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GSM網絡二期工程覆蓋率將達到95%以上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30日 23: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30日電(記者 劉育英)青藏鐵路沿線的移動網絡覆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移動網,目前覆蓋已經超過80%,記者從青海移動和西藏移動了解到,二期工程後,網絡覆蓋率將達到95%以上,列車乘客和沿線居民可以享受到無線網絡帶來的便利。
7月中旬,記者乘坐青藏鐵路列車從青海格爾木出發,經玉珠峰、沱沱河、通天河、五道梁、雁石坪、唐古拉、安多、那曲等地最後到達拉薩。在1900多公里的沿途,車廂裏乘客在大多數路段可以收發短信,接聽電話,更有乘客用手機拍下美麗的大草原風光,以彩信的形式發給親友。
青海移動總經理鄭愛軍介紹説,青藏鐵路在青海境內1400多公里,其中有連續350多公里海拔在4800米以上,在這樣的條件下,青海移動在格爾木至唐古拉山口沿線架設18個基站,實現了80%以上的網絡覆蓋,西寧至格爾木的網絡覆蓋率超過95%。
西藏移動副總經理朱大蓀説,青藏鐵路網絡覆蓋工程啟動後,西藏移動新建移動基站21個,加上原有的20個基站,移動基站總計達到41個,青藏鐵路在西藏境內580多公里的沿線上,網絡覆蓋達到85%以上。
惠及沿線居民
據了解,青藏鐵路沿線網絡覆蓋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不僅方便鐵路旅客的通話方便,更要考慮到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沿途居民的通話保障。
格爾木移動介紹説,納赤臺、西大灘、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等地是常住人口及長途運輸者等流動人口的歇腳之地,鐵路建設者和服務人員進入後,人口數已經達到3萬人以上,他們有着大量通信需求。
在青藏公路上,電話不僅是工作和交流的需要,在危急的時候,更是救命的需要。青藏鐵路沿線覆蓋GSM網絡後 ,青藏公路的網絡覆蓋也能達到80%。2006年6月15日,中鐵四局運輸鐵路建設物資的一輛青海本地東風貨車在途經柴旦飲馬峽時,車輛陷在泥潭裏,司機張海林驚訝地發現,這裡以前是盲區,而現在已經有了手機信號,通過手機,單位派來了救援車輛,使他脫離了困境。
目前,西藏已有長途光纜4000多公里,實現縣縣通電話,移動網絡覆蓋主要交通幹線、重要集鎮和邊防要地。納木措、羊卓雍湖、珠峰大本營等景點和公路沿線基站的開通,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便利,還解決了廣大農牧民通信難的問題,促進了經濟發展。青海的電話村通率達到88%,格爾木移動公司為保證村通和青藏鐵路沿線的通信,已新招100多名維護人員。
二期工程即將啟動
青藏鐵路沿線的移動網絡覆蓋是在高海拔、高寒天氣、高原凍土的自然條件下實現的,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網絡覆蓋,堪稱一項奇蹟。
施工人員在建設過程中不斷遇到難題。在高原的千年凍土上,土地非常堅硬,鋼釬打下去只有一個小點,施工人員只能用炸藥引爆,通常一個9平米的塔基要近十天才能完成;天氣嚴寒,突如其來的暴風雪、罡風、雪雹,常使施工人員措手不及,帳篷被吹跑了,工作人員就在涵洞裏住上一宿;高原缺氧,唐古拉山口海拔五千多米,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普通人在這裡如同負重20公斤,而施工人員還要手推肩扛,將基站、鐵塔、蓄電池等設備運到站址。
為了使基站的建設不破壞青藏高原的環境,青海移動和西藏移動在施工前和高原凍土研究所、環保部門共同商討施工方式,儘量不佔用或少佔用耕地或草場。記者在青藏鐵路沿途看到,不少基站塔基的水泥上,描繪了藏文化風格的繪畫,使基站和當地環境相融合。
記者從青海移動和西藏移動了解到,在一期工程順利完工後,兩公司已經規劃了二期網絡覆蓋工程,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廣度覆蓋,解決鐵路沿線有些地段沒有信號的問題,實現無縫覆蓋,二是深度覆蓋,使青藏鐵路沿線的移動業務也象內地一樣,可以實現語音和豐富多彩的數據業務,如彩信、彩鈴、GPRS上網等。通過二期工程,網絡覆蓋將得到改善,覆蓋率將超過95%以上。
通信設施頻繁被盜
據了解,儘管一期工程建設完成,但是後期維護工作和基站設施的安全問題對移動公司來説仍是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太陽能基板經常被不法分子偷盜,使基站不能正常工作。西藏移動介紹説,從2005年3月到2006年4月,共丟失太陽能基板3000多塊,損失150多萬。在納木措湖附近的一個基站上,價值120萬元的太陽能基板全部被盜。此外,丟失的通信設施還包括變壓器等。
經了解,採用太陽能基板作為電源主要是由於青藏鐵路沿線的高壓電纜的電壓不能滿足需要,而鐵路通信專網的電源雖然能夠滿足需要,但是中國移動和鐵路部門尚未達成共識,實現資源的共享。
採用太陽能基板不僅成本高,而且受制於天氣情況。如果連續三天陰天,太陽能基板就不能提供基站的供電,通信也不能正常進行。
為了保護通信設施,移動公司需要聘用當地居民作為值守人員,或者從公司派駐值守人員。一個基站需要兩名值守,一名值守一個月的工資至少要一兩千元。也就是説,一個基站一年僅值守的費用就需要兩萬元以上,還不包括技術上的維護。
而青藏鐵路沿線的移動通信由於業務量小,短期內不可能盈利,不能支撐巨大的後期維護投入。只有部門間加強協作,實現資源共享,才能節省社會資源,使移動通信網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