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共享奧運 體驗文明(6月24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6日 10:10 來源:CCTV.com
進入[今日關注]>>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6月24日播出):

  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2006年6月23日到7月15日,第四屆2008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在北京舉行。這一屆文化節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民眾將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其中。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被人們寄予了很多的希望,人們希望能夠通過奧林匹克運動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改變人們的觀念,同時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那麼,到底人們應該如何參與奧運?奧運到底會對我們的生活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就這些話題,演播今天請到了兩位嘉賓來參與我們的討論。一位是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的副院長孫葆麗教授,你好。

  孫葆麗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你好。

  主持人:

  孫教授是研究奧林匹克的專家,多次來我們演播室。歡迎您!

  還有一位是中國新聞社的副社長劉北憲先生,你好。

  劉北憲 中國新聞社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中國新聞週刊雜誌社社長:

  你好。

  主持人:

  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

  在節目的一開始我有一個問題,孫教授,我們知道從2003年到現在,北京今年已經是第四屆奧林匹克文化節了,這個文化節到底是北京的一個特色,還是一個傳統?

  孫葆麗:

  把體育和多種文化形式相結合是奧林匹克的一個傳統形式。主要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在創立奧林匹克運動的時候,就給這個運動賦予了很多的文化色彩。他希望能繼承古代奧運會,用把體育和藝術相結合的方式,把奧運會辦成是多種文化形式相結合的一個盛大的社會文化運動。在奧運會剛剛開創的時候,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舉辦的時候,同時就有一些藝術和文化活動一起舉辦。到1906年的時候,國際奧委會就把這種形式固定下來了。到1912年的第五屆現代奧運會的時候,奧林匹克運動會當中,正式和體育並行地出現了藝術比賽。藝術比賽包括五種——文學、建築、繪畫、雕塑、音樂,它和體育的項目比賽是同樣的地位的。

  主持人:

  就是這五種藝術形式實際上是奧林匹克運動比賽中的五個項目,是吧?

  孫葆麗:

  對,競賽項目。

  劉北憲:

  和體育一起,實際是一種競技文化。

  孫葆麗:

  對。

  劉北憲:

  我們現在説奧運會是一個競技體育,那個時候更大的一個圈子應該是競技文化才對。

  孫葆麗:

  對。而且藝術比賽也有金牌、銀牌、銅牌。

  主持人:

  那藝術家就是運動員了?

  孫葆麗:

  對。藝術家也是參加這種文化賽事的一個參與者。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就以筆名在這屆奧運會上,有一個長篇的散文詩,就是歌頌體育的,題目就叫《體育頌》,這個詩在第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藝術比賽的金牌。《體育頌》大家可能非常熟悉,這首詩在一開篇就以特別震撼人的一種語言説:體育,你就是天神的歡娛,生命的動力。以後又對體育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歌頌和描繪,表現了顧拜旦把體育運動作為實現人和諧發展的有力工具和手段的這樣一種心情。在1912年,藝術比賽成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後,一直到1948年,文化藝術項目都是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相伴相生的,一直比賽。但是像剛才説的那五項藝術比賽,如果都擱到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當中,它太龐大了,而且參加的比賽形式越來越多,藝術比賽沒有辦法評分了,就不像體育比賽又掐表,又丈量什麼的。

  主持人:

  判斷不太好判斷。

  孫葆麗:

  對。

  主持人:

  評判的標準不太好確定。

  孫葆麗:

  對,不太容易能客觀、標準地評判。

  劉北憲:

  那是歌手大獎賽的標準。

  孫葆麗:

  對,而且是若干種藝術比賽的一種標準。後來從1948以後,奧運會的比賽當中,把藝術比賽剔掉了,沒有這樣的藝術比賽形式,但是演變成一個藝術節。奧林匹克文化節的演變過程是從一個奧林匹克藝術比賽演變成藝術節,演變成藝術節的時候,就是在奧運會舉辦的同時,時間甚至更長。

  主持人:

  舉辦城市每年都要辦。

  孫葆麗:

  對,每年都要辦。它延長的時間有的時候是幾個月,有的是奧運年整年,它辦的形式也是非常生動活潑。就像我剛才聽您講過漢城奧運會,它的藝術節就是一個挺長的演變過程。但是各個主辦城市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有的長,有的短,主題也不一樣,所以國際奧運會在1991年,用《奧林匹克憲章》把這樣的形式固定下來,主辦城市一定要有一項文化活動計劃,這個計劃就演變成現在的奧林匹克文化節。最早實施奧林匹克文化節的計劃的是巴塞羅那奧運會。

  主持人:

  因為它是1992年的,所以1991年定的憲章,1992年就開始。

  孫葆麗:

  對,1992年就開始正式實現。而且那一屆奧運會的時候,每一年的奧運會的文化活動都有主題,包括悉尼奧運會、雅典奧運會。

  主持人:

  到北京現在是第四屆,我們要辦六屆。

  孫葆麗:

  對,第四屆要辦六屆奧林匹克文化節。

  主持人:

  聽了剛才孫教授的介紹,可以感覺到從奧林匹克運動一誕生開始,它就已經融進了濃濃的文化血液,是吧?

  孫葆麗:

  對。

  劉北憲:

  其實現在所謂的文化節也好,藝術節也好,不管你怎麼稱,在最早並不是游離于奧林匹克運動之外的。像剛才孫教授説的,它是相伴相生的,古已有之,後來曾經弱化。但是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單純的體育競賽的文化內涵應該越來越豐富,才能更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它又慢慢地向原來回歸了,文化的氣氛越來越濃,因此才形成了現在這種三年、四年、五年來連著辦文化節。實際上還是希望能夠在競技運動的同時,用這種更能夠影響人們心靈,影響人們精神的文化傳統來打動人,吸引人,有這個意思在裏面。

  主持人:

  説到第四屆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文化節跟前幾屆相比,你們覺得有什麼樣新的特色嗎?

  孫葆麗:

  北京雖然文化節是從2003年就開始舉行了,但是大家都知道2003年時候,還沒進入北京奧運週期,也就是2004年奧雅典奧運會結束以後,才進入北京奧運週期。按照國際慣例,在沒進入週期之前,我們不能太吸引國際上的注意力。我們前兩屆文化節的活動顯然它的規模,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沒辦法跟我們現在比的。這一屆奧林匹克文化節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您剛才介紹的,貼近群眾,方便群眾去參與,而且老百姓是這屆文化節最大的主角。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創意,或者是參與的方式,我們看奧林匹克文化節的開幕式上,那些大型文藝演出都是群眾團體來舉行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知識競賽,都是方便老百姓走進社區的形式。

  主持人:

  你説到這點,我跟我們記者也做過交流。因為最近他們也做了一些採訪,他們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有這樣的感受,好像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很快要召開,感覺奧運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所以接下來,我們看看記者的所見所聞。

  解説:

  今年夏天,北京市民的生活將會因為奧運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您在不經意的時候,就將接觸到奧運會、享受到奧運會。

  在王府井步行街上,正在面向公眾展示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徵集大賽的優秀作品,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為自己喜愛的雕塑方案投上一票。

  在北京動物園的科普館裏,您可以看到“牽手福娃,走近自然——動物保護科普巡展”。這次展覽介紹了“北京2008”奧運吉祥物“五福娃”的原型魚、熊貓、藏羚羊和小燕子四種動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性,以及“福娃”擅長的運動項目,讓更多的人在了解奧運的同時,了解動物、關愛動物。

  居龍和 北京動物園科普館館長:

  通過這些動物的宣傳,咱們大家遵循了奧運的理念,“綠色奧運”、“人文奧運”,讓孩子們和家長們能夠更加地融入奧運的環境裏邊來。

  解説:

  在首都博物館,中國體育美術精品展薈萃了150多件體育美術精品之作。作品包括雕塑、油畫、國畫、版畫、漆畫、宣傳畫等,以豐富的題材,多樣的表現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體現了體育精神與藝術魅力的完美結合。

  據悉,此次奧運文化節一共有28項以奧運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陸續展開,為盛夏的北京增添絢麗的奧運文化色彩。

  主持人:

  這種活動形式非常的多,我們的記者也是截取了其中的一些部分。其它還有哪些更多的參與方式?孫教授。

  孫葆麗:

  老百姓的參與方式非常多,在這28項的大項目當中,有老百姓參加的很多方式,比如露天電影、大型演唱會、奧林匹克知識競賽、奧林匹克進社區等等這樣的活動是非常非常多的。老百姓感到奧林匹克運動再不是非常遙遠的事情,而就是老百姓人人都可以參與,人人都可以獲得快樂享受的非常典型的文化活動了。

  主持人:

  剛才劉社長也講到了,您對韓國那屆奧運會時候的文化節有所了解,看來兩位也有過經歷,是不是?

  劉北憲:

  因為我們的記者當時也去前方採訪,我在後邊做編輯,所以對於當時的情況,包括看電視轉播也有所了解。這一次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們這次辦的。還是剛才你和孫教授在交談中説過的,給人一種全民參與感,參與的人,參與的面越來越廣,越來越多。除了剛才説的28個項目以外,你可以大街小巷去看看,説老百姓在公園裏踢毽也好,弄扇操也好,跳繩也好,往往你要一問他,都能和奧運精神挂起鉤來,給大家的印像是奧運精神、奧運口號是越來越深入人心,像孫教授説的,好像越來越跟我們近了,有這種感覺。

  主持人:

  對。雖然剛才講到,今年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的一個特點是參與性比較強,剛才劉社長講的,全民參與有這樣的特點,除了這一點以外還有什麼亮點?

  孫葆麗:

  顯然全民一參與了,規模肯定就要超過前幾屆了。以前的時候,可能大部分停留在北京,因為它是舉辦城市,以前青島也曾經參加過,但是一次上海和天津兩個協辦城市也參加進來了,而且它們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活動。另外廣西、山西等等也帶著民俗活動來參加。

  劉北憲:

  我印象中,香港好像也有過類似的慶祝奧運文化活動。

  主持人:

  規模大了,範圍也大了。

  孫葆麗:

  對,範圍大。另外,我們現在還有一個“西部行”, 通過汽車把各種各樣的奧林匹克的宣傳活動,就像一個流動的奧林匹克文化節。這樣的話,跨越的地區、城市就更多了,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到奧林匹克的快樂了。

  劉北憲:

  而且通過媒體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主持人:

  可能很多民眾對於奧林匹克運動非常的嚮往,也非常的想了解。但如果沒有這種形式,或者沒有近距離讓他接觸到,他可能也不見得能夠獲得奧林匹克能帶給他的一些影響。

  劉北憲:

  光比賽那幾天吸引眼球是很短暫。像六年連著來舉辦文化節,確實從兩個方面,一個是精神方面,一個物質方面都對整個我們全民的精神素質也好,還有整個城市的環境、建築、場館,文明中的全部會有一種拉動作用,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主持人:

  剛才我們主要關注的還是這次文化節的形式、規模、範圍等等,確實非常大。接下來,我們再來關注一下參與者。我們知道這次奧林匹克文化節參與者,年齡不分限制,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能參加,尤其是兒童這塊兒的活動也非常多。我們再通過短片了解一下。

  解説:

  炎炎夏日裏,奧運文化節的展開,讓小朋友們也樂在奧運。6月23日上午,在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開幕式上,由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多個城市的百萬少年兒童親手繪製的2008米“喜迎奧運,放飛夢想——全國少年兒童迎奧運彩繪長卷”在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上展示併合龍,寄託了全國少年兒童企盼奧運的熱切心情。

  不僅如此,在近期舉行的奧運遊園會上,運動項目也少不了。這裡的輪滑、跳繩比賽正在熱鬧的進行著。

  記者:

  你練的過程中有沒有摔過?摔的時候哭了嗎?

  北京小朋友1:

  有的時候哭,有的時候不哭。

  記者:

  那為什麼又堅持下來了?

  北京小朋友1:

  我喜歡,我長大我要參加比賽,得個第一。

  解説:

  那邊比的激烈,這邊畫的入神。

  北京小朋友2:

  這是樓房,他們在玩兒呢。

  解説:

  遊人的隊伍中,這群國外的小朋友特別顯眼,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在老師的帶領下享受奧運帶來的樂趣。

  主持人:

  對,民眾參與的方式很多,而且範圍也非常的大。孩子們可以説有了這樣的活動,給他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方式、方法去享受一種快樂。那麼兩位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對文化節這種奧運活動有興趣,或者説參與過。

  孫葆麗:

  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好像現在對2008年奧運會都充滿了渴望,正在讀大學。

  主持人:

  他們最想幹什麼?

  劉北憲:

  我那個女兒老在問我怎麼去當一個志願者,她説你能不能給我想個辦法。

  主持人:

  走走後門。

  劉北憲:

  什麼志願者都行,只要能服務都好。

  孫葆麗:

  我的兒子也是,他的和他的同學都特別期望在2008年奧運會上能做志願者。

  劉北憲:

  你看這參與意識和我們原來確實不一樣了。原來,人家辦奧運會的時候,我們從來沒聽説過好像還有很多的志願者可以參與,大家還可以為它做一些什麼事情。現在在我們身邊辦了,我們對奧運了解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想去參與。

  主持人:

  對,那麼咱們三個相比,我想參與程度最深的可能就是孫教授,因為她長期以來一直研究奧林匹克運動問題。而且我知道,您長期以來因為參與其中,所以收穫頗豐。今天我看到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關奧林匹克的這些,叫什麼?

  劉北憲:

  紀念品。

  孫葆麗:

  文化與文化的獎品。

  主持人:

  反正跟文化有關的這些小禮品,您跟我們介紹一下。

  孫葆麗:

  這個是雅典奧運會郵展時候的一些郵票,就是雅典奧運會各個項目的。

  劉北憲:

  亞特蘭大的。

  孫葆麗:

  亞特蘭大的,就是1996年的那屆,按照它的項目專門發行的一些郵票。這個是傳統的表示百年奧運盛典,也是亞特蘭大發行的,就是把古希臘的這種奧林匹克傳統傳承下來的。這個就是亞特蘭大奧運會舉辦的時候,專門有奧林匹克大家庭飯店,專門發行的奧運會開幕的一個寄件封。這也是亞特蘭大的郵局,它在反面做的這個扇子就是奧運的場館,正面也有奧運會的一些郵票。另外在奧運會舉辦的期間,我們現在的老百姓參加的程度就可以看出來是越來越深入。到奧運會舉辦時候的那種文化節,那老百姓參與的方式更多了。其中有一個特別簡單的,也是特別愉快的方式,就是交換紀念章。

  劉北憲:

  這很不容易。

  孫葆麗:

  對,老百姓沒有任何語言,就可以和世界各國參加奧運會的老百姓,包括記者都可以進行紀念章的交換,一個可以換倆。我就見過好多記者就這樣戴著好沉的這樣的帽子,然後就這樣……

  劉北憲:

  我們拍的記者也會有這種裝束。

  孫葆麗:

  穿著長袍,袍子裏頭、外頭,一打開全是別的紀念章,衣服我覺得有十幾公斤重。

  主持人:

  他們為什麼要留這些東西呢?

  劉北憲:

  除了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將來可以給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

  主持人:

  對,沒錯,就是我有這种經歷。

  孫葆麗:

  一想起這些來,就會想起來很多特別愉快的,就是跟世界各國……

  主持人:

  每一個紀念章都是一個故事。

  孫葆麗:

  對。

  主持人:

  比如這個章你在跟誰換的,在什麼場合換的,看什麼賽的時候換的。另外,這上面有什麼樣的記錄,有什麼樣的文化標識在裏面等等。

  孫葆麗:

  這裡頭的小小紀念章滲透著奧林匹克很多文化的內涵。這裡有奧林匹克的會徽的系列的;有贊助商的系列的;有運動項目系列的。所以老百姓在交換的過程當中也體現著文化交流、友誼。

  劉北憲:

  增長了文化知識。

  主持人:

  對。可以説文化的氛圍體現在小小的紀念章上面,因為我們場地的限制,有很多大的東西,我們就不能帶進來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回歸奧運的精神,因為我們知道,奧運終歸是一種體育運動在裏面,那麼奧運的精神怎麼體現呢?實際上在這次的文化節中也有體現。因為昨天是奧林匹剋日,北京市就舉辦了一個叫“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這麼一個百萬市民健步行活動,我們再來看一下現場的情況。

  解説:

  6月23號,以北京市全民健身日為起點的2006年北京全民健身周,在百萬市民健步行中拉開了大幕。活動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通過五環樂律操、微撥鑼鼓、龍獅武術、健身球等健身項目,展示了北京市民全民健身的風采。廣大市民也用他們的熱情關注體育、參與體育、感受體育,迎接奧運會的到來。

  北京市民1:

  這是奧運的前奏,大家意識到奧運快來了,我們全民應該動起來。

  北京市民2:

  讓大家都一起來運動,然後迎接2008年奧運會吧。

  解説:

  奧運,離你我越來越近,生活因奧運而改變。奧運是否能真的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給你我帶來更好的生存空間?《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我們一直講奧運精神,而且講奧運精神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首先我們應該理解奧運精神的核心是什麼?孫教授。

  孫葆麗:

  我覺得奧運精神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理解,剛才我們所看到的參與精神,實際上也是奧運精神的一部分。包括和平、友誼、身心的發展,甚至包括剛才我們大家都討論的,如何把體育,就是一個奧運盛世和文化、和教育更緊密地結合。實際上,它是有一個很深刻的傳統的。像您剛才所説的奧林匹克文化節選擇在6月23號開幕,也就是昨天開幕,實際上就是在1894年的6月23號,國際奧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了這一天。

  主持人:

  這已經有112年曆史了。

  孫葆麗:

  對,112年這麼長的歷史,實際上在那個成立的時候,顧拜旦開創的奧林匹克運動,社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支持他,都覺得它是一個亂哄哄的鬧劇,肯定堅持不了幾天就要夭折了這樣的一個運動。在100多年的歷史變成過程當中,我們大家……

  主持人:

  證明了它是富有生命力的。

  孫葆麗:

  對,那麼多社會運動,或者説那麼多的偉大人物,帶著他的組織,帶著他的運動在歷史舞臺上都來去匆匆。但是,100多年奧林匹克保存下來了。實際上更深刻的內涵並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16天的奧運賽事當中一些精彩絕倫的體育比賽,也不是説給北京的城市建設帶來多麼大的物質上的發展。實際上更多的就是它的人文價值,使它能夠堅持100多年。那麼如果僅僅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價值就體現在16天的體育賽事上,顯然大大地縮小了它非常大的那種價值。它更重要的價值實際上是改造社會的這樣的一種力量。

  主持人:

  那麼劉社長您覺得奧運精神裏面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人們,而且它有這麼多年的歷史,一直對人們有這麼強的吸引力。

  劉北憲:

  我覺得人總是向善的,總是希望去追求真善美,而奧林匹克的這種精神裏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強和人的追求和嚮往應該是一致的,正是由於有了這些追求,所以人們希望在這16天的比賽中,還有在整個的文化活動中,看到自己、關照自己,比如剛才我跟你(世林)探討的,中長跑也好,馬拉松也好,跑了那麼長時間了,最後進了場了,在橡膠跑道上大腿拉傷了肌肉,堅持跑完。

  主持人:

  最後一圈。

  劉北憲:

  最後一名,但這種精神對我們心靈的震撼應該説是很大的。我們在很多比賽中,可以看到這種場景。而且剛才我跟你説,我覺得奧運會也好、世界盃也好,實際上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人生的萬花筒,你在裏邊可以看到很多,關照到很多,你所希望去學習的美的東西,當然,我們也看到很多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我們可以看到不希望它將來在我們生活裏繼續下去的一種東西,我覺得這種東西,才是剛才孫教授所説的它帶給我們的震撼力,不僅僅是16天的比賽。

  主持人:

  對,就像顧拜旦的那首詩中寫到的,剛才我們字幕上也有體現,就是説體育到底是什麼?或者説奧運到底是什麼?你是美麗,體育你就是美麗,體育你就是正義,體育你就是勇氣,體育你就是榮譽。

  劉北憲:

  我覺得説了半天,最後還要回到以人為本,當初辦奧運為什麼。

  主持人:

  包括人文奧運的口號。

  劉北憲:

  對,就回到最根本,就是為什麼。

  主持人:

  也是以人為本,它是回到了人。

  孫葆麗:

  其實“人文奧運”這個口號,更多地帶給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國家級的課題,就是研究“人文奧運”。“人文奧運”可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人們都對它有不同的認識。但是我覺得人文奧運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就是您説的以人為本。

  劉北憲:

  我相信,最開始辦第一屆奧運會的時候,包括顧拜旦他們也是這個初衷。

  孫葆麗:

  以人為本這樣的一個奧運。

  劉北憲:

  讓我們能夠身體和心靈都變得越來越美好。

  孫葆麗:

  對,然後在由這些身心和諧發展的人組成一個一個小的這樣的特定的社會,就是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包括這次奧林匹克文化節就體現了這個層次的意義。比如説有一些殘疾人的優秀書畫展;有一些關注西部的這樣一些活動;還有一些在青島舉行的殘疾人表現自己獻愛心的活動;另外還有廣大農民的健身活動。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發揮2008年的奧運會在構建我們中國和諧社會這方面層次的功能。實際上體育同樣帶有這樣的功能。那麼更高層次的人文奧運的追求,實際上就是建立一個和平世界這樣的一種功能。我們的文化節,我相信在以後不光是發動全中國人民都參與進來,然後更多的外國的文化、外國的藝術團體也會進入我們國家,展現出一個東西方文化大交融的……

  主持人:

  它是一個平臺。

  孫葆麗:

  對,這樣的一個平臺。

  主持人:

  它是一個平臺,文化節本身不光是展現舉辦國的,或者舉辦地當地的文化。

  孫葆麗:

  對,它一個階段可能有一個階段的主題,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側重點,我覺得越往後,可能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這樣一個平臺,就在2008年的文化節的活動當中就可以顯現出來。

  劉北憲:

  能夠奏出更華彩的樂章。

  孫葆麗:

  和諧社會。

  主持人:

  對,剛才您講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説奧運精神最終是對人心靈或者精神的影響,那麼最終它還要體現到對我們身邊的具體的一些影響。那麼你們兩位覺得奧運精神到底對我們的生活細節會帶來什麼變化。

  劉北憲:

  其實,我看現在包括你們央視也好,包括北京電視臺也好,都在放一些在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這樣的短片,有些報紙也在不斷地登出一些類似的漫畫。從點滴做起,比如説不隨地吐痰;比如説街上有什麼垃圾,我們應該順手就把它放到垃圾箱裏去。但是,我們看到這種東西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假如每一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細節做起,我相信一個美好的、和諧的社會,會在奧運帶給我們的這種東風的吹拂下越來越快的到來。

  主持人:

  就像今年文化節的主題“共享奧運,體驗文明”。

  孫葆麗:

  對,就是認識奧運對提升整個文明的這樣一種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像您剛才所説的,就是每一個老百姓,如果都在迎奧運的過程當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覺得這樣的一個社會一定是一個非常和諧、非常美好的。我覺得這是2008年奧運會留給中國、留給北京最重要的遺産。

  主持人:

  可以説,現在距離2008年奧運會還有兩年的時間,兩年的時間可以説隨著文化節不斷的舉辦,還有兩屆要舉辦。那麼文化節舉辦,使人們在精神上能夠對奧運離的更近一些,隨著文化節的舉辦,同時也能像“潤物細無聲”一樣,讓人們去體驗和體會到,潛移默化的感受到奧運精神所帶給我們的變化。

  好,在以後我們也要慢慢地去體會奧運。非常感謝兩位今天到演播室來就這個話題參與我們的討論。謝謝二位。

  好,觀眾朋友們,今天的《今日關注》節目就到這裡結束,感謝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製片人 陶躍慶

  策 劃 劉維紅

  編 輯 楊修雯 李 萍

  記 者 劉維紅 楊修雯 李 萍 劉超

  監 制 王未來

  e—mail:

  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劉棣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