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走進內蒙古──CCTV-4特別報道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下面繼續系列報道“走進內蒙古”,今天我們進入第二站,記者將帶您走進烏蘭察布的草原,那裏,與2008年奧運會有個約定。
離開呼和浩特兩個小時後,車進入了烏蘭察布市的地界,沿路突然多了這樣的龐然大物,一打聽,運的原來是風力發電機。
記者張鷗:我們來到了烏蘭察布海拔2000米的輝騰錫勒草原,大家可能已經聽到話筒裏呼呼的風聲了,當地人最驕傲的正是風,大家看我身後有一排正在旋轉的風力發動機。
站在四五級的風中出鏡,記者一句話説了好幾遍。用氣象術語説,這裡受到西伯利亞和蒙古冷高壓的控制,可是亞洲的一個大風口。
內蒙古察右中旗風電辦主任王勇:輝騰錫勒蒙語的意思是寒冷的山梁 我們這裡是“一年一場風 從春刮到冬”
王勇主任感慨:過去當地人都埋怨這裡天天刮著“西北風”,從1996年開始當地開放市場經營, 短短10年,這西北風把300多臺歐洲、美國和中國先進的發電機刮到這兒來了,“亞洲大風口”一變成為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
風,還讓這裡與2008年奧運會有了約定,北京提出辦“綠色奧運會”,其中一項指標就是:五分之一的電要用綠色能源──風電,而烏蘭察布正是為奧運提供風電的主力基地。工作人員從容地説,每轉十台風電機,就足以為一個中型的奧運場館供電,而這裡的“風車”隊伍每個月都在壯大。
離開風口,記者驅車到了鄰近的商都縣,這裡以溫差大而小有名氣,當地人的一句順口溜這樣説:早穿襖、午穿紗、圍著爐子吃西瓜。不過,這幾年,溫差大已經變成了褒義。
記者張鷗:烏蘭察布的風為這裡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晝夜溫差又使這裡成為種植蔬菜的黃金寶地。
在七台鎮的這片蔬菜種植園裏,美國、荷蘭、以色列等歐美18個品種的蔬菜在這裡安了家,平均10度左右的溫差讓這些洋菜口感甘甜,成了出口貨,去年,這裡還獲得中國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專供蔬菜的認證。
種植戶楊瑞芳7年前還住在當地有名風沙村──五塊石村,2000年,包括她家在內的30多戶生態移民才搬到這裡。現在她家有了5個蔬菜大棚,種的清一色以色列蔬菜。搬家七年,楊瑞芳家的影集跟上桌的菜一樣,也在變樣 。
西北風也是能源,溫差大正好種菜,烏蘭察布之行讓記者見識了一回內蒙人因地制宜的“變臉”功夫。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