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記者朱亞菲、馬芳北京報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的行乞者越來越多,人們從最初的同情駐足慢慢變成淡然走過,但是世人的冷漠似乎並沒有影響一些人投身這一“職業”的熱情。與此同時,在央視國際(CCTV.com)進行的網絡調查中,網友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麼,這群城市邊緣人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路人到底對他們有什麼不同看法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城市行乞者進行了一次追訪。
這次在街頭對行乞人群進行採訪時,記者遇到的大多數行乞者都是老幼病殘,甚至還有孕,其中也不乏毫無勞動障礙的青壯年男女。不管他們呈現給路人的是什麼樣的悲慘遭遇,行乞都已經成為他們的生存方式,甚至是職業。這些職業行乞者出賣的是他們的自尊,購買的卻是人們的善良,那麼,誰能告訴我們,善良多少錢一斤?當我們對此困惑不已的時候,在採訪中遇到的一位佈施者,她的行為卻讓我們對佈施有了新的看法,和一般人的金錢施捨相比,她更像一名非常有誠意的職業佈施者。
當職業行乞遇到職業佈施時,就顯得相形見絀了……
當男孩出現在超市的時候,他臟得油亮的棉襖,泥黑的皮膚與超市的光鮮琳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引起了超市顧客的注意,畢竟街頭乞丐還是很少光顧超市的。同時,大家很快注意到一位外國女士拎著購物籃坦然的跟在男孩身後。這樣奇怪的組合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觀察了一會兒,我們發現,外國女士想幫助男孩,可是又不希望用金錢的形式,於是,她帶著行乞的孩子來到超市,讓他挑選需要的商品,由外國女士來結賬。可是這種方式好像很“為難”小男孩,他在食品區轉了好幾圈,拎起麵包看了看,又放下;把火腿腸拿起來,猶豫了一下,又放回去;然後他又轉到了百貨區,摸摸毛巾,看看牙刷,甚至還在煙酒區停留了一陣……可是幾十分鐘過去了,男孩始終沒有往購物籃裏放任何物品,而他身後的女士始終沒有催促他,甚至沒有不耐煩的表情。最後,男孩總算挑了幾樣東西從超市走了出來,當他拎著購物袋回歸“團隊”時,他的收穫似乎並沒有引起同伴的關注,反而,從旁邊走過的老外倒引起了他們更大的熱情……
當記者看到這種佈施方式的時候,腦海裏出現了“職業佈施”這四個字,可能與一般人施捨金錢相比,這種方式更職業,更直接,也更真誠。
行乞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而與此同時,我們又有了新的困惑,行乞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我們的金錢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他們脫離困境?除了金錢,我們到底還有沒有其他形式將我們的善良之心更有效的表現出來?……
我們提出的這些困惑並不想把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理論高度,只是希望,當我們施捨的時候,能把事情做到點上,能幫助行乞者解決最實際、最迫切的問題,而不是讓一部分行乞者認為,行乞是一種職業、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手段!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