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高考考生想要獲得自己的分數,必須撥打昂貴的收費電話。而在前些年輿論的強烈呼籲下,權威部門已對免費查詢做出明確規定。今天,免費查分,在制度上當然已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在現實中,卻並非如人們料想的那樣容易。
中國青年報6月28日報道,陜西高考成績免費查詢網站,在6月24日該省成績發佈當日就被阻斷。考生打不開網頁,卻有可疑IP一日就成功查詢6500多次,還有其他IP連續查詢千余次。考生無法上網查分,只好撥打聲訊電話,後者查分後通知考生本人,考生則支付每分鐘3元的信息費。
從這則新聞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收費的“聲訊電話”和免費的“查分網站”之間的“較量”,且以前者低俗、惡劣的手段讓人憤慨。而在有的省,這樣的較量還在繼續,只不過手段變得“高明”、“滑頭”一些,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在中部一省份的免費查分網站,你盡可自由進入,輸入考生號、座位號等信息。但在被要求輸入網站隨機提示的“驗證碼”時,問題出現了。昨天,網站提示的驗證碼被屏蔽掉了,是一個紅紅的小“X”。今天,這個小“X”不見了,四位數的驗證碼也出現了,但如果你輸進去,一點查詢卻被告知:驗證碼有誤……
真是各有各的道。但不論形式怎麼變,結果都是一樣,而目的卻很一致。這就是阻斷你的“免費查分”路,把你趕到“收費查分”路上去。
看來,在現實面前,當初權威部門的制度性約定並不很硬,還有空子讓人去鑽。這個空子就是允許各種收費查分方式的存在。自高考成績公佈之日起,各省份的各種查分方式紛紛出臺,可謂“收費”與“免費”同時亮相,比翼齊飛。
然而,這個“相”的明暗度好像不一樣,這個“翼”好像怎麼也“比”不起來。道理很簡單,人們只是想獲得分數,既然有“免費”路可行,為何偏要走“收費”路?因為後者並不如高速公路那樣快捷,前者也不像普通公路那樣堵塞。因而,“收費查分”方式要想不成為擺設,要想獲利,就必然要對“免費查分”使手段。
由此看來,當初允許“免費”與“收費”同在,看起來是同臺競爭,是提供多種查詢方式,是給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其實是一個制度漏洞。考生有免費獲得自己分數的權利,高考分數屬於公共信息應當由公眾免費獲取,這個道理不用多講。我們需要做的是,讓這個“免費”的途徑通達,更應為其清除各種路障,不給牟利者以種種可乘之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在制度上為“免費”做出保障,這樣的“免費”也才是理直氣壯,乾脆徹底。
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數或許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面對“收費”對“免費”的種種惡劣行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接下來的對考生來説同樣重要的錄取情況查詢,一樣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任由這種權利的被侵犯,如果聽任“收費”用種種手段擠壓“免費”,我們還如何相信制度的公正性?如何能禁止人們不追問公正為何總被利益挾持?切盼有關部門深思忖度之。 (陳家興)
責編:孫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