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死"香港經濟回歸十年新氣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6日 21:58 來源:CCTV.com

專題:CCTV-新聞《新香港故事》
專題:CCTV-新聞“香港回歸十週年”特別報道集錦

    CCTV.com消息(新香港故事6月26日播出):點擊看視頻>>>

回歸不久,香港被捲入亞洲金融風暴

香港各界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華人精英

回歸十年中,香港創造出了一番新景象

    香港回歸前,美國《財富》雜誌封面刊載“香港會死”,回歸不久,香港被捲入亞洲金融風暴,很多人對回歸後的香港前景並不看好,認為香港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將隨著回歸而日益衰微。但事實勝於雄辯,港人憑藉著 “打不死”的拼搏精神,不但沒有在種種危機面前屈服,反而在回歸十年中,創造出了一番新景象。香港各界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華人精英,如2005年5月25日,匯豐銀行迎來了140多年發展歷史中的第一位華人主席鄭海泉;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貿易商行利豐集團在過去的10年,從一個區域性集團發展成跨國大集團;香港最老牌的華資銀行??東亞銀行在回歸後獲得大發展,並且在內地開闢了廣闊市場;而中國內地的留學生也在香港回歸的十年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

    詳細內容:

    這是寫于九年前的一封家書,作者是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曾蔭權,這封信是他寫給遠在北京的弟弟的,信中寫道:“相信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回歸以?一直困擾香港的,竟然不是政治問?,而是一連串由國際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經濟問題。説真的,這現象的確令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

當時,1997年10月22日,受東南亞金融風暴影響,香港股市狂瀉一千二百點,國際金融炒家更將香港當成了自動提款機。特區政府準備用儲備金與國際金融大鱷誓死決戰,決站前,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壓力巨大,處在風口浪尖的他寫到:

  “很多人説,香港過好日子已過得太久了,我們的適應能力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回想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是十分艱難的。但我不相信我們香港的市民會輸。素以靈活見稱的香港人,一定可以走出這低谷。”

  曾蔭權:哭了,哭了,現在就是,用的儲備不是我們自己的錢,是香港老百姓汗水的結果,用得不對怎麼辦?最重要的是,我感覺到做錯了以後,受苦的不是我單獨一個人,還有其他香港市民,最苦的時間是這樣。但是決定以後不怕了,決定以後做事,每天做事.已經有目標,一定要做好。當時是外國人欺負我們,很清楚,我們沒有對外國貸款,我們是平衡預算案,我們貿易是平衡的,我們基金是充裕的,銀行裏的儲備也是豐富的。但是因為我們有錢,他們欺負我們。

  九年後,當我們再回首那一幕,仍然為當事人面臨逆境時表露出的勇氣和激憤而震撼。

  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封面標題為“香港會死”,對香港前途極為悲觀,很多人也認為回歸後的香港金融、物流中心地位將不復存在。而回歸十年後,它的姊妹雜誌<時代>撰文寫到:

  “僅僅在過去十年裏,香港就經歷了地區金融危機、禽流感、非典等,這座城市的一連串好運常常看起來即將結束。本刊的姐妹雜誌《財富》曾糟糕而錯誤地預測,回歸中國會導致香港“死亡”。然而,香港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

  香港是一個搏動的生命體,由世界上最富有創業精神的人們組成,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

  今天在我們的故事中出現的幾個人物,在過去十年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影響這座城市的命運.他們來自對香港經濟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商業服務行業──金融和物流.他們的努力和智慧塑造了這個城市的性格.

  這是一個對中國近現代史産生過深遠影響的銀行──匯豐銀行。它在1865年由蘇格蘭人在香港創辦,但在創辦之初,它就將基地和業務與中國緊緊聯絡在一起。

  邵善波: 它的英文名字是上海香港匯豐銀行,原來它開始創辦時,實際上是以上海為重點,因為香港是他們佔據的一個殖民地,所以匯豐銀行的基地放在上海和香港。

  匯豐銀行在香港的地位曾經舉足輕重,回歸前,它一直是作為香港的 “準中央銀行”,高居金融體系金字塔的頂端。一位英國銀行家説:“在香港,你要照匯豐的規則玩遊戲,否則便無從玩起,他們供應球、球場以及對方隊伍。”

  回歸前的幾十年裏,香港的華資銀行一直在外資銀行的夾縫中生存掙扎。總部離匯豐不到五百米遠的香港最早的華資上市銀行:東亞銀行,對此感受最深。

  李國寶:我們的支票全部要經過匯豐,如果一家銀行的錢在匯豐銀行不夠時,匯豐就可以隨時扣住它的支票。只要把支票一退回去,這家銀行就完了。

  回歸後,匯豐“準央行”的地位發生變化,有媒體説匯豐開始“變色”了。標誌性的事件是,2005年5月25日,匯豐銀行突然宣佈,香港本地華人鄭海泉將擔任它亞太區的主席。這是匯豐一百四十多年曆史中的第一位華人主席。消息傳出,全港轟動。鄭海泉與匯豐歷史上身強力壯的英國大班形象相距甚遠,他不但身體文弱而且出身貧苦,患有小兒麻痹。

  鄭海泉:我是1948年出生,我小時候生活不太好,房間裏面有二十三個小孩子,加起來還有那些長輩,我想應該有四、五十個人,住在一個很小的房子裏。

  鄭海泉的出生地是香港草根階層聚居的九龍深水步地區。

  鄭海泉:我出生後六個月就患有小兒麻痹,那個時候我父母不懂怎麼處理,沒有經驗,不懂。

  時常拄著拐杖出席活動的鄭海泉,不但外型上與人們印象中匯豐的大班形象有天壤之別,在思想意識上,更差之千里,學生時代他曾是被港英政府稱為“新左派”的激進青年。

  鄭海泉:考研究院的時候,本來我覺得我是有機會的。但那個時候,他們拒絕了我的申請,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沒跟我説。後來他説,鄭海泉你知不知道那個時候,你為什麼不能念研究院。我説,我怎麼知道。他説,你面試的時候,説了一句話你不應該説。我説,我不記得我説錯了什麼。他説,我們的講座教授,問你將來願望是什麼。你説 :“為人民服務。”他説,你説了這句話,就完蛋了。

  回歸前,人們説統治香港的三大權力機構依次是賽馬會、匯豐銀行和香港總督。鄭海泉回歸後接管的匯豐銀行已經是一個業務橫跨亞太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環球銀行王國。鄭海泉的出現,被人視為匯豐銀行“變色了”。在回歸後,匯豐銀行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像鄭海泉這樣的港人在匯豐能夠掌舵?

  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對即將到來的回歸,香港的外資財團的心態十分複雜。

  邵善波:面對1997年香港回歸,英國背景的大企業:怡和、太古、匯豐,實際上是三個大企業,非常有趣,不同的方法來面對1997年香港回歸。怡和集團它就跑掉,它將在香港的強勢地位拿到新加坡去,對香港的前途沒有什麼信心。第二個太古集團也是非常謹慎,但是它沒跑掉,保持觀看性不動,大概十年到二十年不走,但是比較謹慎。

  這是匯豐銀行在香港的第四座總部大廈,它建成于1985年。這座大廈耗資五十億港元,當時被稱為“全球最昂貴的獨立建築物”。新匯豐總部大廈不僅全部用鋼筋和玻璃建成,而且一層全部打通,供香港市民隨意穿行,這在銀行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有評論説,匯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當你穿過匯豐大廈,你就會感受到它的恩惠。我們不知道,這些每個週末都在匯豐的陰翳下聚會的菲傭聽到這樣的話,心裏會作何感想。

  在匯豐大廈的開幕典禮上,當時的匯豐主席沈弼表示,眼前這座新建築物,其設計即使到了21世紀也依然適用。相信這座新大廈,足以表明匯豐銀行對香港前途的看法。

  邵善波:匯豐銀行它的動作非常之大,因為它是以香港為基地。它面對九七回歸,它不能不考慮這個情況。第一個它要在英國買銀行,但是當時英國人排斥他們,覺得創辦人雖然是英國人,卻是跑掉幾十年、一百年在外面賺錢的英國人,不算是真正的英國人。花了很多的錢,很困難的過程,買了一個小小的蘇格蘭的銀行,將匯豐註冊的地點,從香港遷移到英國。

  匯豐銀行雖然把總部遷移到了英國,但核心業務仍留在香港,中國經濟正在迅速崛起,香港無疑能最先聞到市場的味道。回歸前後,匯豐在海內外實施了幾次大的並購,先後將英國米特蘭銀行、美國利寶銀行、法國規模最大的銀行??法國商業銀行等攬入懷中,加上早前收購的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恒生銀行,短短幾年,匯豐就由一個地區性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性的跨國銀行。2002年,匯豐銀行提出了自己的新思維:“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邵善波:實際上匯豐,現在變成一個全球性的金融機構。一方面他們將總部登記的單位轉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在香港以外擴充他們的銀行業務。但是另外一方面,它非常積極地爭取在中國內地重新恢復上世紀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在中國內地的生意。

  鄭海泉在回歸之初是匯豐銀行的首席經濟研究員,他的研究和分析曾是匯豐銀行的戰略依據。

  鄭海泉:對我們來講,回歸對我們的信心不但沒有影響,反而加強了我們的信心。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在內地投資。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是儘量地跟住國家的金融改革,跑到內地投資。

  從事了多年研究工作的鄭海泉在匯豐“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的新思維下,終於等來了機會,1998年金融風暴期間,他臨危授命,擔任匯豐控股的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鄭海泉:那個時候,總裁突然要離開恒生銀行。所以最快、最簡單的辦法,把我派到恒生銀行去,本來我們是希望在恒生銀行找一個同事,去領導恒生銀行。但沒有時間,所以還是我先過去看看。

  在恒生銀行因金融風暴而上下忐忑之時,鄭海泉一到任,便對內給出承諾:不會裁員。果然,七年來他從未大規模裁員。他到任之初,恒生銀行曾面臨兩難抉擇,當時大多數銀行都緊縮貸款,但遭受重創的香港企業又急需貸款振興業務。

  鄭海泉:那個時候,亞洲金融風暴已經開始了。我們面對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要不要繼續支持他們。對企業來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為銀行不支持它們,它們可能要面對好多財務方面的困難。好多其它外資銀行都是一刀切,不理你,好的、不好的,就一刀切,把資金撤走。

  鄭海泉做出了與別人迥異的決定,支持這些企業。

  鄭海泉:因為那個時候,我比較了解中級企業的情況,知道他們做事的風格、做人的風格。所以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們一定不能一刀切,好的公司我們要繼續支持下去,有短期困難的,

  我們也支持下去,當然要是它真的不能幹下去的話,我們也沒辦法。但我們一定要盡力去支持他們渡過難關。

  事實證明,鄭海泉做出了正確的決策。而這一決策的基礎是鄭海泉了解這些企業,了解香港本地企業的運作模式和企業家的為人。他所代表的“地方智慧”幫助恒生銀行在短短數年中,由單純依靠按揭貸款業務轉向多元化發展方向。恒生銀行的股價也由他入主時最低的三十一港元升至百元以上。此時,另一個機遇正在悄悄地醞釀著。

  回歸後,香港越來越明顯地發揮著自己作為中國和世界間雙向平臺的作用,一方面,它將國際資本引向內地,另一方面,又為逐漸擴大的內資企業搭建了走向世界的平臺。回歸後,香港成為了眾多內資企業登上世界舞臺首選市場。

  肖耿:因為金融市場發展要依賴於司法體制、監管體制,很複雜。因為香港已經有了這些基礎設施,金融業的基礎設施,所以我們等於是走了一個捷徑。企業如果在香港上市,它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而且它受到的監督是國際上的監督。

  中國內地經濟快速增長,香港金融業可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很多內資企業選擇在香港改組上市的過程中,既了解中國國情,又懂得國際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的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量內地人才在香港金融界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錢于君是一位來自內地的留學生,他從英國來到香港工作了十五年,一直在國際著名投資銀行內負責中國業務。

  錢于君:我第一次來香港是1989年9月26日,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日子,後來成了我結婚的週年紀念日。我是1997年結婚。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對於錢于君來説,可謂雙喜臨門,因為這一年,他要結婚了。新娘子是香港本地人。

  錢于君借內地經濟高速發展的春風,自己的事業也一帆風順。結婚當年,他跳槽到了德意志投資銀行,負責該銀行在亞太地區的主要業務,這對新人在香港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錢于君:應該講在1997年,我們已經感覺將來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其實主要在中國跟世界之間橋梁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儘管如此,我還是沒有想到發展的速度之快,以及量之大,像今天我們見到的。這個主要是中國經濟的發展,穩健但是高速發展持續了這麼多年。舉一個例子,工商銀行的上市,我們也有幸參加。工商銀行上市是在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開天闢地、最大的一次上市。

  2006年10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A股和H股同時公開發行。此次工行上市採用上海和香港同步詢價、同步定價、同步發行和同步上市的方案,第一次實現了A股市場與H股市場的接軌,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次大膽創新。10月2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時掛牌交易工行新股。

  夏佳理:工商銀行籌集資金,2006年打破了世界紀錄。尤其是上海A股和香港H股同日同時上市,當時籌集的資金是二千二百萬美金,這個數字是一個很大的紀錄,全世界最大的一個。

  錢與君:這樣一個規模,使工商銀行一上市,總市值就已經跟匯豐銀行稍有差距。等到現在,前不久的升浪,工商銀行已經毫不困難地超越了匯豐銀行的總市值。匯豐銀行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百年老店,它是百年老店以後,做了若干大的、跨國的銀行集團的收購,才有今天的匯豐。

  2006年的香港股市一派風光,此時上市的工行和中行包攬了當年全球新股上市融資額的前兩名。在內地企業強大的推動下,香港股市“超美趕英”,力壓紐約,成為繼倫敦之後全球第二大IPO融資市場。2006年堪稱香港運作內地企業融資業務的巔峰。

  回歸後,越來越多香港的金融機構已經認識到,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內地因素”是其最大的優勢。如何搭上內地經濟發展的快車,是所有人都在研究的核心課題。

  新聞資料:作為全球十大銀行之一,匯豐銀行將把近一半全球業務數據處理工作放在中國內地進行。此前,匯豐數據處理中心分別設在匯豐銀行的倫敦和香港總部,以及印度匯豐銀行,還同時被歐洲貨幣評為香港最佳銀行,亞洲最佳銀行和亞洲最佳貿易融資銀行等多項傑出評級。

  隨著匯豐的中國業務越來越大,作為“地方智慧”的傑出代表,既了解香港又了解內地的鄭海泉無疑是掌舵人不二的人選。

  當匯豐對外宣佈鄭海泉的升職時,人們這樣讀解:內地市場的意義越發重要,即使是匯豐銀行也需要一張黃色的臉孔了。

  邵善波:鄭海泉念完大學進入匯豐銀行,當時是不看好的。一個非常有趣的匯豐文化是,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企業,他們以前的大班,就是他們的頭,都沒有念大學,全是中學畢業出來就進入匯豐銀行。通過匯豐銀行的培訓,內部培訓,按照他們的企業文化來操作,一步一步地幹上來。在香港又要繼續做生意,又要在內地擴充,你要擺出一張中國人的面孔。

  2007年,中國正式批准四家外資銀行在內地經營人民幣業務,這四家銀行分別是匯豐、東亞、花旗、渣達。不僅百年英資老店匯豐搭上了內地順風船,百年華資老店東亞銀行也終於如願以償。而在這四家銀行中,最早進入內地市場且發展最好的正是東亞銀行。

  李國寶:剛剛開始那幾年,我們在內地虧了本,所以不是一開始就賺錢,我們頭好幾年都虧本,好多人覺得説我是蠢材,因為我去內地發展。雖然這樣,雖然虧了一些錢,我也被董事會罵,但是我還是對國家有信心。

  東亞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將自己定位在橋梁的作用上。

  李國寶:香港有很多優勢,香港有很多僑胞,美國僑胞、東南亞僑胞,他們回到香港,到內地去看看,覺得可以在內地投資。有些好公司,像美國現在的一些高科技公司、軟體公司都是中國人成立的。這些公司都來和我們談,是我們帶他們進入內地的,他們都在內地成立了公司。

  東亞銀行在海外市場被稱為是“中國通”,它所起的作用正是香港的縮影:將世界引入中國,並將中國推向世界。

  在四家銀行中,還有一家叫花旗銀行的美國銀行,它並不是第一次登陸中國了。

  邵善波:現在叫花旗銀行,在香港的時候,叫“萬國寶通銀行”。但是因為後來要回到內地經營人民幣業務,花旗銀行這個名字,幾十年前中國人認識這個銀行的名字,所以總部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決定將這個名字,在香港用了幾十年的名字,改成幾十年前在上海他們自己用的花旗的名字。花旗就是美國旗,對他們來説,中國市場絕對比它們更加重2007年3月27日,美國花旗集團宣佈,錢于君加入花旗中國投資銀行團隊,擔任該部門董事總經理。花旗亞太區負責人表示:“錢于君在亞太地區擁有出色的客戶關係並且在近年內參與了中國數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

  錢于君:我喜歡香港是因為,香港的確是一個陰錯陽差、歷史造成的故事。舊香港故事,中國可能是弱的,可是新香港故事,我相信是香港不斷自新,根據外圍環境的變化把自己最大的長處發揮出來,我覺得這是香港成功的故事。我覺得以後我還會在香港,還會繼續為香港進一步發展盡我的綿薄之力。在香港你會覺得,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對你所處的這個地方最大的貢獻。

  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曾經是內地對外進出口的主要窗口,但是近年,隨著上海等內地城市的崛起,香港已不是內地對外的唯一窗口,它的貿易、物流地位受到了嚴峻挑戰。回歸後,港人一直在探討如何重新定位香港的角色,香港最老牌的華資貿易公司,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先生提出的“分散生産”和“供應鏈理論”,為香港找到了新的定位。

  馮國經:我覺得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發展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內,IT 資訊科技是最重要的。因為全球物流現在也是發展得非常快,如果我們分散投資,這一段做完了怎麼樣,即時到別的工廠,在別的國家,中間物流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變之中,看一看我們基本的定位,我們基本的長處,適應全球的變化。

  馮國經提出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簡單地説,就是用高效的管理,減少商品在流通領域的成本,這完全不同於以往,通過擴大生産規模來增加效益的做法,而是牢牢地把握住産品從設計、原材料供應、生産、批發、零售等環節,通過物流消減各環節間的軟性成本,從而提升競爭力。比如要生産一件衣服,公司可能會從韓國購買紗布,在台灣進行紡織和漂染,然後運到泰國進行最後的縫製,並使用一家日本公司的拉鏈。而馮國經所關注的是,如何最省時省力地完成每個程序間的部署和銜接。

  香港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將世界看成一個大供應鏈,香港高效的管理和出色的物流服務和大量的專業人才,正可以在網絡時代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者。

  馮國經:香港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貿易商,很大很大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過去一百年,你看利豐的歷史,反映出一個香港歷史。到現在我們可以將供應鏈管理反過來,怎麼樣讓全世界把最好的産品供應到我們國家,因為國家現在的消費市場發展很快。

  馮國經提出的供應鏈管理模式,適應了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他也因此在2006年當選國際商會副主席,成為第一位出任此要職的中國人。

  2007年,香港回歸十年,美國時代雜誌撰文,此時此刻,中國內地正變得日益自由和開放,可以給與香港這個混血的,有點外國風情的孩子,可能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的機會。如果你才十歲,眼前卻擺著整個世界,那是怎樣一個境界。可以説,今天香港所得到的一切,既來自於歷史的機遇,更來自於他們腳踏實地的精神。

  匯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先生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在新西蘭留學的生活,仍然感慨萬千。

  鄭海泉: 我的腿有問題,好多工作不能做,而且我要很快找一份工作,否則生活也有問題。所以我找了一個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就是跑到餐館裏面洗碗。我還有錢寄回香港,小數目,給我母親。但後來我發覺,這個錢她沒有用,放在保險箱裏面,她去世以後我才發現。

  從新西蘭回到香港,他選擇進入匯豐銀行也是因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理由。

  鄭海泉:第一匯豐銀行是很出名、很好的機構。第二個,它最吸引我太太的,就是我可以用低息貸款買房子。

  2005年當匯豐銀行宣佈鄭海泉擔任亞太區的主席的時候,所有港人都為之振奮。鄭海泉的親友和幼時一起在深水步長大的朋友、同窗更是奔走相告。

  鄭海泉: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兄弟都很開心,我人生最大的遺憾,我的父母沒辦法看到今天,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回歸十年,2007年6月18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再次發表了他的香港家書:回歸十年,香港走過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香港經歷過前所未有的困難,金融危機,禽流感,非典,沒有一樣是有例可援的,有現成即用的解決方法。只靠自己摸索,過程中難免會走冤枉路,甚至跌倒受傷,但我們到底都克服了。我會記得這些危機帶來的壓力,帶來的傷痛,帶來的心力交瘁經驗,但我也會記得克服這些困難,令香港社會更加成熟的經歷。

責編:嚴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