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30年,各國“80後”將成為未來的總統、國家主席、外交部長……今天,透過各國年輕一代的生存狀態和所思所想,某種程度上可以窺見世界的未來
30年後,他們主宰世界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1957年秋天,毛澤東在 莫斯科大學發表演講,數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從四面八方趕來聆聽他的教誨:半個世紀過後,“80後”成為中國當下的太陽。他們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隨著中國崛起的腳步一起茁壯成長,近年來,日漸吸引世界的目光。
美國《時代》雜誌已經不只一次將他們寫進封面文章。去年8月6日那期,該雜誌北京分社社長艾西門稱他們是“自我一代”(China’s Me Generation)。對於這一代人身上的變化,艾西門很是驚訝。1981年,他第一次到中國時,一群年輕男女圍住他提了一堆幼稚的問題:“所有的美國家庭真的都有3部車嗎?你能幫我去美國嗎?”而今天,他注意到中國年輕人餐桌上的話題是“滑雪”、“不同型號的iPod的優缺點”等等。“這一群體的自我傾向受到了消費主義、互聯網和電子遊戲的刺激。與此同時,今天的中國年輕人比上一輩人受過更好的教育、更國際化。”
如艾西門所言,在中國,80後因為太過自我一直飽受詬病,很多人認為他們缺乏韌性,不願承擔責任。然而,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中,80後以他們空前的愛國熱情一洗過去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形象。韓國《朝鮮日報》管他們叫“鳥巢一代”,認為他們熱心志願活動,擅長與外國人交流,愛國心強。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評論説,“鳥巢一代”正在或已經接過上一代的責任,開始承擔起中國的未來,用他們的形象給中國一個更加樂觀、自信和開朗的新形象。
和中國80後類似,各個國家的80後也深受全球化的影響。便捷的互聯網讓俄羅斯和美國的80後可以同步收看《越獄》第四季,這在1989年柏林墻倒塌之前簡直難以想像。自由的國際貿易讓中日兩國80後可以同步享受日本任天堂的遊戲樂趣。全球化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他們對彼此的了解或許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領導世界時對對方的觀感和政策。
然而,他們身上不同的民族烙印也註定了他們價值觀、世界觀的差異。當中國“鳥巢一代”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時,俄羅斯的“納什”正經歷著蘇聯解體帶來的長達十年的物價飛漲。印度80後想必很難猜到,在經歷過“9?11”的美國80後眼中,世界究竟變成了什麼模樣。在撒切爾夫人改革中長大的英國80後已不再信奉主張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他們掙錢的慾望遠遠高於政治熱情。(劉俊)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