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0後”媽媽:育兒是一種人生體驗和娛樂方式

 

CCTV.com  2008年09月20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廣州9月19日電(記者 杜鵑)“80後”,改革開放第一代,獨生子女第一代,步入結婚生育高峰。

  對於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媽媽而言,生養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人生義務,而“80後”媽媽卻把它當成一種彰顯時尚個性的人生體驗,一種娛樂方式。幼兒教育專家認為,作為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一代人,“80後”媽媽正醞釀著全新的育兒觀。

  一邊狂熱追捧“專用産品”,一邊又喊“養不起”

  時尚的“80後”媽媽,為孩子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狂熱投資。曾經為各種時髦消費品大把花錢而不惜成為“月光族”的她們,如今大把往孩子身上堆錢,一邊嚷嚷“要給孩子最好的”,一邊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是養不起”。

  天涯論壇上一篇名為《“80後”的敗家媽媽》的帖子曾受到網友熱議,作者“小貝媽”在文章中細數了自己和其他“80後”媽媽的時尚育兒經。她寫道:“想想從懷孕起,我就開始奔走于南京各大市場和育嬰房,給尚未出世的寶寶淘衣服,仿佛這就是一種嗜好,剎也剎不住。”

  像“小貝媽”一樣熱衷於給孩子買衣服、玩具等的“80後”媽媽不在少數。橙橙媽是廣州一家外企的秘書,寶寶1歲零1個月大,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寶寶出生後,我特別喜歡給她買小衣服,給她拍照,但她長得太快,衣服總是一兩個月就穿不下了。”

  “80後”媽媽還熱衷於購買各式各樣的母嬰專用産品:固齒器、磨牙棒、自動奶瓶吸管、奶瓶消毒器……“50後”、“60後”媽媽們聞所未聞的玩意兒,正成為“80後”媽媽的新寵。孩子到年齡丟開奶嘴、用杯子喝水了,媽媽們可以花上三四十元買一個“專用”水杯,教寶寶“喝水”。

  在廣州一些母嬰用品專賣店,僅吸奶器就有好幾種,價格從100元左右到400元左右不等。記者在一家母嬰用品店中遇到了李小姐,她剛剛購買了一款最貴的號稱有按摩作用的吸奶器,她對記者説:“這款雖然貴,但我看重的還是質量。”

  享受人生過程,育兒成了娛樂

  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不少“50後”、“60後”媽媽把育兒視為“順其自然”的一件事,自然受孕,自然分娩,挺個大肚子上班,許多人是“才下車床就上産床”。休完三個月法定産假,把孩子往老人、保姆或者託兒所一丟,繼續上班,生兒育女完全是一件“業餘”的事情。而80後媽媽,要麼不生(丁克),要生,就當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大張旗鼓地張羅,懷孕、育兒已成為一段重要的人生體驗,記錄、享受甚至與人分享這段人生經歷給她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稍有經濟能力的,能請假的請假,不能請假的乾脆辭職,早早放下工作專心一意安胎、胎教了。清閒的十月懷胎、兩三年的産假,很多媽媽喜歡在網上分享當媽媽的樂趣。甚至有的“80後”在備孕階段就開始在論壇上大肆揮灑自己的情感。天涯論壇的“親子中心”裏,不少“80後”女性網友蓋起了“好孕樓”,紀念自己從備孕到懷孕的心路歷程。

  橙橙媽的QQ個人空間裏挂有10多張寶寶的靚照,還有寶寶新近學會的一兩句話。橙橙媽告訴記者:“能讓親朋好友和陌生網友看到我有這麼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我感到十分驕傲。”

  為把自己懷孕的美好瞬間留下來,不少“80後”媽媽專門拍攝“懷孕寫真集”。在外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黃小姐説:“結婚照可以後補,但懷孕卻只有這一回,我當時之所以拍寫真集是為把這段時光記錄下來,成為美好的回憶。”橙橙媽把自己的寫真集挂到了網上,她説:“當我把照片上傳到網上,許多網友給我回帖,誇我這個準媽媽漂亮,這曾給我很大鼓舞。”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以前的父母,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把你養這麼大容易麼?”知名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孫瑞雪説,這樣的話雖本身並沒有錯,但它卻體現出上一代的母親與孩子之間無形中存在著的一種“債務”關係。與之相反的是,“80後”媽媽往往把養孩子當成一種“愛的體現”。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寫博客、給寶寶買衣服、把孩子的照片挂到網上等行為都體現出育兒給她們帶來巨大喜悅。正如在媒體工作的黃小姐所説:“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對“科學”育兒新理念、新概念不知所措

  背唐詩宋詞、認字算數,一直被視為幼兒早期教育的“天條”。進入21世紀,這一“天條”備受質疑。無論是書報還是網絡等,媒體上五花八門的“科學育兒經”鋪天蓋地。“80後”媽媽熱衷於從書本、網絡和親子培訓班中獲取科學而時尚的育兒方法。在外企工作的黃小姐説:“‘80後’接觸網絡已有快10年時間,很多信息都從網絡上獲取,懷孕、育兒知識也一樣,我常瀏覽網站上的育兒專欄,也關注一些早教班的信息。”

  孫瑞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很多“80後”媽媽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收入也不錯,具備了物質和精神的基礎,她們就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觀念,在育兒方面自然就更時尚。

  孫瑞雪認為,“80後”是我國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代人,在育兒觀念方面,他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80後”媽媽正逐漸淘汰中國傳統的幼兒教育觀,跳出“隨帶”、“看護”的模式,摒棄 “唐詩兒歌”、“小寫小算”等兒童早期教育的誤區。

  孫瑞雪説,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機構,上世紀60年代前出生的人,也就是“80後”的上一代,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往往採用“權威型”教育方法,即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自然而然,孩子在早教過程中就失去了形成“自我”的機會。而“80後”這一代人本身就強調自我,“80後”媽媽在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中也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開始意識到孩子內在的潛力,讓孩子在早期教育中發揮主動性。

  然而,“80後”媽媽面對層出不窮、似是而非的各種“科學育兒”新理念、新概念仍表現出不知所措,“智商”、“情商”、“膽商”、“潛能”等等,最後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依然是帶著孩子“上班”:手語班、藝術班、社交班、音樂班、右腦開發班……甚至還有什麼“撫觸班”,迷信“科學”的新媽媽,仿佛連人類最本能的親子抱,都要專家來指導。

  據廣州“心子寶貝”早教中心市場部經理廖劍介紹,早教中心為4個月至3歲的寶寶提供了基礎課,旨在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增加體能;此外,年齡較小的孩子還可以通過上“社交課”,與稍大一些的寶寶一起學會與人合作和關心他人。

  孫瑞雪説:“上早教班並不等於接受早期教育,寶寶情商的培養是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形成的,最好的課堂是家庭,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讓寶寶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等才是最重要的。”

責編:孟煦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