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8日 04:29 來源:
卡內基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蓋保德對於設立這一對話機制在總體上還是表示讚揚。他説,兩國官員通過對話可以相互結識並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一對話“是向前邁進的巨大一步”
對於剛剛結束的中美首次戰略性經濟對話,美國國內高度關注,但是反應卻褒貶不一。部分從事對華貿易的商界人士對於對話樂觀其成,並指中美經濟關係因此次對話步入新的軌道。但是,政界人士則持懷疑態度,並敦促中國繼續推動改革。
此次戰略性對話結束時,美國已經臨近周末,由於美方代表團仍然在返程途中,關注此事的各方人士對於其中的細節仍然不得其詳,除了忙於打聽內幕消息外,在表態時大多發言謹慎,不願擅作結論。不過,一些利害相關的團體仍然在第一時間就此次對話作出評論。
商界:沉默中的讚譽
代表美國商界在華經商者利益的最大團體、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在上星期五(15日)發表聲明,對此次對話表示支持,認為“這是一個創造性的途徑,可以指導美中經貿關係”。該委員會主席傅強恩(John Frisbie)15日在聲明中表示,由於此次戰略性經濟對話的舉行,兩國經濟關係步上了一條充滿前景的新軌道。
傅強恩認為:“由於對話明確地專注於根本性的議題,在貿易和投資、金融改革、競爭、透明度和能源及環境合作上持開放態度,戰略性經濟對話的一個成果就是帶來了積極的動力。”
同時,傅強恩也希望,隨着中國入世後的五年過渡期結束,還需要確保中國持續推進改革和市場開放。他説,通過這一對話為此作出努力是正確的方式。
對於廣受關注的匯率問題,傅強恩認為,此次對話的基調是正確的,但是,中國需要加快速度,允許市場反應在匯率上得到體現。
除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外,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一向保持高度關注的一些美國大型商業團體,如美國總商會、全美製造業協會等,均未對此次對話的結果立即作出表態。
不過,受對華貿易衝擊最大的中小製造商對於此次對話則表示不滿。代表美國大約1500家中小製造商的美國商業與産業協會是一個反對自由貿易的團體。
民主黨:“布什應更多地聽取國會意見”
即將在明年1月主掌美國國會的民主黨議員們對此次對話也以負面態度居多。
即將出任新一屆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的鮑克斯參議員説,美中之間的高規格討論應該更頻繁、更坦率,同時也應該有國會的參與。他敦促,在此次對話結束後,應該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並採取行動。
對於所謂的“國會的參與”,鮑克斯並未提供更具體的説明。其發言人格斯莉(Carol Guthrie)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也僅表示,目前國會很多議員都要求布什政府在處理對華貿易問題時,需要更貼近地聽取國會議員們的意見。
此外,鮑克斯對於美國貿易代表施瓦布日前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的強硬談話表示支持。他説,中國入世以來走過漫長道路,但是“仍然存在重大問題,必須迫切處理”。
鮑克斯來自農業州蒙大拿,該州盛産牛肉,鮑克斯也歷來在各種場合不忘強調該州的牛肉出口問題。鮑克斯在提到中美貿易中的問題時,將中國限制美國牛肉進口列為他眼中中美貿易問題的清單之首。此外,鮑克斯還指責説,知識産權保護、進口上歧視性的規定以及拒絕加入政府採購協定,都是中國面臨的問題。
鮑克斯也強調,中國在匯率問題上的改革已經滯後,繼續推遲改革“不僅危及兩國經濟關係,也將中國的繁榮置於險境”。鮑克斯説:“我們現在需要在這些議題上的真正行動。”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即將出任國會聯席經濟委員會主席的紐約州參議員舒默,一直以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持強硬態度而為人注目。他在中美戰略性經濟對話結束後説,中國經濟已經發展並且成熟到了足夠程度,如果中國願意,可以立即開始按照規則行事。
美國參院銀行業、住房及城市事務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參議員多德和謝爾比甚至在對話舉行期間致信保爾森,要求保爾森在對話中就匯率改革和市場准入問題向中國施壓。
兩位參議員在信中説:“我們同意中國將其匯率予以浮動是長遠目標。但是,我們不能繼續等待這一長遠目標,而承受無足輕重的、短期行動的結果。”兩位議員還提出,將舉行聽證會,要求保爾森對於財政部推遲公佈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報告作出説明。
媒體:保爾森的壓力
美國媒體在對此次對話進行報道時也都提到保爾森返回美國後將面臨來自國會的壓力。《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行政部門的官員理解中國正在經歷內部的困局,在匯率自由浮動問題上必須循序漸進,但是,“國會是否能被這種觀點説服是保爾森現在面臨的主要挑戰。”
報道説,國會是否願意給予保爾森更多時間,主要還取決於商界持何態度。保爾森在訪華前,曾經會晤美國總商會、全美製造業協會以及《財富》50強企業的代表,他在返美後將會再次與這些代表會晤。如果這些商界的重量級代表們對匯率問題仍有耐心,保爾森才能得到更大寬限。
但是,《紐約時報》也放風説,保爾森的助手透露,由於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並沒有縮小的跡象,要解決國會對華採取增加關稅或其他制裁措施,保爾森剩下的時間並不多。
學界:“向前邁進的巨大一步”
熟悉中國經濟狀況的美國學界人士對美方此次高規格代表團訪華達成的成果也表示失望。曾經在中國工作過並擔任過美國財政部官員的卡內基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蓋保德(Albert Keidel)説,保爾森在對話中把人民幣匯率問題列入非常重要的地位,讓人感覺很失望。
蓋保德説,保爾森之前一直在強調,此次對話將專注於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等長遠目標,而不是匯率問題。但是,保爾森在出訪前一週卻調門突變,提到所謂美國對中國匯率改革等問題時失去耐心。
“雙方都想在對話中展現強硬態度,可以在國內政治中得分。”蓋保德説,保爾森的表態中有很強的政治成分,“這讓人很為之慚愧。”
蓋保德認為,美中貿易逆差在最近幾年大增,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匯率的影響並不是主要原因。
同樣,對於西方媒體廣泛報道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中國社科院的演講中臨時改變講辭,將匯率對中國及對美貿易的影響從“間接的補貼”改為語調略溫和的“(對外貿的)扭曲”,蓋保德也並不領情。
蓋保德説,伯南克此舉只能説明,他要麼是對中國經濟狀況不甚了解,因此在訪華期間與中國官員會談後改變了看法,要麼就是他在出訪前將講稿上交白宮時,使用了更嚴厲的字眼來迎合白宮。
不過,蓋保德對於設立這一對話機制在總體上還是表示讚揚。他説,兩國官員通過對話可以相互結識並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一對話“是向前邁進的巨大一步”。
陳之罡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