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鐵軍"魂——探尋濟南軍區某紅軍師的力量之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7日 17:36 來源:

專題:紀念建軍八十週年——發揚濟南軍區某紅軍師鐵軍精神

   新華網鄭州7月17日電(人民日報記者馮春梅 新華社記者張玉清、白瑞雪)唰——
如同迷彩叢中長出了金色枝幹,一排排緊攥的拳頭向著黨旗宣誓。
這誓言,穿越80年時空;這誓言,回蕩著一個響亮的名字——
“鐵軍”!
鐵心跟黨——黨旗指向哪,滾滾鐵流就開到哪
初到紅一連時,27歲的張雄飛有些忐忑。
2006年春節整個假期,這位新上任的指導員是在連隊榮譽室裏度過的。
他想要真真切切地走進這個紅軍連隊的歷史——
那是一段屬於“秋收起義紅二團”一連、屬於“鐵軍”、更屬於人民軍隊的歷史。
1927年9月,一支來自湘贛邊界的農民自衛軍在秋收起義後轉移至羅霄山脈中段一個叫做三灣的小山村。
在這裡,毛澤東親自發展了6名黨員,開創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也從此確立了我軍的立軍之本——黨指揮槍。
80年過去,紅一連一直保持著“月評6名優秀黨員”的傳統。
從井岡山鬥爭到解放海南島,從’98抗洪到中俄聯合軍演,從“英雄紅一連”“鋼鐵紅二連”到“能攻善守紅九連”“渡海英雄連”等45個榮譽單位,“鐵軍”的每一段征程和每一支部隊裏,都濃縮著鐵心跟黨的紅色歷史。
1978年3月,蔡春禮走進“鐵軍”任師政委。
在走過多年的和平歲月之後,這支與自己同齡的紅軍師,是否還保持著從南昌城頭、從井岡山帶來的傳統?是否還有著戰爭年代那麼一股“嗷嗷叫”的勁頭,那麼一種無堅不摧的戰鬥精神?
蔡春禮的疑問,很快在次年的邊境重大軍事行動中找到了答案。
全師3個步兵團,哪一個都請求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誰也不願意留下來當預備隊。行動結束,軍長問一個新兵:“你們打得怎麼樣?”不識軍長為何人的新兵脖子一梗:“我們‘鐵軍’從來不打熊仗!”
“鐵軍”,還是當年的“鐵軍”!
就像“葉挺獨立團”從北伐前線走到南昌城頭的步伐,就像紅軍師從兩萬五千里長征打到解放戰爭的征程一樣,黨旗指向哪,滾滾鐵流就開到哪。
戰爭年代如此,和平時期亦然。曾參加過’98抗洪的“鐵軍”官兵,忘不了長江大堤上那面旗幟——
紅色的巨旗迎風而立,上書4個大字:“鐵軍”來了!
扛著這面旗的“鐵軍”傳人是否知道,守護著千里長江最危險地段的他們要付出多少,才能不負“鐵軍”之名?
看到這面旗的武漢人民可還記得,當年,當“葉挺獨立團”攻克武昌時,江城百姓以“鐵軍”盾牌相贈的,正是眼前這支“鐵軍”?
無需多言,4個字足矣。
“鐵軍”來了,舍我其誰!
“鐵軍”來了,血染的雙腳打成樁,血肉的身軀築成堤!
64次排險,370多封血書,一個團就創下300人100分鐘背土600立方米、200人40分鐘向江中拋石500立方米的效率奇跡……
對於“鐵軍”在長江大堤上留下的這些數字,“葉挺獨立團”通信連四級士官何建法已經有些淡忘了。但他永遠記得大堤上那群苦苦請求部隊領導、非要參軍的小學教師,記得在部隊淩晨撤離時,用喧天的鑼鼓和鞭炮歡送他們的災區群眾……
人民軍隊之所以贏得人民愛戴,根本原因就在於,人民軍隊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時刻以黨和人民的召喚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以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
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奉獻大局無怨無悔。
上個世紀末,從摩托化到機械化的轉型,在“鐵軍”部隊引起了震蕩。因為無法適應新裝備訓練需要,全師有200多名幹部被調離或轉業,某團24個連長竟只剩下了一人。
這可都是傳統步兵戰術的尖子啊。在離開“鐵軍”時,幾乎所有人都留下了一句相同的話:“需要我的時候,一定叫我回來……”
師黨委壯士斷腕般的氣概,激活了鐵軍官兵迎接轉型挑戰的鬥志。 2002年冬,這支全軍第一批輕型機械化步兵師率先通過了總部改制換裝5年驗收。
肩負著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凝聚在黨旗下的“鐵軍”,又開始了邁向信息化的新一輪轉型……
“跟我衝!”——最危險的時刻,共産黨員總是“鐵軍”最先出擊的拳
一段盪氣迴腸的傳奇,寫下了我軍戰史上悲壯的一頁。
1943年3月18日,“葉挺獨立團”2營4連(時為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4連)為掩護我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在江蘇省淮陰縣劉老莊與千余名日寇展開殊死搏鬥。彈藥耗盡,全連82名官兵用刺刀、用槍托、用牙齒與敵人廝殺一晝夜,最後全部陣亡。
從那時至今,被稱為“劉老莊連”的4連每年都從劉老莊招收10名新戰士。
還有什麼比這場朱德總司令評價為“我軍革命英雄主義最高表現”的白刃戰,更能集中體現“鐵軍”的意志?
21歲的劉飛就是聽著82烈士的故事長大的。2003年12月,來自劉老莊鄉的他成了“劉老莊連”的一員。
當兵第3年,劉飛被選入師教導隊集訓,那是全師聞名的“魔鬼訓練”基地。
劉飛記得,報到那天,揹包一放就開始跑5公里,超強度的戰術訓練新傷累舊傷,睡覺都沒法躺。幾次想退出,想起連長説的“劉老莊來的兵沒有孬種”,看到那些龍騰虎躍而不言苦累的戰友,劉飛打消了念頭。
“鐵軍”的士兵就應該性格如火、意志如鋼!
劉飛似乎第一次明白了“鐵軍”的含義。5個月的集訓結束後,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鐵軍’的黨員根本不用翻花名冊去找,95%的訓練尖子都是黨員。”師長楊劍説。
擔任過副師長的王廣義在“鐵軍”部隊戰鬥了40多年。給年輕的士兵們講傳統,他總會講到自己經歷的最慘烈的一仗——1946年的四平保衛戰。
負責守衛四平一側的“鐵軍”某團打了整整7天7夜。在王廣義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過那麼響的炮聲。
然而,跟炮聲一樣響亮的,還有共産黨員的呼喊——“跟我衝!”“跟我來!”
從強渡烏江到飛奪瀘定橋,在“鐵軍”80多年的歷史中,這是一個多麼熟悉的聲音!
1926年“葉挺獨立團”攻打武昌時,率敢死隊向城頭髮起攻擊的第一營營長曹淵,就是這樣説的。
長征路上無數過關奪隘的戰鬥中,被譽為“開路先鋒”的尖兵連骨幹,也是這樣説的。
同樣的聲音,還迴響在抗洪搶險的大堤上,迴響在挑戰極限的訓練場上……
“黨員突擊隊”,“鐵軍”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幾乎都有過這樣一個臨時建制。在最危險的時刻,在最艱苦的地方,共産黨員總是最先出擊的拳!
對於6年前那個被緊急集合哨聲驚醒的風雨之夜,“葉挺獨立團”二連士官劉國鵬記憶猶新。
2001年11月1日晚,一輛滿載劇毒化工原料的卡車翻進了駐地附近的河中,下游數十萬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告急!
紅二連奉命出擊。在疾馳的卡車上,這支曾以22名勇士飛奪瀘定橋壯舉為紅軍打開勝利通道的英雄連隊又像當年一樣,緊急組建了以22名黨員骨幹為成員的突擊隊。
誰也不清楚河水究竟有多深,連長、指導員帶著突擊隊員先跳了下去。挖土、裝沙、築堰,從子夜時分幹開始,整整17個小時苦戰,一條長34米、寬1.5米、高5米的沙堤,如同突然從水中鑽出的巨龍,截住了奔流的河水。
危機解除。直到很多天后,兩岸的居民才知道,為他們的生命築起第一道大壩的,是一群甚至沒有來得及穿上防護服就跳入水中的突擊隊員。
懂得了共産黨員這個名字的感召力,也就懂得了“鐵軍”。
也許正因如此,“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場上,裝甲團10名火線入黨的戰士面對俄羅斯記者暢談理想信念時,才會獲得跨越文化的共鳴。
也許正因如此,在身患血癌、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刻,戰士陳永龍還會把入黨作為自己的終極夙願。
臨終前,這位永遠21歲的戰士用他已經握不住筆的手,在入黨志願書上留下了一個鮮紅的指印……
永遠的生命線——鮮紅的血脈凝聚著“鐵軍”鐵的精神
“鐵軍”部隊人人“敢説”,在濟南軍區聞名。
2006年3月,在“秋收起義紅二團”一連蹲點的濟南軍區副政委陳章元,“旁聽”了一次官兵懇談會。
每月28日是紅一連召開懇談會的日子,常常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
那天,一向不甘人後的一連在團裏的比武中僅僅拿了第三名。懇談會上,幾名黨員把矛頭直指連長——
失敗的主要原因在哪?連長分心了,比武準備不充分,組織不合理。
為什麼會分心?結婚5年的連長一直沒有孩子,思想上有所波動。
作為一連軍事主官,因家事影響工作應不應該?不應該!
一連串的詰問,一針見血得讓陳章元有些意外。然而,讓他感動的是,懇談會一結束,這些剛才還讓連長幾乎下不了臺的嚴肅面孔又形成了另一項決議:發動全連所有黨員為連長打聽懷孩子的偏方……
作為人民軍隊裏第一個建立士兵委員會、第一個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個開辦政治工作骨幹訓練班、第一個實行“政治課”制度的一支部隊,“鐵軍”最早實踐了我軍的一些重大政治制度。
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活躍的民主氛圍,從此成了“鐵軍”的傳統。
曾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通信員的王廣義老人,對當年所經歷的“三大民主”場面如數家珍:軍事民主——攻打長春機場之前,連長領著班長一起看地形,排長髮動戰鬥小組討論怎麼打;經濟民主——伙食費每月公佈,士兵參與經濟管理;政治民主——黨小組會常常在亂墳崗裏秘密召開,但每個黨員都暢所欲言……
80年風雨歷程,80年鐵心向黨。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團結,鐵的紀律,鐵的作風——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始終是“鐵軍”部隊“五鐵精神”得以形成和發揚的可靠保證。
過去帶兵打仗就有一套的政工幹部,今天走上了機械化步兵的指揮臺;每個團都有自己的“新聞演播室”,“每月一星”“我身邊的典型”等欄目的“收視率”在這裡可與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相媲美;軍網聯到連隊,各個論壇上的“綠色格言”“紅色體會”精彩紛呈;連有心理疏導師,野外駐訓連隊自拍自編“戰地之聲”DV紀錄片……近年來出現在“鐵軍”部隊裏的不少新鮮事、新名詞,如同一顆顆珍珠,閃耀在新時期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上。
2003年7月,畢業于山西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王海金入伍來到“鐵軍”某機步團。具有過硬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他本想在部隊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沒想到被分配到步兵營當了一名排長。學非所用的沮喪讓他異常煩惱,一氣之下遞交了轉業申請。
讓人震動的是,被調整到急需計算機人才的自動化站後不久,一度消沉的王海金就在上級組織的專業技術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還被評為“基層優秀軍官”。
“人盡其用、才盡其能,就是最深刻的以人為本。”師政委周和平説。
“鐵軍”部隊先後從地方接收了78名大學生士兵。針對他們各自的特點,師團黨委制訂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個個精雕細刻。兩年來,78人中有7人立功,25人在團以上比武競賽中奪魁,40多人被評為“優秀士兵”。
生動有效、豐富活潑的政治工作,把“鐵軍”部隊中的一塊塊“鐵”都煉成了鋼。
“秋收起義紅二團”一連班長曹聲文,不高的個子,黝黑的皮膚,往隊伍裏一站毫不起眼。
2005年8月24日中午,“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演習搶灘登陸展開。不知老天是否特意要給首次攜手演習、卻也是同場競技的兩國軍人更多考驗,那個時節不多見的大風急浪,把幾千噸的登陸艦晃得像片樹葉。
戰車變成了“潛艇”,這是曹聲文擔任指揮員的首輛戰車一駛出登陸艦渡板時的感覺。沉著指揮,“鐵軍”戰車在他的帶領下陸續登陸。此時,剩下的目標還有一個:106高地。
兩軍向目標發起衝擊的路線相距不到30米。曹聲文説,他們甚至可以看見俄軍“箭在弦上”的表情。
“一班長,上!”一聲令下,曹聲文帶領一個排穿過航彈和炸點的落彈區向目標衝去,率先到達預定位置。他們獲得了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頒發的“戰鬥友誼獎章”。
演習結束、部隊返營的那個黎明,曾在“鐵軍”工作過的12名老軍人在家人的攙扶下,趕來迎接凱旋的官兵。
這樣的情景,新一代“鐵軍”官兵並不陌生。
’98抗洪中,30多名湖北籍退伍老兵自發趕回老連隊參加搶險;退伍已近10年的80多名廣東籍老兵,每隔兩年就會在建軍節這一天,身穿迷彩服,肩背挎包水壺,齊聚“鐵軍”軍營……
這,就是“鐵軍”強大的凝聚力。
它來自鐵心跟黨的不變信念,它來自共産黨員的身先士卒,它來自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
——“鐵軍”,永遠的“鐵軍”!

責編:曹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