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環球360):
詼諧餐廳
主持人:去過上海的朋友會對“寸土寸金”這四個字深有體會:上海沿街的房子全都是店面,一溜兒五顏六色的牌匾燈箱爭着比着招攬客人。也難怪:作生意的人都喜歡把門臉做得大一點,醒目一些,來吸引顧客的眼球。不過在上海,卻有一家不掛牌子沒有霓虹燈的餐廳,甚至門臉上連名字都沒有,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門牌號,但生意卻好的不得了。什麼特色能招徠這麼多客人呢?我和您一樣好奇,趕緊去看看吧。
在上海車水馬龍,無比繁華的鬧市區裏,一家安靜簡約的餐廳倍受顧客喜愛。餐廳從不作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門口連塊牌子都不挂,全靠顧客的口碑相傳,而讓顧客津津樂道的是這裡詼諧幽默的特色。設計師在餐廳安置了不同的話題,讓客人在就餐的同時體驗幽默的情趣。
走上樓梯,昏暗的燈光讓人感覺有探訪秘室或迷宮的興奮。左右兩側一模一樣的大鋁門無論怎麼敲,兩扇門都文風不動。摸索了大半天,突然發現要讓芝麻開門,首先要輸入密碼。正面的墻上有一個九孔感應密碼器等待着客人伸手解開開門密碼。如果密碼不對,右邊假門就會打開,露出鏡子,一不留神你就會和鏡子撞個滿懷。密碼每天都變,沒有提前預定又不知道密碼的顧客經常摸不着門道,在外面折騰大半天也進不去。聰明的朋友會趕緊給餐廳打個電話詢問進門的密碼。有更多的客人故意騙他們的朋友使用錯誤的密碼來開啟錯誤的大門,讓他們嘗嘗灰頭土臉的“碰壁”滋味。我們挨個試了幾遍,終於芝麻開門了!
白色的沙發椅,挑空的天井,原始的水泥墻壁,玻璃窗後面的大片竹林,讓餐廳四處瀰漫着簡單安靜的味道。每張鋁板桌子上擺放的蠟燭,在昏暗的燈光裏,仿佛螢火蟲在點點發亮。如果您只是一個人來,坐在落地玻璃窗旁邊,品一杯咖啡,獨自沉思也顯得浪漫萬分。只是在喝的時候,千萬小心,不要像這樣被嚇一跳(出字幕:話題之二:連體餐具):杯子和盤子是連在一起的。這裡的餐具杯碟可都是設計師的精心之作,在不經意間讓你有小小的詫異。
主持人:這家餐廳的設計是日本設計師三浦榮的大膽傑作,處處簡約卻不簡單!餐廳雖然以水泥,鋁板,白色餐布,竹子打造不喧嘩的氛圍,卻四處有玄機埋伏。很多追求生活品味,前衛,創意,並喜歡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消費者特別喜歡把新朋友帶到這裡,捉弄也好,意外發現也罷,開心最重要。
來過這家餐廳的客人會對這裡的成語謎題唸唸不忘。在等朋友等得十分無聊的時候,在你面前的餐具上可以找到足以令你感到挑戰的游戲:猜成語。餐廳自己設計的白色盤子,茶壺上印有各種圖案。一個方塊是一個成語。就拿這個大茶壺來考考你!
怎麼樣,你猜對了幾個?解決了自己面前的成語圖案,再去幫你的朋友解決難題吧。一個人來餐廳也不怕無聊了,猜謎語就夠您猜上一陣子的。餐廳服務員的制服上也別着各種特製的成語胸章,成了這裡的又一特色。
服務員:我們這裡的特色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詼諧成語,當你到這裡來用餐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工作人員身上有挂成語的牌,當你猜出的話,我們就會送給你一個。
怎麼樣,這麼好玩的設計獨一無二吧。在這裡,一系列錯覺,誇張,倒置,迷惑的詼諧手法被巧妙地調動起來,營造了非常輕鬆幽默的氛圍,吸引心理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年輕人。客人們還可以選擇在三樓的玻璃陽臺用餐。寫意明亮的陽臺四面全由玻璃搭建,幸運的客人,如果碰巧在大雨滂沱之際用餐,就可以享受一頓賞心悅目的天然演奏會。。碰上元旦或國慶的煙火之夜,陽臺又頓時成了歡樂的觀賞臺,將外面的一切盡收眼底。
欣賞完寫意安靜的陽臺。再看看廁所,餐廳的廁所又恢復了類似大門口的詼諧格調。雖然進廁所不需要密碼,但對一部分人來説,可能會比進大門口更難。走到盡頭,一面正對的鋁板門和左右兩側三四個同樣用鋁板包裹的門,沒有任何標誌。一打聽,這裡就是洗手間沒錯。着急的客人一般會拉開正對的那扇鋁門,一面鏡子又亮了出來,上面“Gotcha”(是Got you的口語)--“整到你了吧”的標誌提示你:又被作弄了......。於是,再試試另一扇門吧。可是,這回卻是拉不開也推不動。其實,裝潢工人故意把門的把手安在另外一側。只要在另一邊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主持人:這個方便不便的廁所設計可是讓很多人記憶尤新,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其中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發生。有的人雖然也是第一次來這家餐廳,不過比較聰明,他不像別人那樣胡亂地嘗試,而是安靜地站在一邊觀察,看見有人從門的另一側出來了,哦---恍然大悟!“是非兩面,螢火點點。方便不便,詼諧人間。”精心的設計讓餐廳也幽默了一把,詼諧幽默的風格讓餐廳獨具特色,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特色來自於對消費人群心理的挖掘和把握。詼諧的餐廳,別致的設計讓人們又多了一個充滿話題的餐飲新寵,要生意興隆,顧客的興趣和口碑比廣告宣傳更重要。
救生好幫手
主持人:雖説游泳是人人稱道的運動項目,但水上運動畢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現在在許多國家的海灘,都設有專門的救生隊。可游人多,救生隊員少,在搶救溺水游客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現在在英格蘭的康威爾海灘,隨着一名好幫手的加入,這樣的情況正在得到緩解。
看著海灘上這步態搖擺的可愛的小傢伙,你可能會誤以為看到了一隻小熊,其實它是一隻紐芬蘭犬,名叫畢伯。畢伯擁有沉重的被毛,肌肉發達而且非常結實。別看它體格魁梧,但品性卻是極其的溫順。
在游人如織的海灘上,畢伯在幹什麼呢?陪主人來戲水還是另外有什麼特殊的任務?
別着急,答案馬上揭開。看到遠處有游客求救,畢伯奮不顧身跳下水,游到呼救游客身邊,用綁在身上的浮板,把溺水的泳客拖上岸。
表現如此神勇,原來畢伯現在是英格蘭康威爾海灘救生隊的一員,它的任務和其他的救生員一樣,搶救溺水的游客。
印象中,狗雖然是人類的好朋友,好幫手,能看家護院,但這化身救生員,搶救溺水游客還是第一次聽説。畢伯怎麼會有如此的本領呢?原來像畢伯這樣的紐芬蘭犬屬於半水棲動物,作為歐洲犬類的後裔,它們傳統上就是一種工作犬,當人們打獵或釣魚時,它就在陸上或者水邊巡視。寬大的蹼足、濃厚的皮毛、強壯的體格以及驚人的肺活量使得它們特別適合在船上和水邊活動。
長期以來,紐芬蘭犬因為會游泳,而且性格溫順,富於犧牲精神,所以一直是漁民和水手的忠實護衛犬,但人們一直沒想到訓練它們來救護溺水的人。今年夏天,英格蘭康威爾海灘游人很多,救護工作緊張,救生隊隊長史蒂文因為人手緊而一籌莫展,就在為難之際,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寵物畢伯,可愛的畢伯會游泳,能不能訓練它成為救生隊員呢?
史蒂文的想法雖然讓同伴們大吃一驚,但大家都認為這不失為一個極好的創意。於是在經過層層嚴格的游泳測試之後,畢伯光榮上崗了。
救生隊隊長 史蒂文:我們為它定下考試,它必須從兩英尺高的大浪中游出來,還必須跟我們游一樣遠的距離。
游泳這關難不倒原本就深諳水性的畢伯,但訓練它將溺水的游客救上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狗畢竟不具備人的思維能力,所以救生隊為畢伯準備了很多輔助工具,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畢伯就能及時的將溺水者救起,出色的完成任務。
救生隊隊長 史蒂文:當畢伯下水救人時,我們在它背上繫上一個背帶,在背帶上綁上管子或其他有浮力的東西, 畢伯游到溺水者身邊後將管子靠近他,當確定溺水者抓住管子後,也就是感受到重量後它就會掉轉頭游會岸邊。
救生犬畢伯的出現引起了游客的極大好奇,每當它出現在海灘上,總會引起大人孩子的圍觀,而這又啟發了救生隊員們,因為這正是宣傳安全知識的好時機。一般來説,在沒有救援行動的時候,救生隊員需要向游客講解安全知識,這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而游客們又沒有多少耐心來傾聽。現在,救生隊將需要注意的事項寫在了畢伯的衣服上,只要畢伯在海灘上溜達一趟,就能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圍觀的游客,這樣既減輕了救生隊員的工作壓力,又讓游客饒有興趣的接受了安全知識的培訓。
救生隊隊員 馬克:因為有畢伯在隊裏,可以起到幫助教育的目的,因此這個夏天我們的工作是最輕鬆的,
主持人:救生好幫手畢伯的表現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常如果我們習慣於慣性思維,那看了這個小故事以後,不防多動動腦筋,為習以為常的事物開發點別的用途,説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古畫再現
主持人:一説到古畫,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古畫雖美,但難以保存,除了遭受自然界的風化外,在與參觀者與畫作的接觸中,人類呼出的氣息每時每刻都在對它們造成破壞,因此古畫的保護始終是研究的課題。古畫需要保護,游客又想大飽眼福,這可怎麼辦呢?
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中心,這裡有着特別多的歷史古跡與神奇傳説,大大小小的神社、寺院遍佈這座歷史古城,其中很有特色的一座寺院就是大德寺。
在大德寺的聚光院,有日本最偉大的屏風畫師狩野永德的畫作,派是日本著名的一個宗族畫派,他們家族的畫風是在15~19世紀之間發展起來的,就是將中國水墨畫的挺拔筆勢同“大和畫”的絢麗裝飾結合起來。狩野永德是這個宗族畫派中的第三代子孫,他通過祖父的指導,很早就煥發出非凡的才質。他以金底、艷色施加較濃的水墨輪廓,使狩野派的風格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他的構圖簡單,喜歡在折疊屏風和隔扇上畫鳥獸、花木和岩石。1566年,他為聚光院做的畫,就可見其大膽的筆法和有動感力度的構圖。
這樣為世人所稱道的偉大畫家,一生的絕大部分作品幾乎都隨建築物的毀壞而蕩然無存了,後人僅僅能通過他留在聚光院裏的一些畫作窺視其一端。因此,這些畫就成了日本的藝術瑰寶,受到格外的重視與保護。
然而,古畫雖然美侖美奐,但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就是風化。冬日的嚴寒與夏日的酷暑都能對古畫造成不可修復性的損害。自然界的風化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來自人為的環境污染破壞。因為仰慕大畫家的真跡,曾有一度,來聚光院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游客不間斷的參觀使古畫長期處於酸性氣體的腐蝕環境當中,更加速了這些畫作的變色。有文物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40個人在院中逗留了37分鐘,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就超過了正常含量的6倍。那絡繹不絕的游客帶來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因為,在自然與人為的雙重威脅下,寺院不得不關門謝客。
關門謝客是一個極端的做法,雖然這樣降低了古畫受損害的程度,但同時也將民眾對文化珍品的熱情拒之門外。在這期間,有人提出,日本曾經出土了一個墓葬,為了防止對文物的破壞,研究人員把真品保護起來用來研究,然後按原樣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供人們參觀。這給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思路,聚光院的古畫展出是不是也可以遵循這樣的方法呢?
今天,來自京都大學和日本科技研究院的科技人員就要來嘗試這種新方法。他們的想法是用最先進的掃描儀,將古畫掃描下來。這不由得讓人産生疑問,古畫不小,怎樣進行掃描呢?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首先我們可以掃描很大的物體,比如説一次可以掃描90厘米乘以2米的物體,而且掃描儀的清晰度高達5億位圖象素,我還沒見過具有這樣先進功能的掃描儀。
這种先進的掃描儀實現了單幅畫掃描面積最大、記錄數據量多、掃描精度高等綜合指標。描下來的圖片將和真品難分真假。這樣一來,聚光院又可以開門迎客了,渴望一睹畫師大作的人們不必再望寺興嘆,他們可以到這裡盡情的觀賞和拍照。而狩野大師的真作將被送到京都博物館收藏起來,進行保護和研究。
聚光院主持:壁畫的狀況令人擔憂,將它們掃描下來同樣具有價值。從現在開始,就算有什麼狀況發生,我也不必再擔心了,我覺得很安慰。
研究人員的做法很有新意,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一些國家運用掃描技術對古畫進行掃描,但大多是為了收集數據,進行研究。而聚光院的古畫被掃描後,不再只用做研究數據,而是進行再現。而且,再次展出後,游客在觀看畫作的同時,還可以從講解員和電腦數據庫獲得很多輔助信息。
主持人:看到這裡,相信觀眾朋友會對將文物數字化,方便民眾觀看的創意大聲叫好。在此之前, 我們都知道,數字化做的比較好的是信息方面的東西,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等世界著名圖書館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已經頗有建樹,它們將圖書館的海量信息變成了網絡上的海量信息,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使人們獲得到大量整合後的內容。而如今,數字化的概念不斷擴展,幾百年前的文物也可以被數字化,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供人們盡情觀賞。再有一點,如今的圖書館不但從全部的實物外借到數字虛擬,還從純視覺閱覽發展到三維立體感受,像埃及的亞利山大圖書館,就實現了觀看信息如同觀看3D電影一樣的功能,而這種功能,也給了我們啟發,如果這種三維立體感受也用了在珍貴文物的觀賞中,應該更能激發人們的熱情,而數字化服務於人的理念也應該更有意義吧。
巧手縫吧
李燕有一份很特別的職業,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縫紉機還有這些五顏六色的布塊線圈打交道。那麼,她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吧?只答對了一半。
要想猜中李燕的職業,咱們還要先從這家別致的店舖説起,店面不大,可是店裏一排茶座風情的小桌子上卻規規矩矩的擺了幾架縫紉機,縫紉機是店裏最大的特色,這既是經營項目的一個暗示,但也給正確的答案蒙上了一層偽裝。
不過,在這個時候,今天的第一位顧客出現了,謎團馬上就要揭曉啦。
原來店裏是在為顧客提供布料、線和縫紉機,還有一個自己創作的空間,來消費的顧客們在這裡自己為好朋友和家人縫製和刺繡個性的手工藝品,於是輕鬆愜意的氛圍和縫紉機跑動起來節奏明快的打點聲讓顧客們不約而同的叫它“縫吧”。縫製和刺繡的花樣可以全部按照您自己的喜好來設計,無論是新衣服改裝,舊衣服翻新,還是自己設計的工藝品,如果對於布料和線的顏色搭配有什麼疑問,或者想問問如何把今天的時尚同自己的個性結合得更好,這時候李燕就會耐心地出現在您身邊,於是謎底揭開了,原來李燕是一位創意輔助設計師。
李燕 創意輔助設計師:一句話概括吧,我的工作呢就是強化大家的個人魅力,強化大家的個人標識。
輔助創意並不是簡單的幫助顧客縫製衣物,李燕需要在接觸中啟發顧客自己的創造力。因為顧客往往是靈光一閃,卻很難將它準確描繪或者實現,這時候,李燕就需要通過交流敏銳的捕捉顧客們想法中創意的痕跡,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顧客的不同氣質把這靈感變成具體的、可以操作實現的步驟。通過這樣的一番輔助,顧客們享受的是一份體驗縫紉刺繡的快樂和一份個性創作的驕傲和成就感。
店裏佈置得精緻溫馨,設計師眼光獨到設計貼心,您不僅可以把這裡當成一個DIY創作的自由工作室,還可以在周末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一起來激發靈感,體味休閒,於是這一台臺小小的縫紉機成為大家賴以放鬆心情的減壓好助手,縫吧也成為一個休閒娛樂新天地,在人們心煩氣躁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人們腦中。直到有一天,一位顧客的造訪打破了這種氛圍,但也正是她的一句話讓縫吧的老闆終於決心實現期待已久的計劃。
周可君 縫吧負責人 :她是一個貴陽的顧客,一個女同志。她在這邊逛商場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我們這間縫吧。然後在這做了一條絲巾做完了以後在上邊繡了自己的名字,自己創作了一些圖案,做完了以後當她戴在自己的脖子上的時候特別開心 ,然後她就問我們這裡的店員,這樣的機器能賣麼,我可以在家裏面玩麼,我們店員説有啊。
原來縫吧的經營者其實是一家縫紉機製造廠,縫吧的出現正是製造廠計劃打開縫紉機零售市場的一扇大門,以前大部分銷售額都來自紡織廠的批量訂單,可是縫紉機製造廠經過市場調查之後發現,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對於縫紉和刺繡有着極大的興趣,希望擁有自己的縫紉機來按照自己的方法縫製刺繡加工衣服和手工藝品。
周可君 縫吧負責人: 在做縫吧之前我們機器(縫紉機)的銷售,通常是通過展會啊各大商場啊,在裏面設專櫃這種方式,結果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發現不是這樣的,因為顧客買東西不是為了買機器,而是買機器能做什麼。
於是縫吧經營者想到不如專門準備一個地方讓顧客先體驗縫紉機的功能,就好像買衣服之前可以先試穿一樣,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縫紉機,很快,通過先體驗後埋單這種體驗式的銷售方法,讓縫紉機廠掘到了縫紉機零售市場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後,縫紉機廠準備為縫吧增加更多的功能,除了是一個娛樂休閒的體驗會館,縫吧還將是一個創意教室,這樣縫吧的消費群體不止是時尚的白領和細心的主婦們,還將面向一些設計院校的學生,讓學生們利用縫吧的布料和縫紉機來實踐課堂上學到的設計理念。
周可君 縫吧負責人: 我們最開始設計這個縫吧的時候,是希望引導客戶,滿足普通大眾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沒想到沒開多長時間就有很多專業的客戶來了,清華美院 法國高級時裝學校ESMOD服裝學校 北京服裝學院,很多學生帶着自己的作業到這邊來做,我們的設計師教給他們怎樣來完成裏面的工藝,然後他們把這些作業交給老師以後往往得到非常高的分,他們對我們這邊非常感謝,然後這些學生畢業的時候就直接向他們的單位推薦了我們的機器(縫紉機)。
主持人:縫紉機廠可真是機關算盡,因為把縫把變成一個創意教室後,今天在教室裏的這些設計院校的大學生,明天就有可能是各個服裝設計公司和時尚界的領頭人。當這些人成為縫吧的忠實消費者後當然會在將來給縫吧帶來更大面額的訂單。怪不得縫吧的經營主管説,我們的想法就是要種一顆能生金子的種子。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