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6月29日):
“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發展論壇”開幕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三》今天公佈
今天上午,“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發展論壇”在香港開幕,正在香港參觀訪問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了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深化合作 共創輝煌”的主旨演講。《〈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三》也在今天公佈。
賈慶林在論壇上表示,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順時應勢,大有可為,將來國家會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新的有關政策措施,有些政策措施如一時尚不宜在全國實行的,可以在泛珠三角區域內先實行起來。他並就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港澳的經貿合作提出四點意見: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拓寬領域,提升層次。加強協調,優勢互補,實現共贏。根據今天公佈的“安排”補充協議三。內地將進一步在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擴大開放,並與香港加強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合作。在服務貿易領域,從2007年1月1日起,內地在法律、會展、信息技術、視聽、建築、分銷、旅遊、運輸和個體工商戶等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基礎上,進一步對港採取十五項具體開放措施,其中四項屬於放寬股權限制,兩項屬於降低註冊資本、資質條件等門檻,九項屬於放寬地域、經營範圍和自然人流動的條件;進一步對澳門採取十四項具體開放措施,其中四項屬於放寬股權限制,一項 屬於降低註冊資本、資質條件等門檻,九項屬於放寬地域、經營範圍和自然人流動的條件。
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補充協議三將知識産權保護工作列入《安排》,使得內地與香港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拓展到八個。內地與澳門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除了添加知識産權保護外,還涉及會展業合作,使總數達到九個。這些新增領域的具體合作內容有待進一步探討。
香港入境處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香港入境處28號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以吸引內地及海外的優秀人才到港發展。申請人分兩套計分制度,除了根據年齡、學歷、家庭背景和專業資格評分外,加設成就計分制,以吸引例如奧運獎牌得主等人才,預計首批優秀人才會在年底到港。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設有兩套計分制度,分別是綜合計分制和成就計分制。在綜合計分制裏,申請人的年齡、學歷、專業資格、語文能力和家庭背景都會被評分,三十至
三十四歲的得分最高,有三十分。學歷方面,擁有兩個或以上博士學位,可得四十五分;如果有十年相等於學位或專家水平的工作經驗,得分更高達五十分。中英文語文能力好也會佔有優勢。如果在香港有最少一名直系親屬是香港永久居民,可額外得分,滿分是一百六十五分,不足八十分評為不合格。至於成就計分制,只要是國家或國際獎項得主,例如奧運獎牌及諾貝爾獎得主,或者成就得到同行肯定,就一定會被接納。
他要清楚地讓我們知道公司的情況,公司有多少人,有多大,從各方面去看,從而去決定,這是一間真的公司
香港入境處發言人表示,計劃目的是招攬精英或高素質的人才,每年的名額初步訂為1,000個,首批250個名額已開始接受申請,預計第一批優秀人才年底可到港。
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 陳咏梅:甄選將定期進行,將名額分配予最優秀的申請人。獲批准的申請人無須在來港前先獲得本地僱主聘任,並可根據現行的受養人政策,申請帶同其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的子女來港。
人事顧問表示輸入優才對香港勞動力?場有利
不少在香港讀書的內地學生表示,優才計劃有一定吸引力。香港的人事顧問也表示,輸入優才對香港勞動力?場有好處。
李歡2001年通過專才計劃來到香港,兩年前畢業後,以工作簽證留在香港,並成立了網絡公司。她表示,新的優才計劃比舊計劃更具彈性
李歡:給予不單內地,而是國際人才,一個更寬鬆的機會來港,有較長時間找自己的興趣,適合自己的職業來發展。
有人力資源顧問認為,輸入優才計劃對香港勞動力?場有利。
人力資源顧問 蘇偉忠:輸入人才可改善人口素質,可以説是良性循環,促進某一些行業的發展,持續發展,(就業?場)更大,可以帶動周邊職位空缺增加。
他同時認為,銀行、金融、會計和産品技術開發等行業的得益將會最大。
港府發佈
來看特區政府官方網站發佈的消息
1、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九週年的日子,屆時香港特區將舉行升旗儀式和酒會進行慶祝。上午8點,升旗儀式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外的金紫荊廣場舉行。行政長官曾蔭權和政府主要官員都將出席升旗儀式,市民可以前來觀禮,電視也會進行現場直播。升旗儀式結束後,將在會議展覽中心5樓大會堂前廳舉行慶祝酒會。
2、為了幫助有意到香港投資的內地企業,並提供更及時週到的協助及諮詢服務,28號香港投資推廣署及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在廣州舉辦了「投資香港日」,“投資香港服務中心”也同時開幕。投資推廣署同時還推出了「手把手助廣東企業投資香港」資料冊,方便內地企業了解香港的營商環境及投資方式
2、 原定於24號啟用的香港新景點昂坪360推遲使用,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表示,昂坪纜車系統的運作和安全標準均受《架空纜車(安全)條例》監管,纜車設計也足以應付香港一般的天氣。營運商已制定了救援和緊急運輸應變計劃,以應付因暫停纜車服務而發生的情況;機電工程署會緊密監察營運商為纜車系統進行的測試。
從7月1日到7月3日《直通香港》欄目將推出慶祝香港回歸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從7月1日到7月3日《直通香港》欄目將推出特別報道內容包括小社會看大社區、奧運馬術比賽準備,旅遊與CEPA等方面,敬請關注。
CEPA--通關便利化
2004年中國政府開始啟動CEPA政策,如何為香港貨物運輸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務,成為了深圳各個口岸的工作重點。今天的CEPA系列片中,我們的記者要帶領大家去切身感受一下,深圳口岸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深圳的各個口岸都有著明確的工作劃分,我們所熟知的羅湖口岸主要以旅客進入為主,大鵬口岸是全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海運口岸,而皇崗口岸則是香港貨物進入內地市場最多的陸路運輸口岸。
皇崗口岸坐落于深圳河畔,背靠香港元朗青翠的山丘,每天往來與這裡的香港貨車就有三萬輛之多。畢業于遼寧大學的張佳年在這裡工作已經四年了,他告訴記者為了促進內地與港澳的貿易投資,深圳海關在通關便利化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可以説這三年來的變化他可是絕對的見證者。
同期:深圳皇崗海關出口物流關員 張佳年
原來我們用手工操作,一輛車正常的平均速度,大概是3─5分鐘。那我們現在的車輛,電子閘門前到大門開放是2─5秒種,從車輛上磅到車輛正式離開閘門是35秒鐘左右
正文:自動核放系統一共由5個子系統組成,運輸司機的IC卡、單位自動識別系統、電子地磅、電子車牌和電子閘門。海關的工作人員將通過閉路電視,就可以查看到貨車過關的全過程。
這位貨車司機每星期都要往返香港與深圳七、八趟,對於這套自動核放系統他有著最直接的體會。他説現在開車過關真的是很方便,汽車在通過電子地磅時,貨物的重量就已經顯示在電腦熒屏上,過關時再拿出IC卡一刷,只要車輛的電子數據和申報的原始數據相吻合,閘門就會自動打開,再不用象以前那樣排長龍了。
現場同期:香港貨車司機 麥華劍
記者:您擔任這個貨車司機這一行大概有多長時間了?
司機:差不多10年多年。以前繁忙的時候,車多的時候要排隊。
記者:要排多長時間?
司機:兩三個鐘頭都有了。
記者:您最長的時間排過多長時間?
司機:5個小時。
記者:現在大概是多長時間?
司機:現在是海關通關以後,現在差不多就3分鐘
正文:一輛輛貨車就這樣快速的過關了,背後卻凝結著海關各工種的工作人員辛勤努力。皇崗口岸先後進行過6次延關,在2003年正式開始實行24小時通關,這裡是全國唯一一家客運、貨運晝夜通過的口岸,也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不夜城。
記者現場同期
現在是晚上的9點鐘,出口通關迎來了它一天當中的第二個高峰期,很多香港的司機會選擇在深圳吃過晚飯之後,再把貨車開回香港。從我現在所站的這個位置,開到香港的市區,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大概需要三四十分鐘左右
正文:海關的工作即緊張又嚴密,工作人員們告訴記者,對於過境車輛除了要保證時間上的快速,貨物安全更為重要。每天他們都會對進出的貨車進行抽查檢驗,任何細小空隙都逃不過電腦高科技的眼睛。
三年來深圳海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加強溝通協作,簽訂了一系統加大貿易通關便利化的協定。
同期:深圳海關關長 鄒志軍
比如説我們對從香港的海運口岸,運抵深圳的倉儲的物流中心的這樣的貨物,還有從香港的機場,通過陸陸航班,運到深圳機場的航務,我們採取了點對點的,我們叫無縫對接綠色通道,就是在皇崗口岸和駱馬洲口岸不用再辦理常規的轉關和通關手續。從香港的碼頭出來,就可以直接運到深圳的貨場
正文:CEPA政策實施以來,海關工作人員為香港貨物運輸的便利化不懈努力著.
同期:海關總署監管司司長 郝
由於進境地海關和指運地這個口岸之間有一個距離,所以他一到這兒,那邊就可以辦理其它手續了。就把手續都辦了,貨物一到要麼查驗,要麼就直接放行,所以速度就更快。
【正文】海關負責人介紹,內地海關部門將針對各種情況加以調整,保持與特區政府密切合作。下一步實行的跨境快速通關,允行很多手續可以在貨物運行當中審批,當貨車抵達關口時一部份核查工作已經完畢,車輛可以更迅速過關。
CEPA──創造多贏局面
內地與香港和澳門更緊密安排簽署三年來,有效推動了香港、澳門經濟的復蘇,給香港和澳門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少行業和業者嘗到甜頭,得到實惠,同時,安排也為內地的經濟發展開拓了商機。國家商務部廖曉淇副部長説,更緊密安排創造了多贏局面。
2003年6月29日,香港。
:三年前的今天,在國家總理溫家寶的見證下,時任國家商務部安民副部長與時任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共同簽署了《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協議,簡稱CEPA。這是香港回歸六年之後,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簽署的一份重要文件。
溫家寶總理在發表演講時指出,更緊密安排,體現了中央政府和祖國人民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希望能為香港工商界帶來更多商機,為香港經濟提供實際的幫助。
同年10月17日,《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並在2004年1月1日,與香港CEPA同步開始實施。
更緊密安排內容豐富,不僅包括內地與港澳特區的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還包括內地與港澳在金融、旅遊、轉業人士資格互認等領域的合作。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 廖曉淇:《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是中國國家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實質是促進內地與港澳更自由順暢的貿易往來,取消貨物貿易中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逐步消除服務貿易中的各種限制,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經貿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2004年8月27日, 更緊密安排第二階段的簽署,令香港進入到內地零關稅産品增加到1087項。
CEPA為香港經濟復蘇和發展,為香港的社會和諧,帶去活力。給香港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少行業和業者嘗到甜頭,得到實惠。CEPA實施的頭兩年,為香港創造了大約29000個新增職位。
同期: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唐英年
2421:CEPA簽署以後,對香港起了積極作用。本來是有很大的財政赤字,超過30萬人失業,已經減到20萬人以下,過去兩年有了8%的平均經濟增長,很大的功勞主要在CEPA方面。
專家評論,CEPA是拉動香港經濟復蘇的重要轉捩點。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 張小濟:起的一個就是從谷底逐步把香港拉起非常重要的動力。後來香港這幾年比較好,CEPA實際上起了一個逐漸使香港的服務業功能,覆蓋面更加廣泛,市場更大,優勢更加突出。
CEPA也提高了香港和澳門的整體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看好香港和澳門,借CEPA之利進軍內地。
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譚伯源:現在主要生産的産品都可以通過關稅的安排,進口到內地(國內)廣大的市場,維持澳門的製造業,能夠在澳門繼續維持部分生産,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對維持澳門四萬多製造業的員工,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006年1月1日,CEPA進入第三階段,在深化開放措施及優化CEPA方面,再踏出一步。1369項香港貨品可免關稅進口內地,更多服務行業北上的門檻更加降低,特別是電影、法律、鐘錶、旅遊等行業,受惠更加明顯。
國家商務部數字顯示:CEPA實施後,香港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從2003年的3.2%,上升到8.6%。失業率則大幅下降,從2003年的最高峰8.6%,下降到今年第一季的5.1%。
澳門的經濟增長率,從2003年的14.2%,猛增到2004年的28.3%。失業率則從2003年的6%,下降到今年第一季的3.9%。
CEPA第三階段的落實,代表內地和港澳特區全面實現貿易自由化,在帶動香港、澳門經濟持續、廣泛復蘇的同時,也為內地的經濟發展開拓商機。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 張小濟:香港企業的靈活性,它和國際往來的密切,就是它的活力所在。081928: CEPA現在進來最多是物流業和分銷,它帶來什麼呢?我覺得它帶來很多新的觀念,帶來了很多新的管理的方式,帶來很多信息和網絡。
正文:而對於內地的普通消費者來説,CEPA帶來給他們的是更多的選擇,同時,CEPA還打破了兩地之間長期以來的隔膜。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 張小濟:服務業一定要是面對面的,一定要人和人打交道,這樣我覺得兩地企業的融和,包括文化的融合、管理上的融合、人與人之間的融合,相互那種親近感。雖然我們説是同樣的問題,一個國家,但是以前由於長時間的,在英國佔領的時候,還是有隔膜的。CEPA打破這種隔膜。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表示,CEPA總體效果非常顯著,受到三地和國際上普遍好評。從短期看,內地開放自由行,帶動酒店、零售、餐?、運輸等相關行業景氣回升,房産市場向好,增強了港澳居民對投資、消費的信心。而從長期看,服務貿易開放的作用大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由化將在長期發揮作用。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 廖曉淇:應該説,緊密安排實施三年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廖曉淇副部長透露説:建立更緊密安排,可以更好的發揮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作用;發揮澳門投資平臺的作用,為香港儘快實現經濟轉型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推動澳門的産業多元化;CEPA同時也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帶來挑戰,對內地經濟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産生促進作用,他特別強調的是:更緊密安排是一個互惠共贏的協議。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 廖曉淇:我們相信,隨著《安排》的不斷完善和逐步落實,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貿易聯絡會更加緊密,合作會更加廣泛,《安排》對促進內地與港澳經濟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會更加顯現出來。
“運動人生”盧潤森
今天我們香江人物的主角來講一位與體育結下不解之緣的香港人──盧潤森。律師出身的盧潤森,對運動的喜愛超乎常人想象,為此他做了運動員;經商時,他又創辦了內地第一家體育用品商場;現在他還擔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體育會──南華體育會的主席。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盧潤森的“運動人生”。
初次見到盧潤森幾乎不能相信他已年過半百,矯健的身手和動感的著裝透露出他年輕的心態。
盧潤森年輕時曾是香港代表隊的籃球運動員,而他的另一份職業卻是律師。畢業于倫敦大學法律系的盧潤森,在二十多年前就成為為數不多的香港本土律師之一。與盧潤森交談,很難想象,這位開朗風趣的人怎麼能跟正襟危坐的律師職業聯絡到一起,而實際上他早年就獲得了香港職業律師資格和英國職業律師資格,並在多家銀行和財務機構擔當法律顧問。
A:那個時候真的很受歡迎,第一在香港那個時候,講華語,中文比較少,很多都是外國來的律師,他們是講英文的,當然我們如果是在法律上發生問題,都希望找一個能講自己的語言的律師,去搞那個案子,所以那個時候很受歡迎。
儘管在香港當律師讓盧潤森頗有成就感,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到內地去闖一闖。到內地究竟做什麼?這個問題在二十多年前曾一度困擾過盧潤森。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盧潤森走上了與體育結緣的經商之路。
“我看見外國搞運動的商場都是很專業,很大,但是生意很好,我就有這個想法,(以前)你在(上海)南京路,如果看了一個牌子不滿意,我就跑去看另外一個牌子,可能你要跑20分鐘,但是如果我將全部好的牌子和體育商品全放在一塊,這不是很方便嗎。”
盧潤森有了開辦體育綜合商場的想法後,就開始積極的籌備,出於對他的信任和對這個零售理念的支持,很快上海一家商場便與他簽訂了五千平米的合作合同。原以為,把這麼多運動品牌匯集在一起就可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不過很快盧潤森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簡單。
“那時候聽起來很容易,但是也是蠻辛苦,為什麼呢?那時候第一,我們是在地上第五層,第二,就是那時候都是進口的運動用品,價錢貴要進口稅,00:57:13開始的時候,你要賣一雙八百塊的運動鞋,基本上一個月賣出一兩雙太高興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苦心經營了一兩年後,盧潤森的商場營業額也開始逐漸攀升。而他在內地的業務也從上海擴張到了重慶、瀋陽、天津。不過,在盧潤森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到北京去發展,幾經週折,他把目光鎖定在了中關村。
“北京是我的一個夢想,我很早以前已經開始在北京去找機會,到前年才找到這個機會,我覺得這個地方是最好的一個,第一,我們的銷售對像是年輕人,這裡是科技園,很多年輕人都跑到這面來買IT的東西,還有周邊全是大學區,我聽説起碼有50萬大學生,所以我看就是中關村裏面那個消費力已經可以支持這樣大的一個工程。”
盧潤森説,目前他們的業務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但作為中國第一家體育俱樂部──香港南華體育會的主席,他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我們的宗旨是培養體育(人才),所以我們是不牟利的,我們賺了錢,我不可以放在口袋,我一定是宗旨是從體育賺的錢去養體育,我們現在大概有六萬個會員,運動員,香港比較出名的運動員都是出在我們體育會。”
盧潤森説,雖然目前香港的體育水平比較低,但他會盡到最大的努力,從高爾夫、檯球等能夠賺錢的項目中拿出資金去貼補不賺錢的項目,並創造好的設施去培養運動員,同時為香港市民服務。
盧潤森表示,這些年,自己跟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運動能帶給他快樂,而人生需要不斷的創新和拼搏,這也是他從體育中得到的啟發。
責編:復蘇