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4日 19:00 來源:
隨著高考的結束,不少商家競相瞄準高考考生,紛紛亮出憑成績單、准考證可享受打折優惠等各種優惠奇招,從商場到飯店,從旅行社到影劇院,從醫院到美容店,商家們都擠破腦袋趁著高考余溫計劃賺一把錢,這種如火如荼的“後高考經濟”現象驟然升溫(2006年06月14日新華網/經濟參考報)。
所有的經濟現象都離不開人的因素,商家這群“人”,總是要想方設法地去掏其服務對象那部分“人”兜裏的錢,而且讓被掏者掏得樂呵。旅遊經濟、假日經濟包括現在的高考經濟和後高考經濟,都屬這類情況。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然而,也有人對這種現象接受不了,認為不正常,甚至對某些具體現象提出批評。比如:高考後家長和學生設宴謝師很流行,對於這種現象,媒體年年這個時候要披露信息,隨之招來的是劈頭蓋腦地反對之聲、抵制之聲,認為這是一種不正之風,對學生和老師以及對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十分有害的,云云。還有師生這間,同學這宰相互贈送禮品,也曾有人反對。
我能夠理解持這種觀點的人,他們是出於對考生成長極為負責的角度,來呼喚社會給考生一個良好的環境,帶來一種健康向上的風氣。這也是眾多家長和老師所盼望的。然而,這些願望與現在出現的後高考經濟現象本身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以“謝師宴”為例,學生考上了大學,不光自家人高興,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想撮一頓來共同分享一份喜悅。在這個時候,學生當然不會忘記為自己含辛茹苦的老師,宴請一下自己的老師,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感表達方式,這種初衷和家人撮一頓的意願是一樣,目的在於表達敬意和感謝。而且在這個特殊的宴會上,師生之間沒有了拘禁和緊張,只有談笑風生的平等交往。
相對於某些高雅的謝師方式,“謝師宴”是俗了些,但這也與中國的生活文化是有淵源的。以吃為核心的團聚,確是傳遞感情的一種古老而現實的形式。更何況觥籌交錯中,平時難以表白的甜言蜜語獲得“自然流露”。從現實生活來説,用設宴的方式來表達感情,已經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規矩和社會認可。
從商家來看,也不是一概為考生提供豪華盛宴。據報道,鄭州市的部分酒店推出的謝師宴、感恩席,基本上都屬中等價位,價格多在千元以內。在伏牛路上的一家酒店,專為高考考生準備了“前程似錦”、“金榜喜慶”、“金榜題名”等很好聽的菜名和宴席,價格每桌在500元左右。而另一酒家推出的系列面點“桃李天下”和素菜“滿園春色”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長。
我認為,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宴席的檔次稍高一些,也可以理解,只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而不是連學費都交不起借債設宴,只要是出自內心的而不是被動地迎合社會潮流沒條件硬裝門面宴請,就應當視為正常現象。至於有些媒體指責“謝師宴”一頓飯幾千甚至上萬,或者領導幹部利用公款設宴替子女謝師,等等,這些 “謝師宴”演變成了“攀比宴”、“人情宴”,“斂財宴”、“腐敗宴”,這都是特殊的例子,超出了“謝師宴”的本意,應另當別論。
任何現象都具有兩面性,後高考經濟現象也不例外。“後高考經濟”之所以日趨活躍,主要是因為有廣泛的銷售對象——大批高中畢業生。他們現在既有時間,又有購買慾望,商家正好投其所好,大行促銷之道,利用“連環送禮”“真情好禮”等方式讓利於眾多學生。比如,平時需要花費40元的《冰川時代2》,考生出示准考證,只需20元就可以觀看。這不是好事嗎?
也有專家認為,高考對於學生來講,僅僅是個開始,將一個非常正常的高考,炒得這樣熱,並非正常現象,對以學為業考生的身心成長也會有不利影響。其實,這種擔心有必要,但不會有作用的。我們不要指望哪個商家會像學校那樣,從有利於學生成長出發施以教育,凡事都會想到社會責任。,商人雖然也應有社會責任感,但商人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聖人”,從其職業特徵來説,更多的還是追求經濟效益,因而,在其銷售手段上,肯定會存在著助長不正之風的因素,但這並不完全在於商人,而在於接受消費者自己。如果自身抗不住商家的誘惑,沒有消費條件硬要裝面子,那就是個人問題了。(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