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地名故事:雪廠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5:20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香港人稱冰為雪,像冰櫃就叫雪櫃。由於氣候炎熱,一年四季都不結冰,香港人所用冰塊,全部由機器製造。但在早年,香港所用的也是天然冰,而且來源於千里之外的美國。中環一帶的雪廠街就與這段歷史有關,至於為什麼棄置不用,就要看看今天的地名故事了。

  置身中環,它的繁華喧鬧讓人目眩神迷,不會有多少人想到,100多年前,這裡是海濱,有碼頭,有貨物,其中還有從外地運來的大量冰塊,供當時的香港居民使用。今天中環的雪廠街,就是當年貯藏冰塊的地點。香港氣候溫暖,無法出産自然冰,只能從美國用帆船運來,涂上鋸屑和糠皮防止溶化,放入雪廠待用。

  香港著名歷史學家 蕭國健:我們所説的雪廠位置,大約就在我們現在旁邊的地方,這也是雪廠街開始的地帶。

  順著地勢慢慢往上走,雖然仍置身中環,景致氣氛卻慢慢變得安靜,到了路的盡頭,更是別有洞天。這條水流,成為19世紀中葉英國商人一個奇妙想法的來源,而且,也促成了雪廠街的産生。

  香港著名歷史學家 蕭國健:1842年英國人得到香港之後就開始發展,1845年,那些軍人就由我們今天上環一路搬遷過來中環這邊,建造軍營 慢慢地商人就在這邊居住下來,軍人商人夏天需要比較多的雪,我們叫飲冰,不是雪而是冰,當時就妙想天開,英國的商人就想在這裡發展做一間制冰廠,於是就挖了這條坑,鋪了底。

  人工的水渠挖好之後,清澈的泉水一路蜿蜒流下,英國商人的夢想眼看就要變成現實,但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了。

  香港著名歷史學家 蕭國健:希望在山腳下面建一間冰廠,怎知制冰的價錢還貴過在美國和加拿大運過來的冰塊,結果就放棄了,於是冰廠的名字就這麼留下來了,慢慢地人們為了紀念曾經試過一間冰廠的建設,英文就叫ice house street,中國人錯誤地譯成雪廠街。

  雖然雪廠關閉了,但雪廠街的名字卻依然流傳。後來這塊地歸到香港牛奶公司名下,先後建了兩座倉庫,一直使用到20世紀末。現在所見到的這一座興建於1913年,已經成為香港藝穗會的會址,由於正值休息時間,無法看到裏面現在的設置。 而1917年這一座就成為外國記者協會的辦事處和俱樂部,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經常在這裡齊聚小酌 、用餐及交換各種消息。

  外國記者會樓層的內部裝璜有暗色木材的嵌板,還有長型吧臺,屋頂上是舊式的風扇,墻壁上挂滿黑白照片,客人可以在這裡用餐、上網,享受優閒自得的氣氛。 今天的雪廠街,已經變成一條繁忙的街道,靜靜佇立的藝穗會和外國記者會,成為其中標誌性的建築。

  摩肩接踵的忙碌上班族,古老而時新的樓宇,雪廠街融合了東方的傳統和西方的文化,令香港流露出獨一無二的世紀風華。

責編:張蘭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