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7月25號從北京啟程的中俄友誼之旅在完成了全部15000公里行程後,9月4號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劃上句號。40多天來,記者用鏡頭記錄和詮釋著睦鄰友好四個字的現實涵義,今天將和您一起回顧一路走來的精彩。
當地時間9月4號上午10點半,中俄友誼之旅車隊來到了終點站莫斯科紅場,一場簡短而熱情的歡迎儀式在這裡舉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家杜馬、外交部和莫斯科市的官員以及中國駐俄羅斯聯邦特命全權大使劉古昌等中方嘉賓,共同為中俄友誼之旅劃上圓滿的句號。這幾天恰逢俄羅斯民眾慶祝莫斯科建城859週年,中俄友誼之旅報道團成員在全城同歡的氛圍中結束了全部行程。
從盛夏的七月到初秋的九月,我們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認識中國的北方鄰居。
我們看。從滿洲裏跨出國門,我們一路看麵包蘸鹽這種俄羅斯民族的最高禮儀,看熱情奔放的舞姿,看一見如故的笑容。
我們看。從廣袤的西伯利亞我們看到俄羅斯的遼闊,我們更看到上天對這片土地的厚愛:一個貝加爾湖竟佔了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足夠世界50億人喝半個世紀;蘊藏在這片土地下充足的石油正支撐一個大國的復興;而覆蓋了俄羅斯近二分之一領土的森林更是這個鄰邦引以為傲的綠色的富饒。
我們聽。我們一路聽別有味道的“普通話”,那是俄羅斯朋友在用漢語噓寒問暖;聽鄂木斯剋女孩訴説對旗袍和紙扇的迷戀;或是聽久負盛名的喀山大學、莫斯科大學訴説研究中華文化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我們聽聽用俄羅斯樂器演繹的中國江南民歌《茉莉花》,聽俄羅斯藝術家唱“萬水千山只等閒”。
我們認識。認識那些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俄羅斯人,曾在中國生活10多年的比丘林是其中一位,他因將《三字經》等中國典籍翻譯成俄語而成為俄國的漢學先驅,一生折服於中國文化的比丘林最後 更用漢字刻下了自己的墓誌銘。
我們也認識那些與俄羅斯結下不解之緣的中國人,遠在伊萬諾沃的國際兒童院曾經生活過100多位中國兒童。當毛澤東、朱德等中國一代偉人為革命赴湯蹈火之際,伊萬諾沃的民眾以兄弟般的友誼為他們的後代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寧的世界。
我們也認識那些正用拼搏寫就傳奇的華人,在聖彼得堡,來自上海的建設者正在用自己的東方智慧和藝術靈感締造新的建築經典??代表這座古城最現代一面的 波羅的海明珠。我們更認識一種源遠流長、積澱深厚的文化,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國,我們認識到這裡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從天安門到紅場,我們翻山越嶺,我們風雨兼程,15000公里漫漫行程,車輪丈量的是萬水千山的距離,而心靈體會的是心心相印的默契。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