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青藏鐵路環保投入大 錢花得很到位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8日 14:08 來源:新華社
專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即將全線開通的青藏鐵路不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15.4億元的環保投資也使之成為中國鐵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型綠色工程”。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許林貴、孟娜、楊躍萍) 在鐵路即將試運行之際,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27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彙報,審計調查表明,青藏鐵路環境保護工作達到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要求,青藏鐵路環境保護投資基本落實到位。

    這也意味著,青藏鐵路開工前確定的江河水質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護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護、野生動物遷徙自由、鐵路沿線景觀不受破壞等環保目標有望實現。

    2005年,審計署組織了對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鐵道環境保護資金的審計。路段全長1142公里,總投資330.9億元,其中環保佔總投資4.6%。

    截至2005年6月底,環境保護已完成投資14.5億元。

    青藏鐵路穿越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線珍稀物種豐富,生態類型獨特、原始,環境敏感,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在工程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已成了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李金華説,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和拉薩指揮部按照“先驗工後計價”的原則,“及時撥付”環境保護資金,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是好的,“審計調查未發現嚴重違規使用資金的問題”。

    李金華説,該路段33處野生動物通道已全部建成,審計實地調查的4處通道全部達到了有關技術要求。已完工的保護沿線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觀的護坡、擋土墻、沖刷防護、風沙防護、隧道棄渣擋護等設施,基本達到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長度的兩倍以上,棄渣擋護率達到100%。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採取的凍土和濕地保護措施已全部完成。

    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2003年至2005年在藏羚羊遷徙期間對楚瑪爾河至五道梁區間的觀測,由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經野生動物通道進入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繁殖的藏羚羊,2003年為400多只,2004和2005年均為1500隻以上。

    “藏羚羊通過鐵路之前觀望停留時間從幾天縮短到1小時內。這些都表明野生動物通道的作用已顯現,藏羚羊已逐漸適應了鐵路建成後的環境變化。”審計署3月29日公佈的審計結果公告説。

    除此之外,根據青藏鐵路環境保護資金使用情況審計調查結果公告,15.4億元的投資還主要用於植被、自然景觀保護和水土保持、凍土保護、濕地保護,以及污染防治。

    為保護沿線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觀,“環評報告”要求實施護坡、擋土墻、沖刷防護、風沙防護、隧道棄渣擋護等工程;對取棄土場、砂石料場、施工便道和營地場地等臨時工程,在站前工程完工後除留作站後工程施工和運營期繼續使用外,都需進行地表、植被恢復。至2005年6月底,全線實施完工的相關防護設施工程基本都在“環評報告”要求長度的兩倍以上。

    為保護多年凍土和路基穩定,“環評報告”要求採取以橋代路、安置熱棒和鋪設片石等措施。至2006年6月,“環評報告”要求採取的凍土保護措施已全部完成。

    截至2005年6月底,鐵路全線建成了總長10.56公里的20座代路橋,拋填片石和換填滲水土達7.2萬立方米,有效地保持了濕地地下水的連通。

    審計調查還指出,鐵路沿線已基本實現了“環評報告”提出的集中收集、外運或處理污染物的要求,青藏鐵路跨越的河流和鄰近的湖泊水質與鐵路建設前相比均無明顯變化。

    

責編:王茜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