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香港八達通]香港德輔道之二──鹹魚生意海味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08:43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news)]>>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昨天我們給您介紹了德輔道的海上街,那麼今天我們今天繼續講述德輔道的故事。從位於西環的電車總站出發,坐在叮叮噹當響著的電車上,行駛在德輔道西古老街道上,一路能看到好多年深月久的建築。香港最著名的海味市場就坐落在這裡。

    由於香港的地鐵工程只修到上環,因此反而令西環這片地方保留了更多的舊城區特色,這裡被港人戲稱為“唐人街”。

    當中環熱鬧繁華的辦公區已經曲終人散時,西環的夜才剛剛開始。

    電車在德輔道西縱橫交錯的窄街小巷之間緩緩行駛,不時發出到站後丁丁噹噹的提示聲。在這裡,水果檔與大排擋相鄰,海貨的腥味夾雜著剛出爐的蛋塔香,穿一身黑香雲紗中裝的阿伯,以一口濃重的本土話,在沿著馬路的涼茶鋪櫃臺上與人聊天,真有時光倒流70年的感覺。

    20世紀初是德輔道西的鼎盛時期,當時這條長不過300米的街道上,8成以上的店舖經營的都是鹹魚生意,滿街都是潮州話和卜卜嗒嗒的木屐聲。道路兩旁粗粗的石柱上,密密麻麻寫著該處店舖的店號,一看就是很傳統的色彩。

    後來,鹹魚鋪逐漸減少,海味鋪逐漸增多。德輔道西也有了一個別名,叫作“海味街”。

    幾十年過去了,這裡仍然集中著大量海味、南北貨等的批發鋪。沿途所見多為一家家海産品批發店。陣陣鹹魚味從敞開的電車車窗飄進來,乘坐的人們仿佛呼吸著過往歲月的辛酸與甜蜜。

    這是德輔道西的一家海味老店,名叫海昌隆。

    這裡仍然保留著很多海味店的老規矩。譬如,擺放整齊的貨品上絲毫找不到標注的價格,客人購買時,必須向員工詢問售價。而員工會相互詢問入貨價,但卻不能讓客人聽到,所以員工相互之間都有暗語。德輔道西上的每間海味店都有自己的暗語,目的是方便店內員工溝通。暗語除了數字以外,甚至還有詩句。

    52年前,當時只有17歲的麥澄波決定發展自己的海味事業,轉眼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海昌隆號已經是德輔道西一帶數一數二的老字號。

    海昌隆號老闆 麥澄波:其實海味街是這幾年才叫的,以前這個西區全部的樓,最高的只有四層,多數是三層。那個天臺就用來曬鹹魚,現在改成了高樓大廈,變得曬鹹魚沒得到做,所以形成了海味鋪比較多,所以叫海味街。以前的這些樓宇,一買就買一座或者租也是一座,所以上宿下鋪。

    從海味街轉一個彎,就到了文鹹西街,海味街的海味大都來自這裡,每天早上麥澄波都會來這裡看看貨,順便了解一下今天的行情。

    海昌隆號老闆 麥澄波:這是大賣手。

    他是我賣手。

    在文鹹西街上,幾乎每一家海味商戶都有自己精明的賣手,華人傳統行業中討價還價是一門學問,因此深諳此道的賣手在生意往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麥澄波:算便宜點,便宜點啦,便宜點啦。把貨裝起來。寫張單子給我,這是鮑魚,鮑魚按大小分一級二級大概三級了,這是關參,這種乾貝全部都來自日本,北海道的。

    在很多人眼裏,香港經濟的好壞從海味鋪的生意就可以反映出來。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很多顧客購買海味都非常豪爽。一開口就説:“有什麼貨式最靚?”“稱幾斤給我!”據説十幾年前的海昌隆有一位女熟客,帶了20多萬元現金來買海産品,為了避免發生意外,銀行甚至派了專人陪伴。但自從97金融風暴之後,這樣一擲千金的豪客已經找不到了。

    和麥澄波一樣,這裡的批發商大多也上了歲數,在他們的記憶裏,文鹹西街昔日的熱鬧喧囂是難以忘卻的。文鹹西街是連接德輔道西和德輔道中的一條交通要道,早期進入香港的華人在這裡聚居,並在這裡發展了自己的傳統行業。請繼續關注香港德輔道之三──文鹹西街與南北行。

責編:趙巍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