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青藏鐵路全線試運營
兩岸四地華人媒體聚焦青藏之路
六位著名主持人歷時一個月的親身採訪
紀錄下了那些震撼人心的畫面
盧秀芳:等了很久很久,好容易拍到很棒的一個鏡頭。
王德凱:你來了沒有理由放棄,一定要想辦法採訪到最好。
曾發生了什麼樣感人至深的故事
李心怡:青藏鐵路我能夠有機會體驗,我覺得是我人生很大的一個感受。
張羽:我人生海拔的新高度提前一天到來了。
夏嘉璐:那時候真的就很難過,很不好受。
本週的《約會新七天》將帶您走進《千里走青藏》的背後
CCTV.com消息(約會新七天):
[解説] 今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將實現全線試運營。青藏鐵路將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蹟。為了詳細、深入、生動地報道這一世界級新聞,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聯合台灣東森電視臺、台灣中天電視臺、台灣TVBS電視臺、香港亞洲電視臺以及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推出兩岸四地 《千里走青藏》大型系列採訪活動。
[解説] 5月23日攝製組一行30多人從西寧出發,歷時半個月,兵分三路行程6000多公里,以體驗的方式對沿途的人文地理、工程奇觀等內容進行採訪拍攝,直到終點西藏拉薩。
![]() |
![]() |
紫凝:大家好,歡迎與新聞頻道約會新的七天。我們今天《新聞人説新聞事》請來了剛剛千里走青藏回來的兩位嘉賓,一位就是我們從台灣中天臺來的著名的新聞主播夏嘉璐,嘉璐,你好!
嘉璐: 紫凝你好,觀眾朋友大家好,張羽你好!
張羽:嘉璐你好!
紫凝:坐在我對面的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就是張羽,怎麼樣?覺得辛苦嗎?
張羽:回來我一看,有些觀眾説原來我一直挺喜歡你的,後來我一看,你這太矯情了,説你們還是坐車去的,我是走着去的,然後説你自己怎麼辛苦,我不喜歡你了,然後回來以後我發現辛苦這事不能説。説實話也談不上有多辛苦,辛苦的事讓嘉璐多談談,女孩子嘛,而且,嘉璐在4千9百多米的時候發高燒。
紫凝:是嗎?那相當危險啊!
嘉璐: 我後來才知道在高原上發高燒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張羽:還是無知無畏,不知道發高燒有多麼的危險。
嘉璐:我知道我燒不退,因為我們隔天要上唐古拉,是最高點,我知道我可能我燒不退,可能就上不去,可能就被直接送下山,心裏面就很緊張,緊張呢,我就跟自己説,我無論如何一定要自己燒退。所以醫生怎麼囑咐,我就怎麼聽,所以非常非常乖,我從來都不是那麼聽話的病人,但那一次的確實是非常聽話,躺在床上,躺着都不敢動,就是乖乖地打點滴。然後好好的休息,很多觀眾朋友在(電視)上面,看到短短三秒鐘、十秒鐘的畫面,我們來來回回可能拍攝了很長時間,對,一個畫面可能就走了十遍,來回就走了十遍。
張羽:年輕主持人嘛,可能經驗就比較少,一般拍攝十遍左右,像我們一般拍攝兩三遍左右。
嘉璐:問題是我們攝像師很辛苦,因為有時候一組只有一個攝像師,但是節目要求畫面變化要多,所以它可能要從你正面拍攝,要你走一遍,側面拍攝要你走一遍,後面拍攝要你走一遍,所以攝像師不停的調整角度。
張羽:不是因為水平問題,是因為角度問題。
嘉璐:這個問題要澄清。
紫凝:大家好不容易去一次嘛,所以要拍攝的完美一些。
嘉璐:所以是特別佩服這次的攝像師,扛着東西上上下下,有時候要拍攝車隊行進的畫面,所以他們就得在路邊,等車隊呼嘯而過,然後他們就在那等着車子回頭來接他們,所以每個畫面都取得特別不容易。
紫凝:會不會覺得有的時候腦子反應上有什麼問題?
張羽:現在還不行。
紫凝:真的嗎?
張羽:真的還不行。
嘉璐:因為在高原呆了幾天,就像才剛到北京的時候,人就有點輕飄飄的感覺,頭昏腦脹的一直想睡覺,我跟我們攝像開玩笑説,我們兩個人變成智障二人組,因為我們兩個人一起上來的一起下來的嘛,好像沒法和其他人溝通,只能我們兩個人溝通,講話都結結巴巴的,詞不達意的,所以都覺得不好意思,我們兩個人都變笨了,就是在高原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看著甲,喊着乙的名字。
張羽:就是人們經常張冠李戴,就是腦子突然叫不出那個人的名字來。
嘉璐:我們攝像就常説,就是那個誰,那個誰,就是叫不出那個人的名字來。
採訪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主播李心怡:我們組的領隊王立明,我跟他説,你知道嗎?20多天的時間裏,很多時間我都覺得胸悶,不舒服,晚上睡覺的時候睡不好,就是缺氧的這個感覺,我沒有告訴你,我跟他説。他説是嗎?我説是啊。我怕你們擔心。其實他説他也是這樣的,其他的同伴也是這樣的,大家希望把工作做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自己熬過去就算了。
[解説] 5月29日下午四點,欄目組接到了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區長才嘎的電話,説有幾百隻藏羚羊匯聚在可可西裏,準備穿越青藏鐵路産崽。才嘎還説,這樣大規模的藏羚羊穿越青藏鐵路的場面非常罕見。而且,這麼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還從來沒有被電視鏡頭記錄過。
突發的消息,讓這群新聞人興奮不已。
張羽:大家非常興奮,我們準備過一天再上高原。從心理準備到物質準備確實都沒有做好準備,這是實話。我準備專門留一天做這個準備,但是那一天提前到來了。藏羚羊打亂了我們所有的計劃。我人生海拔的新高度提前一天到來了。
[解説] 興奮的張羽和同樣激動的東森電視臺主播盧秀芳,馬上帶領一個小分隊,從格爾木直奔可可西裏五道梁北面的五北橋。400多公里的高原路,小分隊只用了兩個多小時就趕到了。
[採訪]盧秀芳:我們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它們就跑遠一點。為了不驚動它們,我們就趴在鐵軌邊,用趴的姿勢,我和張羽就用趴的姿勢,然後用很小很小的聲音作報道。我們從六點半等到九點。我們就在兩邊,我開玩笑説是兩軍對峙,它們沒有動靜,我們也不敢動。
[解説] 天黑了,當晚天氣比較陰翳,而藏羚羊是不會在這種陰翳的天氣裏遷徙的,所以小分隊決定第二天早上再來拍攝。
為了能夠在最近的地方等待藏羚羊的遷徙,而又不打擾藏羚羊,當晚小分隊住到了幾十公里外的五道梁兵站。而一般來可可西裏探險的人,寧可多跑幾百公里也沒有人願意在這裡住宿。因為五道梁是一個盆地,雖説海拔並不是最高但是這裡空氣的含氧量卻比周圍都低。“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的俗語就足以説明這裡的惡劣。
[採訪] 葉閃:我們當時在兵站睡下的時候是晚上十點多,睡下之後,躺下一分鐘你就覺得心跳,我平時心跳是60多一點點,一下由60多增加到80多,然後覺得開始頭疼,頭皮發麻這種感覺。你的感覺就是,像在北京50米的游泳池,一口氣游了五十米的泳,一口氣都沒有喘,那種感覺。得立馬坐起來,坐在床邊上喘上幾口氣,深呼吸幾次,慢慢的心跳降下來,你再躺下,但是躺下之後又沒有幾分鐘,你又跟那個一樣。
[解説] 小分隊的六個人中,除了吃過安眠藥的張羽,其他人都沒有睡過。但一宿的輾轉反側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熱情。
張羽:第二天,天太好了,早上去看那個高原草甸,太陽出來的時候就是金色的霞光。那個草還沒有完全返青,本身也是黃色的,交在一起。然後我們車在開的時候突然看到兩隻藏羚羊,兩個小藏羚羊,就在路邊,在公路邊,哎呦,大家極其興奮。因為我們在頭一天晚上,已經昏暗的時候,影影綽綽看到一百多只,就這時候你突然開車,路邊看到兩隻小藏羚羊,有一隻公的,長角,我們都拍到了,離你大概十到二十米左右的距離,車啪的就停在那裏,它沒有跑,它就在那看著你,它的眼睛在那種環境下,就像孩子一樣的眼睛,當時我的眼淚唰地一下就下來了,我忍了幾下沒忍住。就是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等你離它這麼近的時候,眼淚唰地一下就下來了。不明白為什麼,後來我就想,因為在了解的時候,我們看了太多的藏羚羊的影像資料,而且你知道它太多的背景了,二十萬殺到不到一萬,每年殺兩萬隻。在那塊4.5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見不到這種最美的精靈,人們又為了保護它,又流血。你第一次上高原的時候,突然它離你十幾米,像個孩子一樣看著你,你覺得這是上天對你的恩賜。你就想將來火車經過的時候,或是所有游客經過的時候,你能跟它這麼近距離的,它就像個孩子一樣的看著你,去盯你的時候,你覺得太美好了。
紫凝:那你會不會在拍攝當天,在某一天的某一刻,讓你覺得你心靈上受到很大的觸動,讓你現在回來之後有時還會想起來?
嘉璐:當時我們也特意安排了一位受訪者,一位李部長,他其實在過去就是實際參與這項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員。他告訴我們的故事就是他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就是他的夥伴,他親眼看著他的夥伴,在他的眼前,在當時,就是被巨石給砸了,不幸就身亡了。後來呢,還帶他去鐵路建設者的陵園,去找他的老夥伴,老戰友的這個墓。那個墓很多個,因為時間已經久遠了,那個墓碑上的字還不是很清楚,他可能是有感應什麼的,他幾乎就是很明確的知道在哪個方向,實際上他還是第一次去,就到了那,然後看著那個墓碑,你完全能夠感受到他心裏的難過,因為那個工作其實是他該做的,但是因為他剛上高原,身體上有些不適應,所以是他的戰友去幫他做的,他看著夥伴的墓,低頭沉思,幫他清理青草、石塊,跟他説我來看你了。那時候真的就很難過,很不好受。覺得也很怕去打擾到他的情緒,站在旁邊看著,那時候真的覺得很感動。回去後就想,這些人,這些建設者,實在是太辛苦了。
採訪台灣東森電視臺主播盧秀芳:我比較感動的是山上的一些工作者或者説志願者,那樣的一個環境是很艱苦,像比方説我們去可可西裏保護站,那麼大的一個地方,一個簡陋的地方,就是4個工作人員,他們是兩年才回一次家,所以換一句話説,他們可能過年也沒有辦法回去,那我們到的時候他們正好是吃午餐,他們吃什麼呢,很簡單的糌粑,然後燒點熱水泡點酥油茶,這已經是他們非常非常豐盛的一餐了,我們到的時候他們擔心我們沒得吃,把他們的午餐讓給我們,這個過程就是用言語非常難表達。
採訪台灣TVBS電視臺主播王德愷:我看到的是這條鐵路對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對人的影響,和對動物和生態的影響。我想我們應該可以從另外一個,不同於觀光客的一個角度去看這條鐵路,我想這應該是我比較感興趣的。
採訪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主播李心怡:大自然很偉大,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個灰塵,很渺小,所以就是説,大自然有大自然的一種生活,我們人類不應該打擾他們,我們應該互相尊重,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採訪台灣東森電視臺主播盧秀芳:這個過程當中真是患難見真情,我覺得有的時候工作真的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珍惜的還是友情。我想這樣的友情在這輩子很難再碰到第二次,那麼多波折,那麼多困難,一路走來,大家一路走來,大家的扶持,大家的這種患難,我相信我這輩子,恐怕很難再碰到。
張羽:三個電視臺的主播,他們在吃飯的時候都是相談甚歡,而且相互非常照顧,確實。無論是從節目上還是從生活上照顧我,當然看著我,她們就高興,我就説她們台灣記者絕對沒有這樣的機會那麼多的記者坐在一起討論節目。
紫凝:沒有機會。
張羽:沒有機會是吧。我説的比較保守,是我們提供一下這樣的機會,但是本身在鏡頭下面,她們是競爭對手。因為她們除了要和我們合作之外,共同完成我們拍攝的這個兩岸四地這樣的一個千里走青藏這樣的節目,她們還要帶自己的節目回去,她們的節目呈現什麼樣的狀態,節目水平的高低,單個臺同時播出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競爭。
紫凝:你覺得她們會不會搶?
張羽:所以説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大家在吃飯的時候都相談甚歡,在做節目的時候雖然也説不上是你爭我搶,但也是不落人後,經常是我們這個東西採訪完了以後,馬上就是嘉璐衝上來,或是,咣,秀芳衝上來,或是德愷衝上來,誰發現一個東西,另一個也説這也不錯,經常是一盤菜拍三遍,後來她們也協助,你採訪這個,我採訪那個,最後素材共用,也有這樣的。就是你看三個年輕的主播,尤其是嘉璐比較年輕,她們在完成我們的節目的時候還要負責自己的節目。那種對體力和對腦力的壓力比我們更大一些。所以説這種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在這種環境下爆發的那種潛力,那種職業狀態,令你刮目相看。尤其是到了高原那種艱難環境中去,所以我説競爭是敬業的最好方式。如果沒有那麼強的競爭,她們沒有那麼敬業。
嘉璐:我那天工作的時候下大雪,所以説在大雪中做一些串場,熒屏當中大家可能看到精神也還不錯。哇,現在是5月底了,還在下大雪,我現在是在哪。其實人那時候真的是在發高燒,醫生後來説玩笑話説,下了鏡頭就這樣子了,病態就出來了,可是一上鏡頭人就好像打了強心針,很厲害這樣子。
6月3日上午10點半,我們坐上了西寧開往拉薩試運營的新車。從格爾木到拉薩,大概12個小時。
坐火車看沿途的風光,和走公路並不一樣。由於火車軌道比青藏公路地基高,更有穿山越嶺的感覺。有很多時候,鐵路會和青藏公路並行,公路上也有車,並駕齊驅,互相賽跑。車窗外是雪山、草原、湖泊,以及黃牛、藏野驢、藏羚羊……雲彩也變得不一樣,千奇百怪,氣勢磅薄,像穿行在風景畫當中。
[演播室]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今年的禁毒主題是“參與禁毒鬥爭,構建和諧社會”。下周,新聞頻道的《法治在線》和《共同關注》欄目也將重拳出擊,分別推出五期與禁毒有關的節目。説到毒品,大家一定會想到神秘的毒源地“金三角”,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就專程去那裏採訪拍攝。
[演播室] 全面禁止種植罌粟的“金三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又遇到了哪些突發事件,其中會有一些怎樣的幕後故事呢,下周我們《約會新7天》將邀請親到“金三角”採訪的記者來到我們演播室,細細講述他們這次不同尋常的採訪經歷。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是這些,別忘了我們的約會,下周日再見吧!
責編:劉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