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兩岸四地“千里走青藏”
專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 |
六位主持人在發佈會上 |
| |
李心怡,王德愷在西寧車站 |
| |
陳展鵬、夏嘉璐和當地的歌王 |
| |
千里走青藏---當地著名的歌王 |
| |
張羽在清真寺 |
| |
張羽、盧秀芳在清真大寺 |
東方時空消息: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在7月1號全線通車了,而在此之前,我們《東方時空》欄目也做出了一個小小的壯舉,我們聯合了台灣、香港、澳門,一共六家華人電視媒體歷時17天,行程2000多公里,完成了一次大型的採訪報道。從今天開始,《東方時空》將隆重推出由兩岸四地六家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新聞專題節目《千里走青藏》。
首先來看一下青藏鐵路的線路圖,青藏鐵路的起點是青海的西寧,終點是西藏的拉薩,全長1956公里。我們這次採訪是兵分幾路,沿青藏線鐵路和青藏公路齊頭並進,在這2000多公里的行程當中,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工程壯觀,會看到什麼樣的奇地壯觀的自然景觀,又體驗到什麼樣的多姿多彩民族風情和社會風情,我們又接受到了什麼心理和生理上的高原考驗,我們都會一一呈現在節目當中。
今天就讓我們從西寧出發。
當飛機飛臨西寧上空的時候,我們從飛機上看到了遠處連綿不斷的雪山,我的同行們都紛紛拿出相機開始拍攝,此刻每個人心中都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之情。
盧秀芳 台灣東森電視臺主播:啊,我們到達西寧了,從下飛機開始的第一步,之後每一步對我來講都是一個新鮮的體驗,因為我從來沒有來過青海,也沒有來到西藏,真希望高原反應不要發作,一定能夠把這個報道做好。
陳展鵬 香港亞洲電視臺主持人:很興奮,很緊張,很有英雄的感覺,我要挑戰一個全世界最高的一個火車站,就是唐古拉山,我相信這次的旅行應該非常的精彩。
李心怡 澳門廣播電視有限公司主持人:我希望我能夠把整個路程、整個過程,這麼偉大的工程帶回澳門,讓我們澳門同胞與他們一同感受這是中華兒女的驕傲,我們啟程。
王德凱 台灣TVBS電視臺主播:西寧,西邊安寧,涼夏之都,避暑聖地,我們要在這裡接受一些高原的訓練,然後開始我們千里走青藏的腳步。
張羽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到西寧了,當我們的飛機徐徐在西寧上空要降落的時候,你首先就會看到連綿不斷的雪峰,然後是黃色的雄山峻嶺,最後才是鬱鬱蔥蔥的西寧河谷,遠處的雪山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且我們的車輪要翻過它,最終達到世界第三級,對這條路,我所要準備的就是要健康的心裏、敏感的心和發現力。
夏嘉潞 台灣中天電視臺主播: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在西寧下塌的飯店,這個飯店很高,我們住在15層樓,不過我們已經在海拔2300米的地方,還好,身體上沒有很好的狀態,準備了紅景天,所以這一兩天準備開始吃了,這裡頭的裝備是為了未來幾天要使用的,所以今天在這裡,我們可以好好睡個好覺,洗個好澡,因為未來幾天的日子會越來越辛苦。
2006年5月23日上午十點,我們《千里走青藏》攝製組在西寧火車站廣場舉辦了此行的啟動儀式,我的同事白岩松也特意趕來助興,為我們鼓勁加油。
白岩松:首先我們要請出這次《千里走青藏》的兩岸四地的六位主播,當然了為了表示這種祝福,青海當地的同仁也好,還有觀眾朋友也好,他們一定要用當地的儀式,獻上祝福,獻上哈達。
接下來就要回到主持人的老本行了,這時候我開始不羨慕你們了,開始同情你們了,因為接下來是考試階段,先把題板拿來,長這麼大第一回當考別人的人。張羽。
張羽:這是白岩松的存摺密碼。
白岩松:回答正確。把話筒給秀芳就行了。
張羽:這個數字,5072是我們青藏鐵路最高點,也是世界鐵路最高點。
白岩松:這個數字答對了。張羽到過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多高?
張羽:我曾經在海拔四千初的一點時候呆過半個小時左右,後來覺得比較難受,因為當時帶的兩罐隨身氧氣已經吸完了,實在沒有氧氣吸了,我説那咱們就下去了。
白岩松:這一次要過五千?
張羽:所以這也是我要面臨的一個挑戰呢,説實話行不行,現在還真的不知道,不光我,我想我們六位,我們六位同行都可能沒有達到過這樣高度,所以這也是我們人身新的高度,當然走青藏鐵路線是人生新的高度,我們希望我們能堅持下來,完成任務。
白岩松:接下來我們換一個數字。
李心怡:凍土的那個路段是嗎?是什麼?展鵬
陳展鵬:是過四千米的一個路段。
李心怡:是嗎,是,你答對了。對,他答對了。
白岩松:給點掌聲好不好。恭喜你們答對了。
李心怡:謝謝展鵬。
主持人:心怡,澳門很熱,但是祝你越往上將越涼,你都做了哪些準備?
李心怡:就是放開,什麼都能夠制人,不那麼緊張,什麼事都好辦,我把這句話好好的記住,希望這次的路程能把所見到的一切事情待到澳門特區,讓我們的同胞們也能夠深深的感受這一個世界上的大工程,也是我們華人的光榮。
白岩松:接下來給展鵬。
陳展鵬:有提示了,這位女士告訴我,可能是平均的海拔。
白岩松:把話筒給她。是什麼意思?
王德凱:會不會是新線路段平均海拔高度。
白岩松:恭喜你答對了。但是展鵬你做了哪些準備,來高原之前,以前到過這麼高的地方嗎?
陳展鵬:以前最高去過3700海拔,這一次我過來,其實沒有什麼心理的壓力,我覺得應該可以,因為在香港很多朋友都跟我説,你這次的旅行去哪,我説去青藏鐵路,每人都跟我舉起手指,説好吧,年輕人應該去,行吧,沒問題,有他們給我的信心,我覺得還可以。謝謝。
白岩松:好,謝謝,請你把話筒給嘉潞。
夏嘉潞:這是全長的長度,青藏鐵路。
主持人:全長的長度,回答正確。以前來過這裡?
夏嘉潞:從來沒來過。
主持人:自己最擔心的是什麼?
夏嘉潞:最擔心是工作人員的狀況,幾位夥伴們都討論過,我們其實都算已經比較好的狀態了,因為我們不像很多工作同仁,像我們的攝像機要扛這麼重的機器在這麼高的地方工作,我覺得對所有人來説都是很大的挑戰,所以身體的部分是最大的擔心。
王德凱:這是北京到拉薩行車走青藏鐵路所需要花的時間。
白岩松:我看咱們第一輛車的司機您為什麼要説對?您要是開慢一點,她的答案不就錯了。
司機: 我一定要開快。
白岩松:開快了,她也錯了,咱們奔46走。
司機:那不行。
白岩松:在高原上速度有沒有限制?
司機:在高原上速度有限制,最高時速要達到120。
白岩松: 德凱,恭喜你答對了。這還有第二個答案,這是為了完成兩岸四地千里走青藏,前後方記者加起來的人數,你最好奇的是什麼?在這一條線上,還有未來的十幾天,但是讓你最好奇的?
王德凱:説真的,我最好奇的是,在一些行經過附近還沒有人居住的地方,會是無人的車站,那麼高科技的交通工具行駛在這麼荒涼的原野上,那樣的對比感覺是我最好奇,最想去看的。
白岩松:謝謝。
盧秀芳:41.5,難道是台灣民眾走過青藏線嗎?點五不可能。
白岩松: 現在思維方式就是錯誤的。你的鞋是多大號的?
盧秀芳:我的鞋碼,你洩露了東森電視臺的機密。
白岩松:給大家講一個小小的細節,很精彩,秀芳的鞋碼是41.5,最後在進入高原的時候找女鞋,這麼大的尺碼沒有,所以只好配備了給她一雙男鞋。
盧秀芳:對,我雙的是男鞋,大家也了解東森電視臺的苦心,派一個腳最大,走的快,站得穩的人來。
白岩松:對,因為41.5,底盤會比較穩定一點。
盧秀芳: 對,路遙知馬力。
白岩松:秀芳,好久之前當聽説有青藏鐵路要通車之後就一直有願望一定要來,為什麼?好像我感受這種願望已經超乎你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的願望?
盧秀芳:的確,其實是有私心的。我們看到這次來過程當中,就一波三折,非常的辛苦,但是不管身為台灣的記者,或者台灣的民眾,我想青藏鐵路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夢想,也是一個奇跡,所以這次我想很高興,我們三位來自台灣的記者,我們是帶著所有台灣觀眾的眼睛、鼻子、耳朵一塊來的,我們要用我們的眼睛去見證青藏鐵路建造的歷史,用我們的耳朵去傾聽所有建造鐵路英雄的故事,也希望能聽到藏羚羊在草原上的呼喚,當然我們要用我們的鼻子去努力呼吸稀薄但是清新的青藏高原上的空氣。
白岩松:但是接下來從終點要回到起點,是我介紹下一位嘉賓的方式,從1974年一直到1983年參與到整個青藏鐵路一期的建設過程中,把鐵路一直修到了格爾木,那是那個階段的終點,我要介紹的這位嘉賓就離開了青藏鐵路,但是到了新的世紀,當二期需要他的時候他又回來了,巧得狠,讓他回來又回到了格爾木,又是從終點回到起點,讓我們隆重地請出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副董事長丁原臣,有請。丁總,今天可是把您當成鐵道建設者,沒當成丁總。
丁原臣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副董事長:我作為一個鐵道兵的老戰士,1974年與數萬名鐵道兵進駐青藏高原,鐵道兵第733團駐守在泉井,因為那裏有一股泉水,方圓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人能夠飲用的水,只有柴達木的鹹水,全團3700官兵就靠這股泉水來生活,來施工,不僅在工程上,特別是在生活上,我們的戰士、官兵每天都期待著水車的到來。如果今天刮大風、下大雪可能車來不了,臉盆裏早上洗完臉的水留到晚上洗腳,絕對不會倒掉,只有水車到達了才舍得把那盆水倒掉,我想借此機會跟我一起戰鬥在青藏高原常眠于崑崙山腳下的戰友們説幾句話:戰友們,青藏鐵路修通了,你們放心了!你們的願望實現了!幾代人半個世紀的青藏夢圓了!!!
白岩松:我的六位同仁馬上就要出發了,他們將兵分三路,在今天的採訪過程中,第一路將去離西寧火車站很近的青藏鐵路指揮大廳去進行採訪,第二路要去咱們西寧的東關清真寺進行採訪,第三路當然到了青海要採訪著名的花兒了,等待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報道。
西寧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城市,人口有100多萬,少數民族佔到了23%,這座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城市,是從古絲綢南路和唐伯古道的重鎮,也是古今東西往來的必經之地。
20世紀,美國火車旅行家保羅.泰魯在遊歷中國一書中寫到,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然而在2006年7月1號,當第一列火車在青藏鐵路線投入全線正式運營的那一刻起,一切已經發生了改變。其實修建通往世界之巔的鐵路,這個嘗試從48年以前就已經開始。1958年,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到格爾木段開工,期間斷斷續續,直到1979年的9月,全長814公里的一期鐵路修通建成,1984年正式交付運營。
然而當年的一期線在穿越了80多公里的沼澤地段,一百多公里的風沙區以及42公里像刀刃一樣尖尖突起的鹽殼地帶三大考驗之後,再掙扎著延伸到了青海格爾木32公里外的南山口處就再也無法通行了,因為再往後的道路,太荒涼、太冷、太缺氧。這個寂寞的終點在等待了22年之後,2001年的6月,青藏鐵路新線終於開始在南山口繼續向拉薩延伸。四年多的時間裏,四萬多名建設者挑戰生命極限,在一一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世界那體後,將無數奇跡定格在雪域高原。2005年10月15日,這道耗資超過330億的世界海拔最高、穿越凍土歷程最長的高原鐵路終於全線建成。青藏鐵路新線從格爾木出發,經納赤臺臺、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二道溝,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北部高原上的安多、那曲、當雄、羊八景一路向南到達拉薩,全場1142公里,期間穿越550多公里的多年凍土地段,全線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斷橫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亞口、鋼鐵巨龍一路突破生命禁區穿越雪山崑崙,飛架裂谷天塹,直抵拉薩。
青藏鐵路線的建成不僅僅是一項人類工程史上的偉大奇跡,更是打開了一條絢麗長廊的大門。青藏高原其神秘而獨特的自然文化景觀,吸引著人們前去探訪,這裡有極具生命的佛教聖地塔爾寺,這個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增卡巴大師的誕生地,高僧活佛會聚。這裡有被評為中國最美麗湖泊的青海湖,其間的鳥島上鳥群鋪天蓋地,巍為奇觀。這裡有登山愛好者初學登山最佳訓練基地──玉珠峰,每年的登山節吸引著無數登山者一展身受。這裡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的天堂、可可西裏無人區,藏羚羊穿越鐵路線的場景或許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絕妙著景。這裡又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唐古拉山,站在世界海拔最高的車站悠悠百雲伸手可及,而青藏鐵路線作為連接內地與青藏高原的紐帶,沿途濃郁奇特的民族風情更是吸引著世人前去體驗。
王德凱:心怡,我們青藏鐵路之行從西寧開始?
李心怡:對,到了青藏鐵路就在這裡,這裡就是起點。
王德凱:不是格爾木嗎?
李心怡:格爾木到拉薩這是第二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就是海拔最高的那一段。
王德凱:在很高的山上?
李心怡:沒錯。
王德凱:那怎麼管理這鐵路?
李心怡:我也想知道,大家也想知道對嗎?那我們就去高科技第二調動中心看看什麼情況。
王德凱: 高科技調動中心?
李心怡: 對,沒錯,走吧。
王德凱:好,趕快去看。
奚宗強 青藏鐵路公司調度所主任:你們看見的大屏幕上是拉薩列車運行情況,到拉薩全長1145公里,有45個車站。
李心怡: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列車在什麼位置?
奚宗強:像玉珠峰車站寫著55005次,這就是開放拉薩的列車,現在還沒有開放,這列車不能開,一開放就以往拉薩方向開了。目前來講,這套設備是我們國家最先進的。
王德凱:請問什麼可以表現出他高科技的部分?
奚宗強:是整個行車和傳統的方法不一樣,是靠著衛星定位,來確定列車的位置。
王德凱: 那玉珠峰,比如車在這邊,這邊是控制中心,你們要怎麼聯絡它呢?
奚宗強:我們有四套通訊設備,可以把列車上和車站聯合。
李心怡:我們現在跟他們先聯絡吧。你好,我是澳門電視臺的記者,我是李心怡。
王德凱: 你好,我是台灣電視臺的記者,我是王德凱。
李心怡:你感覺怎麼了?
工作人員:感覺反正是好難受。
王德凱:聽説是高度最高的,有人控制車站。
工作人員:對。
李心怡:但是我看到氧氣桶。
工作人員:對。
王德凱:你們坐在屏幕前面監控,一個班到多久時間?
工作人員:24個小時。
王德凱:4個下時。
工作人員:24個小時。
王德凱:那你都不會打瞌睡嗎?
工作人員:不至於。我還要休息24個小時的。
王德凱:很厲害,但是24個小時還是很累。
李心怡:對,好我不耽誤你時間好嗎?
工作人員:好吧。
李心怡: 有空多休息,謝謝。
工作人員: 好吧,再見!
王德凱: 好辛苦。
李心怡: 還有剛才説的聯絡方式有很多。
奚宗強: 總共有六個電話,主要有程控電話,這是FAR調度點,這GSM─R,另外我們還準備了海事衛星電話。
我們現在看到的安多車站是青藏鐵路進入西藏的第一大站,距西寧1513公里,海拔4702米,汪文德告訴我們,由於考慮到鐵路高原的特殊情況,所以準備了這四套設備保證跟列車聯絡萬無一失,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在格拉線45個車站當中,有38個是無人值守的車站,調動中心透過遙控可以監控到沿線的風力大小,並且根據風力來指揮行車,調度員還能憑藉多角度的網絡監控,向所有的車站機車發動各種調動命令與行車屏陣。
王德凱:現在這個站又不是剛才那個站了。
李心怡: 剛才是安多。
汪文德 青藏鐵路公司調度所列車調度員: 這是南山口。這個山以後就進入4000米海拔的地區了。
王德凱:那這個站有多高?
汪文德:3080米。
王德凱:在這邊下車會是鐵路沿線,這個站附近有什麼有趣的東西,如果我是遊客在這兒下的車,沿線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汪文德:有好多觀景臺,下了車可以到觀景臺去看看周圍的風景。還有草地。
王德凱:説還會經過一些少數民族住的地方是不是?所以遊客有可以去拜訪他們村落?
汪文德: 對。
王德凱: 好想去。
李心怡: 對,我們明天出發,到時候出發之前,我知道還有其他的介紹吧。
王德凱:因為我們現在在西寧,好像聽説有很好玩的事情,我們去看看其他人在哪玩好不好?
李心怡:好。
張羽: 現在咱們到這兒是一個回民居住區,所以我要帶你看整個西北地區最大的清真寺。
盧秀芳:我也注意到了,這個清真寺都是在鬧區。
張羽:對,青海的地方,一個是回族,一個是撒拉族,他們都是篤信伊斯蘭教的,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清真寺,所以這一塊是一個回族聚集區,自然他們就會有清真寺。咱們已經到了,這是整個西北地區最大的清真寺。
盧秀芳: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
張羽:這個青海地區它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像在西寧市像回族就有將近20萬,整個青海地區有80多萬,他們都是信伊斯蘭教的,咱們到了,這個教長出來了,您好您好,打擾了,到您這兒參觀參觀,來自台灣的盧秀芳。
盧秀芳:我是台灣東森電視臺的盧秀芳,您好。
張羽:到您這兒看一看。
教長:歡迎,歡迎。清鎮寺初建是清朝,有1900多年曆史。
張羽:這個有一點意思,這個牌樓是伊斯蘭風格的,連大殿好像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式的建築。
教長:大殿上面3個瓶子是修建大殿的時候,甘肅拉卜楞寺院,就是藏傳佛教的寺院給我們送的,標誌著我們中國各民族的團結。
張羽: 它是佛教。
教長: 給我們送過來的。
張羽:所以你看挺有意思,建築風格有伊斯蘭風格,還有中國漢族人傳統風格,上面還有藏族佛教的印記。
盧秀芳:是融合的。
張羽: 所以是多民族,多宗教的融合。
盧秀芳: 體現了團結。
張羽: 這就是禮拜大殿了。
教長:對,這是禮拜大殿。
盧秀芳: 1500米。
張羽:我們可以進去參觀一下嗎?
教長:女性不讓進。
張羽:不讓進。
盧秀芳:女性不能進去。
張羽:這是咱們的教規。那不好意思,秀芳,不方便了。
盧秀芳:沒有關係,我的遺憾就由你來完成,待會兒您給我介紹一下。
張羽:沒關係,我給你彌補一下,因為整個周圍都是回民地區的特色區,你可以體驗體驗他們的生活,待會兒我完了去找你。
盧秀芳:那我在那兒等你,再見。
張羽:再見。
張羽:像那邊磚雕的裝飾。
教長: 這是當時修建的。
張羽: 這個磚調很像是漢族文化的裝飾,這個建設受漢族文化影響很大。這就是禮拜大殿。
教長:對,這是禮拜大殿。
張羽:那個方向是不是就是朝向聖地麥加的方向。我發現這個大殿四週沒有太多的裝飾,包括我去一些清真寺,從來沒有這樣的。
馬長慶 西寧市東關清真寺教長:沒有,他心目中就是崇拜阿拉,不拜偶像,不放偶像。
張羽:我們看到像正面的經文是什麼意思?
馬長慶:那個經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每天有五次禮拜,五次禮拜的人有七千左右。
這時我發現來清真寺的人越來越多,這才明白,馬上就要到下午做禮拜的時間了,為了不影響教長講經,我便與教長握手告別。
張羽:禮拜的時間馬上要到了,我們現在看到這廣場陸陸續續來了很多穆斯林的朋友,他們在禮拜之前,實際上還有一個程序,現在教長已經準備給他們講課了,我們請一個年輕的阿訇帶我們去看看潔凈的地方。
阿訇:往前走。
張羽:在清真寺都有這樣的潔凈的地方,每次來之前一定要潔凈嗎?
阿訇:必須潔凈,這是必須的,如果不潔凈,這裡是不會接受的,現在穆斯林都在洗小凈。
張羽:在進行結晶的時候講究一定的模式是吧。
阿訇: 對著,對著水龍頭不能洗,因為這樣很浪費。
張羽:所以每次都是先把水接到銅壺當中,用壺裏的水來洗,所以一般小凈用這樣的壺,大概是一壺半的水就夠了。
東關清真大寺學員:對。首先進來以後,呢我要為做禮拜而做小凈,心裏面要默念,然後進來呢,接上乾淨的水,在這裡先把手洗三次,同時心裏面還有一種默念,求真主保護我們不要幹一些非法的事情,把手洗乾淨以後,還要漱口,心裏面還要有一種默念,漱口的時候,使我的嘴乾淨,説一些清潔的話,有意義的話,不要背叛他人,然後嗆鼻三次,意思就是以後再不聞歪風邪氣。第三就要洗臉了,心裏面還要默念,真主啊,我洗了臉以後,做一些光輝的事情。
掌羽:穆斯林在小凈的過程當中,不光是身體潔凈的過程,實際也是一個心理潔凈的過程。
阿訇:對對。凈身同時凈心,是這樣。
張羽:禮拜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我們也就不便打擾了,正好我可以到旁邊的街道找秀芳了。
通過了解我知道,平時禮拜大殿可同時容納1500人做禮拜,到了每週五便是伊斯蘭的主麻日,來清真寺做禮拜的人將達到兩萬人,而每年的開齋節宰生節,做禮拜的人則可以達到十萬。在清真寺的外面,便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穆斯林農貿市場,當地的回族為了做禮拜方便,一般選擇在清真寺附近居住,如今這個農貿市場即將改造,一年之後,這裡將會是穆斯林風情一條街,那個時候的建築會更加突出穆斯林風格,盧秀芳和我分手之後便來到了這裡。
盧秀芳:這邊有一個名字叫做穆斯林一條街,顧名思義就是賣的是穆斯林吃、用的一些東西,對於來自台灣的我來講,一切都是非常新鮮,很難得有機會,平常在台北我都很少逛菜市場,結果來到西寧逛菜市場,非常難得的經驗。這是什麼瓜?這叫什麼瓜?
老闆:菜瓜。
盧秀芳:這是菜瓜。這個瓜從來沒有見過,台灣也有一種菜瓜,可是長得跟這個完全不一樣。
老闆: 好看一點。
盧秀芳:怎麼吃?
老闆:就炒著吃,炒肉。
盧秀芳: 謝謝,要不是我20天后才能夠回到台北,真想買一個帶回去試試看。當然沿途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脆皮蛋糕、烤饃,中午吃飽了,否則真的很想嘗一嘗這個味道。
盧秀芳:這兩個好像不太一樣,這個是材料不一樣。
老闆:這是青稞面。
盧秀芳:是青稞嗎?
老闆:對。
盧秀芳:那這個呢?
老闆: 是白麵。
張羽:秀芳,還在這兒高興呢?
盧秀芳:張羽。
張羽:玩得挺高興的。
盧秀芳:沒有,我正在研究這個。
張羽: 知道這個是什麼嗎?
盧秀芳:這個是用青稞面做的,這個是玉米麵的,這個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張羽:我帶來一個朋友。
盧秀芳:你好,你好。
張羽:盧秀芳,東森臺的。
盧秀芳: 謝謝你。
張羽:帶我們去一個人家,就住旁邊,非常有傳奇特色的,穆老家,這個街,他跟我介紹過,當年張大千在他們家住過。
盧秀芳: 張大千。
張羽:在台灣非常有名吧。
盧秀芳:對,非常有名,他的畫可值錢了。
張羽:那看看他家裏還有沒有。
盧秀芳:是啊。
尹處長:穆畢業于復旦大學。
張羽:穆老師畢業于復旦大學,後來到的青海。
尹處長:他就是青海人,上的復旦大學。
盧秀芳:張羽,你看這房子多特別,在高樓當中,獨樹一幟。
張羽: 室內桃源,自己一個小院。
尹處長告訴我們,這個小院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面墻就是清朝末年雕刻的,如今83歲的穆老已是四世同唐,一家17口人都生活在這裡,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城市改造,有人要拆掉這個小院,穆老一再堅持才得以保留下來。當年張大先生在這間小屋裏居住了十多天,現在我們仍能看到張大千在這裡居住的痕跡,這塊磚雕就是根據先生的畫雕刻而成的。
張羽: 穆老,大千當時為什麼到您這兒來住呢?
穆老:大千先生當時由我父親陪著,他跟我父親關係相當好。
張羽:他來青海做什麼?
穆老:他在青海,他是到敦煌去的,我父親到敦煌去把他接回來,接到青海來,馬步芳請他的。
張羽: 當時到敦煌臨摹壁畫。
穆老: 對。
盧秀芳:那時候您好像還是個孩子。
穆老:對,我十幾歲,1944年。
盧秀芳:您那時候是個孩子,他那時候已經是非常有名的畫家了,他對您的態度怎麼樣?
穆老:他非常喜歡我,他要吃飯,我給他端來,這樣他非常喜歡。
盧秀芳:大千先生也是一個著名的美食家,很講究吃的,你們做什麼給他吃呢?
穆老:他最喜歡的就是青海的炸醬面。
張羽:大千先生在這個屋裏住了多長時間?
穆老: 住了十幾天。
張羽: 你那個時候沒有跟他學畫畫?
穆老: 我沒學,他説要好好唸書啊,我這個名字是張大千先生起的,我原來是穆仁,他後來給我起的穆雍,康熙雍正的雍,然後他給我起了一個肅國,給我哥哥起了個珍貴,給我起了肅國,甘肅的肅,肅國。
張羽:後來您就考入了復旦大學。您好好學習。從復旦大學回來以後,打算做什麼工作?
穆老:回來在家裏面當老師,當教員。
張羽:我們聽説青海民間有一個花兒,您會唱嗎?
穆老:花兒,大部分都會唱。
張羽:您會唱嗎?
穆老: 我們小的時候,也唱,王洛彬在青海住過,青海是一個好地方。青海是一片片好地方,青海是一位美麗的姑娘。
穆老唱起的花兒是山歌的一種,大部分是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間對唱的情歌,由於歌詞樸實、鮮明,並且韻律優美,人們又稱花兒為西北之魂。
夏嘉潞:展鵬你看到雪山了,應該快到了。
陳展鵬:快到了。
夏嘉潞:這裡看起來很漂亮,如果在這邊聽到有人唱花兒,在山裏唱會感覺很棒。
陳展鵬:對啊。
夏嘉潞:迫不急待了。
陳展鵬:這樣看上去很漂亮。
夏嘉潞:所以在這邊聽花兒,感覺一定很好,趕快給我們找來唱花兒的人。
陳展鵬:開快點,開快點。
出發前當地人告訴我們,土族有一位66歲的女歌王,她從10歲就開始唱花兒了,於是我們決定去找這位花兒歌王。驅車30公里來到了土族自治區,在快到她家的地方聽到了一陣清脆嘹亮的歌聲,歌王的女兒告訴我們,這是她的媽媽在唱歌,我們尋著聲音找到了歌王。
陳展鵬:阿媽,你小的時候為什麼要學花兒呢?
馬明山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花兒”歌王:我媽媽要離婚了,領著我在鄰居家改嫁,改嫁以後,我有一個後父,對我特別不好,經常打罵,我氣得很,因此出去唱花兒,有的時候唱花兒就哭,有的時候高興,唱花兒就笑。
陳展鵬:説第一次碰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就要唱花兒。
馬明山: 談戀愛的時候十八九了話,那個時候有個男孩,他嗓子特別亮,唱得很好,他那邊唱過來,我這邊唱過去。
夏嘉潞:他怎麼知道是你唱的呢?
馬明山: 一聽就知道,他知道,這個地方我唱的最好。
陳展鵬:是歌王。
馬明山:我唱的棒。 他在那個山上五天,那個山上必定聽到我的聲音,有十五六里路,那邊他勞動,我在這個地方走路,這時候還要對他唱,唱過去,你愛我嗎?我愛你嗎?都是這樣。
夏嘉潞:哦,他説你愛我嗎?你説我愛你,好浪漫。後來呢?
馬明山:那個時候我的身份不好,我爸爸是馬步芳手底下的一個軍官,男方是共産黨員,家庭身份好,他19歲去當兵了,騎著馬,走的時候他唱過來的時候,我唱過去的時候,但是我們倆離開了,那個時候唱的是離開的話,人家當兵走了,我是在家勞動,他一當兵回來,我的身份不好,他是共産黨員,不能結婚。
夏嘉潞:不能結婚,後來怎麼辦?
馬明山:後來怎麼辦呢?很遺憾啊,後來這個人是包辦婚姻一點感情都沒有,不行。
陳展鵬:跟現在都很不同。
馬明山:我的日子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又聽到了老人的歌聲,在我們看來生活其實就像五味瓶,甜、酸、苦、辣、鹹都品嘗過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盧秀芳:今天除了體會到不一樣的人文風情,我也體會到兩岸之間的工作作業模式很不一樣,對我來講,今天可以説是一個新的學習。
陳展鵬:今天我們拍了一個愛情的故事,因為他們唱歌是花兒,內容全部講一些感情的,我自己拍了一個阿媽差不多50多歲了,但是她心裏面很有火。
張羽:就是很熱情。
夏嘉潞:我今天跟展鵬一起看阿瑪,我們拍攝真的很辛苦,所以最後一天來到這邊,我心情稍微平衡一點了。
李心怡:今天晚上我也很厲害,因為吃了很多東西,很好吃,這個夜宵很棒。
王德凱:今天我跟心怡一起去看高科技的調動中心,用監視器可以跟幾千公里以外鐵路工作人員通話,覺得那個感覺真的非常奇妙,覺得科技縮短了兩個人的距離,因為我們要出發看鐵路,在出發之前,要吃苦之前,先來吃一點補,先來吃一點小吃。
張羽:工作了一天確實比較累,剛開始最擔心有高原反應,但是來看,雖然説空氣,氧氣可能比較稀薄一點,但是空氣是乾淨的,非常的乾淨,在這兒呼吸,我感覺比北京更暢快。
盧秀芳:因為你吃了很多羊肉。
張羽:吃羊肉,吃羊肉,羊肉串。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