夠,要減輕網癮問題,還是要對症下藥。

  姜奇平認為,既然網癮根本不是病,就談不上治療,不應由醫院出面干預。“治網癮首先要治教育,教育機構少給學生佈置一些作業,多給學生一些社交、游戲的時間和空間,就不會有那麼多青少年沉迷網絡了。”

  而陶然認為,網癮必須由專業的醫療機構來治療。他介紹説,網癮孩子有近40%有“多動注意力缺陷”,這是一種國際公認的精神類疾病。患有“多動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注意力最長為15分鐘,其學習效率只是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因此學習成績通常都很差。“有些小學還能維持,但到了中學就維持不了了,數學、物理連貫性比較長,所以許多孩子都是從初中開始染上網癮的。”

  陶然説,這個疾病決定了這些孩子愛衝動、多動、不服管教,而不是受孩子的意志力和道德控制的。“很多孩子都跟我們説,他們很想好好聽課,聽大人的話,但就是做不到。”

  陶然認為,這類孩子的疾病是導致其陷入網癮的根源。“因為學習不好,在學校受排斥,家裏也遭打罵,他們只有在網上才能找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網癮到底該如何治療

  熊丙奇認為,網癮問題就是教育問題,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歸本真,才可能真正面對。而這些所謂的訓練營,為了防止學生沉迷網絡,讓學生跟網絡隔絕,或者創造一個類似真空的環境,這恰恰不利於孩子養成正確的上網習慣。家長不要把網絡本身看做洪水猛獸,而是你怎樣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姜奇平認為,現在的網癮治療基本可以歸於偽科學範疇,政府應像打假、治理不法攤販那樣,加以干預。南寧少年在戒除網癮訓練營身亡一事,突出反映了目前社會上對待網癮的不正常反應,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現在社會上許多不法分子打着戒除網癮的名義騙取家長的錢,他們逃避有關部門的管理,甚至採用暴力、酷刑手段對待無辜的青少年,這是絕不能允許的。”

  但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認為,青少年網癮應及早干預,應該在專業性治療機構治療。目前社會上聲稱能夠治療網癮的機構魚龍混雜,治療方式不科學,導致許多問題,孩子不僅治不了網癮,還可能更加糟糕,甚至導致青少年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亟待國家有關部門進行規範。

  陶然認為,網癮完全是一種疾病,只有具有處方權的醫療機構才能干預治療,而讓一些沒有資質的民間機構來干預“肯定要出事的”。

  據介紹,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成癮治療中心在治療網癮時首先要對來就診的孩子進行篩查,如果是屬於前面兩種病症,就必須先用藥物治療,從生理上使這些孩子回歸正常,然後進一步運用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吃了藥以後,能聽進去課了,慢慢學習跟上來了,再經過相應的心理治療,慢慢就可以回歸正常了。”陶然説。(王俊秀張永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