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走進內蒙古──CCTV-4特別報道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盟市之一,因為地處著名的──大興安嶺中段而得名。60年前,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政府就誕生在興安盟的烏蘭浩特。如今,興安盟已成為大興安嶺的綠色明珠。
在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的五一北路上,有一座青磚建造的禮堂,1947年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裡舉行,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內蒙古自治政府的誕生。
史學專家孟憲平:這就是五一大會舊址,是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地方。大會有393名代表參加,選舉産生了以烏蘭夫同志為主席的內蒙古自治政府。政府委員一共是二十一人 漢族同志只有三名,充分體現了蒙古族自治的特點。
來自蒙古、達斡爾、鄂溫克、漢族、滿族、回族和朝鮮族的393名各界代表一致通過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並向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出致敬電。
史學專家孟憲平:內蒙古自治政府是一個紅色的政府,紅顏色象徵着革命,象徵這是為蒙漢各族人民謀利益的政府。這是紅色,這是鋤頭,這是套馬竿。鋤頭代表了農民,套馬竿代表了牧民。蒙漢人民在一起團結共進。這是一顆紅色五星,説明內蒙古自治政府,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進行的區域自治。
《走進內蒙古》攝製組來到今天的興安盟,感到這裡的發展已今非昔比,昔日的首府王爺廟改名成了“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顯示着這座城市光榮的歷史;而全盟2000多萬畝的森林面積,使興安盟成為了大興安嶺上名副其實的綠色明珠。
記者宋大珩:茫茫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泉水,構成了阿爾山如詩如畫的美景。60年來,阿爾山人用心呵護着這裡的山山水水,這滿眼的綠也要得益於中國1998年在興安嶺地區實行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過去的伐木人變成了今天的護林人、種樹人。
1998年,中國針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決定對重點國有林區進行限制性開採,內蒙古興安盟的白狼林業局就是首批試點林區。
興安盟白狼林業局林業工人王英:我以前女子採伐隊的林業工人一年的經濟收入都是靠伐木計件,砍得越多掙得越多,我們的收入也就越多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後,王英退出了採伐隊,種植雲杉成了她的新工作。雲杉是大興安嶺的特有樹種,耐寒,而且存活時間長,是人工造林的首選。王英的辛勤也獲得了回報,她現在每年賣樹苗的收入就有1萬多元。
興安盟白狼林業局林業工人王英:當初種樹苗是實施天保工程後,我們都退耕還林了,種樹苗可以綠化、防沙、防風,治沙、治水,個人也獲得到了一定的收入
除了植樹、護林,林區職工還搞起了特色養殖和森林旅游産品開發。他們依靠森林的自然環境,飼養了200隻梅花鹿,每年鹿茸的産值有20多萬元。精美的樺樹皮畫是林區的名牌旅游産品,這種綠色的工藝品每到旅游旺季都供不應求,林區工人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