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軍報頭條:“鐵軍”姓鐵,名不虛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0日 15:29 來源:

專題:紀念建軍八十週年——發揚濟南軍區某紅軍師鐵軍精神

   解放軍報記者 費士廷 特約記者 孟斌 特約通訊員 李光輝 譚雄鷹

這是一支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
從井岡山打到吳起鎮,從平型關打到劉老莊,從東北打到海南……3000多次沙場亮劍,“鐵軍”敢於和國內外強敵血戰到底。
和平年代,血性不改。一次次臨危受命,“鐵軍”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敢於壓倒一切對手。
一位著名軍事評論員觀看“鐵軍”演習後感嘆:“這支部隊的吼聲也足以讓敵人膽顫!”
沒有任務爭任務
有了任務爭第一
2004年初,一項重大涉外演習任務落在“鐵軍”身上。不曾想,師裏在確定主攻團時卻爭執不下。
“葉挺獨立團”提出:按編制序列我們排第一,歷史上我們打頭陣最多,擔負主攻任務非我們莫屬;“秋收起義紅二團”強調:我們一向以善於打硬仗惡仗而聞名,打頭陣理所應當;裝甲團領導態度堅決:過去步兵是老大,我們搶不到頭陣,現在成了機械化部隊,裝甲團不能再當“第二梯隊”……
各團爭先恐後。師領導經過綜合衡量,最後還是把主攻任務交給了“葉挺獨立團”。
“打主攻,立頭功!”該團官兵像過節一樣欣喜若狂。
在“鐵軍”,每逢遇到重大任務,都會出現“三難”、“三不”的現象:爭著挑重擔,分配任務難“擺平”;都要上一線,留守人員難安排;完成任務不為名,評功評獎難定奪。不用動員,官兵們就寫請戰書;不用召回,官兵無論在哪,即使天塌地陷也要往部隊趕;不講條件,任務再重,困難再大,矛盾再多,官兵們都會千方百計去完成。
這又是一場不期而遇的突擊戰。
2001年11月1日午夜,駐地一輛滿載氰化鉀的卡車不慎翻入河中,下游數十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險情就是命令。以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22勇士”著稱的紅二連聞訊後,立即向團首長請纓出征。
大雨滂沱,在滿是泥濘的河岸,由黨員幹部組成的“22勇士突擊隊”率先跳入齊腰深的冰冷河水中。
築起一道攔河壩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官兵們把肩膀手臂當成了運載工具,滑倒了,爬起來繼續幹;鞋掉了,光著腳往前趕;工具不夠手代替,麻袋不夠衣服兜……
8小時之後,一條長34米、高5米、寬1.5米的攔河壩橫亙在河面上!
當紅二連官兵拖著疲憊的身體返回營區,還沒來得及脫掉滿身泥漿的衣服,新的出征號令又響起。
原來,集團軍那天舉行建制連比武,臨時抽考偏偏抽到了紅二連。
官兵們二話沒説,當天下午就奔赴考場。比武場上,他們在8個項目中獲得了5個單項第一和總評第一的驕人戰績。
從午夜搶險到比武凱旋,3天4夜,二連官兵全部休息時間加起來還不足6小時。集團軍領導動情地説:“紅二連的兵是好樣的,‘要橋不要命’的精神沒有丟!”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鐵軍”官兵始終把完成任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涉外演習,“葉挺獨立團”團長黃成友高燒39℃,依然7次帶隊考察地形;參謀長李安民腳踝扭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在一線指揮。演習當天,戰士林森在衝鋒途中,鞋子陷進了泥坑,他咬牙光著一隻腳繼續往前衝,500多米荊棘叢生的山路上,留下了林森一串串帶血的足跡……
沒有完不成的任務,沒有爭不到的第一。10年來,這個師先後擔負了總部、軍區賦予的17項重大任務,官兵們從未叫苦言累,項項完成出色,先後有200多項工作在全軍和軍區獲得了第一。
“鐵軍”面前無困難
困難面前有“鐵軍”
一夜之間,將數百台戰車隱蔽得無影無蹤;一夜之間,搬走一幢廢棄的營房;一夜之間,築起一條寬敞的大道;一夜之間,將一條湍急的大河攔腰截斷……諸多這般“鐵軍傳奇”,輝映的是“鐵軍”面對困難的剛強血性。
70多年前,“鐵軍”22名勇士緊握13根光滑的鐵鏈,迎著敵人密集的子彈攻克瀘定橋。如今這“要橋不要命”的精神,正浸透到一代代“鐵軍”傳人的血液裏,激勵他們續寫著“鐵軍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鐵軍”的新傳奇。
那年10月,中原腹地,黃河岸邊,一支由汽車、坦克、大炮組成的方陣快速機動。這是“鐵軍”組織的一次帶實戰背景的大規模渡河搶攻演習。
突然間,天氣驟變,狂風呼嘯,暴雨傾盆。黃河水像發瘋的狂獅,一個勁地咆哮。
舟橋分隊在風口浪尖上架浮橋。一次、兩次,巨浪像野獸一樣撕裂了橋面……有人提出,今天天氣異常,是不是取消這次行動。
“鐵軍”不能打退堂鼓!政委周和平在暴雨中作戰鬥動員:“同志們,我們一定要以老前輩征服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大無畏氣概,完成渡河任務!”
“敢死隊”衝上來了,黨員幹部衝上來了。他們憑著嫻熟的技術和頑強的戰鬥作風終於架起浮橋。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國外軍事專家高度關注,評述“其意義大大超過了事情本身”。
這年夏天,“鐵軍”官兵受命執行抗洪搶險任務。河堤泥濘不堪,一腳進去半天拔不出腿,戰士們只好在200多米長的淤泥路上鋪上棉花稈。在暴雨如注的夜晚,官兵們的鞋子跑掉了,棉花稈踩亂了,赤腳扛著沙袋的官兵腳上扎出了一道道血口,道路染紅了……
事後,從一個戰士的腳板上,竟然挑出了53根刺。
這就是“鐵軍”的性格。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們衝鋒陷陣一往無前;在軍事變革的浪潮中,他們頑強拼搏,攻難克險。
2005年6月,某新型火炮裝備“鐵軍”,上級要求40多天后新裝備參加重大聯合軍事演習。
時間緊、教材缺、經驗少,師炮兵指揮部主任郭永忠的話擲地有聲:“‘鐵軍’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
找資料、請專家、測數據,全團官兵沒日沒夜地“貓”在氣溫高達50℃的狹窄炮車裏摸索訓練。一個月下來,50多名官兵人均瘦了3公斤。
一個月後,首次實彈射擊,他們發射73發炮彈,發發命中目標!
今年初,總部賦予“鐵軍”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的試點任務。這又是一場困難重重的硬仗。師長楊劍兩上北京、三下南京,請教了11名專家,翻閱了數十萬字的資料。為摸清一個訓練問題,他兩天召集官兵開了5次“諸葛亮會”。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探索和反復演練,他們探索出4種抗複雜電磁干擾的基本戰法,向信息化戰場邁出了堅實步伐。
面對挑戰勇亮劍
敢與強手比高下
有人説,要想激起“鐵軍”的鬥志,最好的辦法是給他一個強勁的對手!
今年初,全軍幾支裝備先進的電子對抗團在中原某地組織集訓。聞此消息,正在為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缺乏強勁對手而苦惱的“鐵軍”官兵,興奮異常。
幾名師領導三番五次登門拜訪、慰問參加集訓的部隊,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他們抽空能跟“鐵軍”過過招。
精誠所至,幾支電子對抗部隊終於同意和他們搞一次對抗演練。
對抗第一天,意料之中的戰況發生了:“鐵軍”所有通信裝備幾乎全軍覆沒。怎麼辦?當天晚上,官兵來到“對手”營地虛心請教和觀摩。回來後連夜分析尋找應對措施。
一週後,“鐵軍”的對抗分隊居然能夠和強勁的對手較量了。
去年秋天,幾家軍隊院校的合同戰術專家應邀來師裏講課,師領導覺得這是向他們討教的難得機會,提出以師常委班子為主組成“紅軍”司令部,以院校專家學者組成“藍軍”司令部,展開沙盤對抗推演。
從上午推演到晚上,紅方最終還是敗下陣來。第二天,改變戰法再來,他們仍然以失敗告終。仗打敗了,師領導的心裏卻喜洋洋的:發現了自身的短處,學到了人家的長處!
你強,我要比你更強。專家們感慨:“‘鐵軍’姓鐵,名不虛傳!”
與強手過招,“鐵軍”總是在尋找“磨刀石”。
2003年,軍區抽調精銳部隊和裝備,專門成立了“藍軍旅”,封閉集訓了一年多。聽説有這麼一塊強硬的“磨刀石”,“鐵軍”便摩拳擦掌向“藍軍旅”發出了戰書。
近幾年,“鐵軍”先後多次與對手在網上對抗,在實兵實彈演習中交鋒,練就了一身敢打硬仗的鋼筋鐵骨。
直面殘局危局
敢於反敗為勝
初夏的一天,豫西某演兵場,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一場新型火炮對抗射擊拉開帷幕。
硝煙散去,“鐵軍”官兵傻眼了:炮彈比兄弟單位少命中一發,射擊準備時間比兄弟單位慢了10余秒。
校場敗北!一個“鐵軍”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出現了。
年初,軍區計劃組織崗位練兵成果觀摩交流,上級提出讓裝備某新型火炮的“鐵軍”與兄弟單位同臺競技,搞對抗射擊。“鐵軍”官兵拍著胸脯説:“沒問題,我們不怕對抗!”
然而,第一次對抗,“鐵軍”就栽了跟頭。
栽了跟頭,“鐵軍”並沒有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他們下了比武場,重上訓練場,一邊練習操作,一邊分析失敗原因。
不久,正式對抗射擊再次展開,他們不僅發發命中目標,而且射擊準備時間比兄弟單位快了10秒。
這就是“鐵軍”,從不服輸,從不言敗!
“鐵軍”官兵常説,不服輸,才不會再輸,不言敗,才能反敗為勝。
2005年夏天,“秋收起義紅二團”受領了重大聯合軍事演習任務,駕駛新型裝甲車第一次泛水試驗,幾乎所有的車輛都進了海水,幾臺發動機當場熄火。
於是,總部機關和有關專家得出結論:這種型號的步戰車不適宜海上泛水作戰,準備更換另外的部隊和裝備參演。
讓“鐵軍”退出演習場,這比用刀子去割官兵們的心還難受!
戰士、班長咬破了手指,排長、連長也情不自禁地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一張上百人簽名的請戰血書送到了上級機關。
上級領導被感動了,權威專家也被感動了。他們破例做出決定:不改換裝備和人員,就讓“鐵軍”擔負泛水搶灘任務。
“鐵軍”組成攻關組,經過數十次試驗探索,終於挖掘出新型裝甲車最大潛能,一舉攻破泛水難題。
演習當天,風大浪高。“鐵軍”從容不迫,圓滿完成了泛水登陸、搶佔灘頭等任務。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鐵軍”官兵説,一支隨時準備上戰場的部隊,也是一支要隨時面對勝敗的部隊。經得起失敗,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練就一身鋼筋鐵骨。
一次聯合對抗演練,“鐵軍”經過20多小時的航渡輸送,剛到預定地域,立足未穩,就遭對手伏擊。始料未及的“下馬威”磨練了“鐵軍”的快速反應能力,該師很快摸索出了應對戰場突發情況的招數。
該師所屬某團裝步分隊戰術訓練剛剛形成套路,就急於小試鋒芒,結果,他們一個裝步連還沒有“接敵”,就被對手癱瘓在攻擊地域。然而,正是這次失敗,促使他們成功探索出裝步連進攻戰鬥的新戰法。
第一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配置雷達陣地,屏幕上雪花點點,耳機裏一片嘈雜,官兵們眼睜睜地看著“敵”機來襲,炮彈卻打不出去。然而,就是這次“走麥城”,讓他們找到了多種反干擾路子,練就了“透視戰場迷霧”的硬功夫。

責編:曹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