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今天我們的《香江人物》要介紹一位香港的醫生---高永文。説到高永文,很多人會跟非典聯絡起來。那時擔任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的高永文,曾經參與了抗擊非典一線的戰役,被人們譽為“SRAS”英雄。兩年前,高永文辭去醫管局的職務,又做回老本行,當了一名骨科醫生,不過,此時的高永文反而比以前更加繁忙,因為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他還參與各項公益活動。面臨一次次人生的轉折,高永文都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一同走進高永文的生活。
初次見到高永文是在一個週末民眾自發組織的《醫療改革講座》上,雖然已經不再是政府官員,但高永文談論的,卻都是跟政府政策息息相關的內容。他認為,雖然已經卸任兩年,但作為一名醫學界人士,他有義務將政府的政策與民眾進行解釋和溝通。
高永文:我認為這種在社會每一個層次的,比較有深度的一種討論是很必須的,因為政策,我們在這些政策方面,社會的政策方面,很多時候我們的討論都是留于表面化,或者是口號化,所以就更需要有一些比較有深度的討論。
離開了座談會,高永文又馬上趕往自己的診所,行色匆匆的他已經將自己的休息日安排的滿滿噹噹。
高永文:這臺電臺了,僅僅是我診所的運作,這個病人的病例檔案,跟這個。這個電腦而且在這裡我們可以控制,而且我們這裡了可以透過,互聯網了,這個是骨折做的手術。
高永文説,起初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的目的就是想能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快樂。因此,大學畢業後,高永文便在公立的醫院裏做了一名骨科醫生。由於勤奮努力,很快的到了業界的認可和好評。2001年,當香港成立醫管局時,高永文決定要改變自己的生活。
高永文:那個時候我們普遍的對香港醫院的管理不滿意,就是説管理比較落後。而且醫療水平也是很多要改善的地方,所以就有一群的醫生,包括我自己,就産生了這種想法,就是自己去加入那個管理的隊伍,盡我們的力量去看看,可以不可以改善香港的醫療制度。
進入醫管局後,高永文憑藉自己的實力和踏實的作風,一步步做到了行政總裁的位置。上任不久,高永文就經歷了03年非典。他坦言,那段時間令他終身難忘。
記者:那現在回想起來,你覺得當時帶給您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高永文:應該來説還是我們醫院裏面的醫護人員,他們一直在堅持他們的崗位,服務病人,但是同時呢,他們每天都暴露在這個風險裏面,而且當時很多醫務人員自己都病倒了,包括很多我自己的親密的戰友都病倒了,所以這個雙重的壓力,一方面要面對社會,要把這個疫情儘量在短時期以內可以控制,另外一方面了,我們好像是一個軍隊的一個指揮一樣,你派到戰場上面的這些同志,他自己冒著很大的這個生命的危險,所以每天我除了在總辦事處要處理這些很多管理層要做的工作以外,還要到每個醫院去,看我們的這些醫務人員,看病人,為他們打氣。
高永文説,非典期間,他除了每天的醫療工作外,還要透過傳媒向民眾做出解釋,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隨著病人的不斷增多,醫院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現在回頭來看,他認為大家一條心的投入工作仍然是他最難忘的。擊退了SARS後,高永文決定同醫管局的高層一起共同進退。他決定重新做回醫生,然而,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他看來也是人生的一次困難抉擇。
高永文:是很困難的一個決定,就是説了,儘管我是過去的10多年沒有間斷的堅持我們所謂專業的持續的進修,但是呢,還是有很多新的技術,你要重新去掌握,所以我離開醫院管理局,不是馬上就是開診所,看病人,而是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説三個月還是不夠吧,大是這三個月了,我是儘量去從很多的途徑去參與一些臨床的學習,到美國,到韓國,到其他國家去。跟一些專家去再學習。上了一些課程吧,希望在三個月裏面儘量更我一些需要更新的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我需要重新掌握的一些技術。
現在高永文和幾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家診所,由於醫術精湛,慕名而來的病人絡繹不絕,雖然工作繁忙,但是閒暇時間,高永文還是熱心參與各項公益事業,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到內地為病人義診。去年,他還參加了助學長征計劃,步行長征線路,助學扶貧。他説,儘管自己沒能走完全程,但是他希望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
高永文:其實是處於我對我們國家未來的一點關心,因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要持續發展的話,最重要的是人民的素質教育,那我們祖國呢,大量的在貧困山區的農民,他們小孩子都沒有很多的機會接受高素質教育。這一點就促進發了我去參加這個助學長征,希望為我們祖國的希望工程,盡一點力。
責編:倪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