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06年“十一黃金周”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
相信電視機前的大多數人都沒參加過峽谷科考,那就隨着我們的記者去看看黃金周期間大渡河金口大峽谷的科考吧。
“着我身後的高山峽谷,我現在是在大渡河流域最大最美的峽谷-金口大峽谷。因為它一直深藏在大山之中,它的美麗鮮為人知,今天我們就跟隨十幾位科學家走進大峽谷,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我們就出發吧。”
或許是大峽谷特殊的歡迎方式,一早,清爽的雨滴就一直伴隨着我們的腳步。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從金口大峽谷入口大沙壩徒步穿越白熊溝。邁入大峽谷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萬丈的峭壁和幽深的河谷,滾滾的大渡河水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科學家們認真的觀察着河兩岸的岩石,敲敲看看,探尋它們蘊含的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家 張百平:“咱們大峽谷氣勢磅薄的地貌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強烈的碰撞,形成這裡三高水深的地貌。這裡的降水量非常大,有利於形成切割。這樣就形成了大峽谷壯麗的地貌。”
隨行的志願者抓緊時間合影留念,把眼前這瞬間美麗的凝結成定格的永恒。或許是美麗的峽谷怕羞,始終把自己最美的山峰掩藏在如紗的雲朵裏,讓我們身處其中而又不可觸及。
志願者:“太美了 真的太神奇了。”
在四個多小時的徒步後,我們來到了白熊溝的溝口,這裡的峽谷鬼斧神工自然天成,溝內谷底狹窄處不足 20 米,開闊出四五十米。溝內沒有路我們只能踩着兩邊的岩石謹慎前行。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剛剛進溝一條寬大的瀑布從峽谷峰頂噴瀉而下,擋在了我們的面前。
特約記者 王正:
“看著我身後的這個大瀑布,我想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也不過如此了,但是這還僅僅是白熊溝的溝口,在裏面還有多少驚世駭俗的美麗,我們繼續探訪吧。”
穿過黑洞的現場:“大家跟上 小心地下有水。”
穿過瀑布眼前的呈現的是一線天和渾圓的巨石。兩座突兀的大山幾乎把天空遮的只留下了一道縫。前行的路更加艱難,很多時候要爬上巨石才能穿行。
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家 張百平:
請大家看看多麼神奇和壯麗的大峽谷,上面是一線天、瀑布、下面是深谷和陡壁。這就是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地貌。根據我們專家組的分析和討論,認為大渡河地區的嶂谷和隘谷地貌是我們國家最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地貌。
如果用驚奇刺激來概括我們第一天的行程,那麼接下來則是艱難的探訪。我們的目的地是考察峽谷的大瓦山,沒想到這時的乘車也成了考驗,三個多小時的顛簸路程把很多人搖的昏昏欲睡。
穿越叢林是三天以來最艱難的路程,根本就沒有路,只能依照方向去尋找目標,加上幾天的大雨,地滑、路險,儘管小心翼翼還是有一位專家摔倒了。
摔倒現場 :您摔到了痛不痛呀 ?不痛。 和摔到沙發上一樣,沒關係。
苦是苦、累是累可專家們的工作也沒有拉下,一路上研究、觀察、並且還要當我們的講解員。
從下午一點走到天黑我們才到達目的地,這個時候大家已是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服了。為了表示對專家們的歡迎,當地的彝族兄弟姐妹們,唱起山歌,端來美酒,此時快樂也就成了最大的主題。
三天的大峽谷科考體驗就要結束了,給我體驗更多的是辛苦、危險、和疲憊。
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家 張百平:“野外工作也是國家的需要,也是我們追求知識,追求國家繁榮昌盛的一種需要,這是我們的責任。”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