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前面我們的資訊報道今年香港8所高校在內地一共招生1300人,香港高校似乎成了“香餑餑”。許多內地考生甚至放棄了北大清華而選擇香港高校,僅報考香港大學一所學校的考生就有1萬多人。香港高校到底有哪些優勢?內地的學生是否適合香港高校?在九月初新生入學時期,我們《直通香港》的記者特意走訪了香港的部分高校,採訪了眾多內地學生。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推出五集系列報道《求學香港》,就大家關心的入學、花費以及就業等五個方面給予報道,今天我們來看第一集《新生入學》。
來自青島的內地學生李晶,到香港後的第一站就直奔香港大學的宿舍。她説,之前她已經通過網上了解到了新生入學的程序,到宿舍報道是最省時省力的途徑。
老師:這是健康表,這是註冊表,你你填了以後了,有沒有帶相片,相片後面也有。寫上你的學生證號碼。
為迎接新生,校方還給予了相應的提示和安排。
香港大學文員助理黃京燕:因為他們剛開始來了,就是一個要銀行開戶口了,還有一個就是手機 ,所以這些了都要給他們有一個地址證明。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先填一個地址證明,填完了以後,他們就可以拿這個地址證明去辦一切的手續。
李晶説,早聽説香港的高校非常鍛鍊人的獨立性,初來乍到就讓她有了切身的感受。
記者:你這個跟你想象的一樣嗎?
劉娟:差不多。
記者:你想象應該是什麼樣子?
劉娟:想象應該在網上是全英文的,然後一開始去一個像事務處的地方,他會給你一些資料,然後閱讀,一邊閱讀資料。按資料給你步驟來網上註冊。
記者:這個大學給你第一印像是什麼啊?
劉娟:我覺得就是和內地大學最大的不同感覺就是,感覺這邊校園非常的小,但是樓都非常的高,設備都非常的好,
在內地學生眼中,新的環境處處都充滿著新奇。不過,除了環境之外,這裡獨特的校園文化也令內地學生欣喜不已。
記者:社堂文化是香港大學一種獨有的文化現象,新來了的新生都要在一週內,都要進行完全一個封閉式的訓練,而訓練的組織者完全是學生自己。其目的就是要學生更快的熟悉新的環境,並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儘管熱熱鬧鬧的舍堂活動讓新來的內地學生感到興奮。但是,他們也表示,對新的環境也同樣感到了一些不適應。
香港大學學生陳如宏:可能最大的不適應就是廣東話吧。因為我內地過來,不是很會講廣東話,然後這邊的就是説,院係的老師都可能會都跟你説普通話或者是英語,但是要是生活方面,你可能説食堂啊,或者是小賣鋪這些方面,可能他就説廣東話説的比較多一點。
今年前往香港上大學的內地學生呈現較高的增長。僅香港大學就在內地招收了近300人,比去年提高了近5%。有些內地學生甚至放棄了北大和清華,選擇到香港高校就讀。
香港大學學生胡坤:我想港大最吸引我的就是説,它那種國際化吧。比起內地的大學來説,給你那種交換的這種機會,或者是進一步到國外去申請那種國外的大學這種機會會更多,或者是機會更大一點,
香港大學學生沈丹妮:因為當時我也被保送去北大了。但是後來放棄這個機會。因為我覺得香港大學除了在學術上面的吸引之外,香港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還有就是香港大學的一些除了學習以外的大學生生活也很吸引我。
儘管香港高學校獨特的教學方式和全新的環境吸引不少內地學生的目光,但是,香港高校的人士表示,並非所有的內地學生都適應這裡的環境,內地學生選擇香港高校仍需要慎重。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康:比如你有興趣做農業發展的做研究的,香港在農業方面是沒有什麼大的領域給他們做研究,所以學生要自己看到他自己將來想做什麼,他也應該,我覺得要到香港大學,或者到香港任何大學之前,做一點自己的這個功夫看看,到底香港大學學校怎麼樣學校,什麼樣的教育,香港的城市適不適合他們,不要説人家申請,他也申請。多一點了解,然後自己做一個決定,到不到香港大學來。
在香港上大學究竟需要花費多少費用,香港的高校究竟與內地有何不同?明天請繼續關注《求學香港》。
責編: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