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陣亡戰士登記冊
王艾甫今年68歲,山西太原退休的檢察官,酷愛收藏,這在山西收藏界名頭可謂不小。尤其熱衷戰爭文物的收藏。今年1月14日被當選為山西太原市收藏協會會長。
1996年春節,他在太原一個舊書市場上,發現了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冊,這其中還有84份太原戰役將士陣亡通知書。
王艾甫:這傢伙!一看我當時就傻眼了,其實就控制不住了。
太原戰役1948年打響,持續了將近半年,是解放戰爭城市攻堅戰中解放軍參戰人員最多,傷亡人數也最多的一場戰役。據軍史的統計,在那次戰役中,解放軍傷亡人數達到45000人。
王艾甫:它的紙張,紙張是符合那個時期的一個紙張,比較雜。
這84份陣亡通知書,和他以往的收藏不太一樣,王艾甫不明白,陣亡將士通知書怎麼會出現在舊書市場,也不敢確定是不是真的。
王艾甫:我自己知道這些東西,為什麼能夠到了這些地方?它不可能,戰役這一個東西,本身就對我刺激太大,一看就出現了失態的現象,這時候也不挑書了,只要看到這一本翻。一般地,常理來説,這一個東西應該遞給賣主,人家賣給我了,讓人家看看多少錢,這一個時間我都不想讓他動手,多少錢?人家不多要,三千照顧,我説不多要還三千,要多要要多少呢,你不是説三塊,一塊錢三本我這才幾本,這些東西你要就是三千,你要不要,你快給我,我又不給他,他又要,這樣人家有根本不講價。
王艾甫當時每個月的退休工資是三百多元,這筆錢相當於他差不多一年的收入。猶豫再三王艾甫還是買下來了。
王艾甫帶著這84份陣亡通知書,找到了一些參加過太原戰役的老戰士和研究軍史的專家做鑒定,專家和老戰士都認為,這些通知書是真的,印章也是當時的印章。還為王艾甫分析了這些陣亡通知書散失於民間的原因。
山西省軍區黨史研究室主任 高榮貴:那麼這個原始資料怎麼流傳到社會上呢?你比如太原戰役,有的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一個營只剩下幾十個人,這是常有的事,你看有一個連隊,他一共剩下,其中有一個連隊,他一共剩下六個人,全連剩了六個人。連長指導員也犧牲了,就剩下一個排長,三個戰士,還有一個指導員,所以相當殘酷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東西保管也是個問題,雖然進行了登記,這個保管也是個問題,送出去的就送出去了,沒送出去的也沒有時間,沒有機會。
王艾甫就這樣收藏了這84份太原戰役陣亡將士通知書,這期間,他反復拿出來不知看過多少次,在翻看的時候,王艾甫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他曾經當過二十多年兵,有一位救過他生命的戰友,在一次戰役中犧牲了,王艾甫親手掩埋了他的遺體。後來,王艾甫從部隊轉業回到山西之後,準備到這位戰友家去看看,結果,他沒能找到這位戰友的家。
王艾甫:對方説,沒有這一個人啊,所以我當時也不太理解,但是後來還托了一些人,托了一些朋友們,當地人給找一找,可能他們更熟悉一些吧,結果查了也沒查出來。
王艾甫的這位戰友名叫張廣元,他犧牲後被追認為烈士,還立了二等功,他認為這樣的英雄在家鄉應該是家喻戶曉,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在當地連民政部門,也沒找到這位英雄的資料。或許是在郵寄的過程中遺失了。
王艾甫沒有想到時隔半個世紀之久,這84份未曾送達將士親人手中的陣亡通知書,會在和平年代的故紙堆裏這樣出現。看著這記載著過往的硝煙與鮮血的84份陣亡通知書,想到自己的戰友,心裏有種説不出來的滋味。
王艾甫:想象不到的。他太重要了,他是沉甸甸的每一個烈士的遺體。
通知書上的陣亡人員分屬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解放太原時候的各參戰部隊,他們的籍貫有來自河北、四川、安徽、湖南、山西、香港等等,還有26位籍貫不祥,有的陣亡者,部隊對他生前的表現,有簡單的評語,更多的,是一片空白。
解説(念通知書):其中有一位副排長叫劉克功,部隊對他的英勇事跡是這樣評價的:一、在京城攻堅戰鬥中他是登城第一名。 二、在北營阻擊戰中(阻擊增援清豐店之敵)他任班長,因他連失掉一個重要陣地,他率全班向敵反突肉搏,最後奪回陣地,給敵以很大殺傷。
在這份陣亡通知書上,他犧牲的日期,是1949年4月22日,那一天,正是解放軍取得勝利,太原被解放的日子,經歷了半年艱苦的攻堅戰以後,這位膽識過人、戰功顯赫的副排長,倒在了這次戰役的最後時刻,他犧牲的時候,年僅21歲。
王艾甫:那叫心裏面説不出來那麼一個滋味,因為我的戰友一直沒有找到,我有這樣一個心情,所以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我的戰友。
這時王艾甫想到,這些陣亡將士的親人知道他們已經陣亡的消息嗎?於是他決定,尋找這些陣亡將士的親人,為他們送去陣亡通知書。
在1996年,也就是王艾甫發現陣亡通知書那一年的清明節,他以太原市收藏協會的名義,舉辦了太原戰役紀念展覽,陣亡通知書被放在展覽的主要位置。他説這樣做,一方面是緬懷先烈,另一方面,希望能借此找到一些烈士的親人。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