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八榮八恥”的倫理價值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07:49 來源:人民日報
何謂榮辱觀?榮辱觀是人們對榮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觀點,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榮辱觀不僅是一個民族思想道德的基點,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今天,弘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奮進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展現了中國人應有的精神面貌,是把道德建設放到治國方略高度的必然結果。“八榮八恥”的倫理價值何在?概括而言,體現為四個方面的統一。
道德現實針對性與道德體系完整性的統一。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高度概括。它既有內在的自我約束要求,又有外在的制度規範;既有道德底線的堅守,又有超越自我的追求;既有道德共識的肯定,又有社會主義道德特性的闡發。具體地説,熱愛祖國、服務人民是“立身之本”,是每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大我”,也是人們實現個人價值的根本依託;崇尚科學、辛勤勞動是“成人之路”,勞動創造了人,科學成就了人,人之所以能夠自我創造、自我生成,靠的就是勞動和科學;團結互助、誠實守信是“做人之道”,人是社會的人,做人之道在於誠信、助人和團結;遵紀守法、艱苦奮鬥是“律己之規”,是人們自強不息和自我完善的不竭動力,是他律內化為自律的根本途徑,也是檢驗每個人道德自律狀況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堅守道德底線與追求道德理想的統一。道德理想是引導人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動力,是道德本質的集中體現;道德底線則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是沒有泯滅的良知。過去,人們往往誇大了二者的界限,因而在實踐中容易走極端:或者以為只要高舉道德理想旗幟,不必注重道德底線的構建,就能實現道德教化的功能;或者以為只要講道德底線,即使丟棄了道德理想,也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殊不知,丟棄道德理想也就喪失了道德底線,拆除道德底線也就架空了道德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揭示了道德建設的規律,這就是道德理想的塑造和道德底線的構建必須統一。“八榮八恥”中的每一條,都體現了做人的道德底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如果“八榮八恥”真正成為個人自覺的道德實踐,那麼,也就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道德理想境界。總之,道德底線是道德實踐的基點和起點,道德理想則是道德實踐的方向。這是一個統一的實踐過程,不應把它們截然分開。
道德繼承性與鮮明時代特色的統一。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優秀道德傳統和鮮明時代特色的有機統一。它的道德繼承性,不僅表現在努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在當代的集中體現,而且充分吸納了人類的道德文明傳統,體現了人類道德文明的共同追求。比如,熱愛祖國、團結互助、辛勤勞動、誠實守信、艱苦奮鬥,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是所有民族共有的優秀道德傳統。然而,“八榮八恥”又不僅僅是傳統道德文明的集合,它還集中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民的道德追求,在傳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八榮八恥”把個人對民族、國家、社會的責任和自我完善有機統一起來,從而塑造出當代中國的道德精神。因此,“八榮八恥”蘊含著新的時代內容。而服務人民、崇尚科學、遵紀守法,則更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時俱進的特點。
道德普遍準則與社會主義特性的統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又體現了人類道德的普遍準則。因此,我們在把握“八榮八恥”時,必須透過其道德普遍準則領悟其道德的社會主義特性。社會主義榮辱觀強調“熱愛祖國”,當然包括熱愛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但更直接的是熱愛社會主義中國;強調“服務人民”,更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根本宗旨和道德追求,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共産主義者最崇高的道德境界,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強調“艱苦奮鬥”,並不是主張個人的苦修苦練,更不是提倡純粹的個人奮鬥,而是高揚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只有透過“八榮八恥”的道德普遍準則領悟其道德的社會主義特性,才能真正把握“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內涵。
綜合來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倫理價值非常豐富,我們應在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努力實踐。從個體來講,需要把“八榮八恥”作為道德標桿,以之規範言行、砥礪品質;就社會而言,需要把“八榮八恥”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融為一體,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同時,特別要注重把外在的道德規範內化為自覺的道德約束,通過道德他律推動道德自律,努力實現道德他律與道德自律的良性互動。《人民日報》/侯惠勤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